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目的 讨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导管、气管切开套管的套囊压力和注气量是否合适,提供正确给套囊注气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35例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套管套囊压力和注气量的实际值和理想值进行准确测量.结果 65%的患者气管套管套囊实际压力和注气量过高,大于理想值.其中套囊实际注气量大于理想注气量2~4ml,套囊压力超过理想压力2~26 cm H2O.结论 临床上大部分气管套管套囊压力和注气量偏高,因此,应对人工气道患者采用专用套囊测压仪指导套囊注气量及控制囊内压,最大限度地避免气道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防止俯卧位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皮肤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14例俯卧位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下预措施,包括头部垫高15°-30°,每4h更换体位一次,科学地调整腹部及上下肢的位置,每次患者俯卧位时间不超过6h。结果14例患者均未发生皮肤并发症。结论俯卧位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大大减少皮肤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患者呼气末正压对膀胱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呼气末正压(PEEP)对膀胱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且监测膀胱压的患者40例,将膀胱压正常<1.47 kPa(15 cmH2 O)的患者23例作为A组,膀胱压增高≥1.47 kPa (15 cm H2 O )的患者17例作为 B 组,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患者在断开呼吸机及使用呼气末正压0 kPa (0 cmH2O)、0.294 kPa (3 cmH2O)、0.490 kPa(5 cmH2O)、0.981 kPa(10 cmH2O)和1.47 kPa(15 cmH2O)时的膀胱压变化。结果A组患者在不同呼气末正压时膀胱压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呼气末正压>0.294 kPa(3 cmH2 O)时随着呼气末正压的增高膀胱压也会随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气末正压为≤0.294 kPa(3 cmH2 O)时与断开呼吸机时测得的膀胱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压<1.47 kPa(15 cm H2 O )时,可保持呼吸机的呼气末正压正常调整,以保证患者的氧合,保障患者的安全。膀胱压≥1.47 kPa(15 cmH2 O)时,应保持呼吸机的呼气末正压≤0.294 kPa(3 cmH2 O)的水平,以保证患者的氧合,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机械通气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异常的原因,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提高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方法对实施机械通气的108例患者PetCO2监测的数值、波形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记录到212例次PetCO2异常波形和数值中,异常发生率为13.4%。其中呼吸环路漏气占30.4%,气管导管位置不当占6.8%,气囊漏气占11.3%,分泌物阻塞占22.4%,通气过度占12.5%,通气不足占7.6%,肺灌注不足占5.8%,机械故障占3.2%。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通过持续监测PetCO2数值和波形曲线变化,结合心电图进行分析,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桡动脉和股动脉的平均动脉压在休克患者中是否可以互相替代以及血管活性药物对监测的影响.方法 选取67例有临床指征需行有创动脉压监测的休克患者,分为高剂量血管活性药组和低剂量血管活性药组.同时经股动脉和桡动脉进行有创动脉压监测并记录.结果 桡动脉平均动脉压比股动脉高(3±4)mm H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动脉和桡动脉测量平均动脉压的数据可以互换.即使是接受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的危重患者,进行股动脉穿刺并非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防止俯卧位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皮肤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14例俯卧位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头部垫高15°~30°,每4 h更换体位一次,科学地调整腹部及上下肢的位置,每次患者俯卧位时间不超过6 h.结果 14例患者均未发生皮肤并发症.结论 俯卧位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大大减少皮肤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膀胱内途径间接测定腹内压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6年3月在ICU收治的412例腹腔高压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膀胱内途径在平卧位、半卧位(15°、30°、45°)、端坐位、俯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和中凹位(头脚各抬高15°)测定患者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腹内压测量值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不同性别、体位、体质量指数(BMI)、机械通气流量,其I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BMI、机械通气流量是IAP的影响因素。 结论 经膀胱内途径间接测定腹内压时体位、性别、BMI和机械通气流量对IAP测量结果有影响,在测定腹内压过程中,应选择适宜的测定条件。  相似文献   
8.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 )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压力( IAP )急剧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引起包括心、肺、肾、脑、胃肠等多器官、多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所形成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是一种预后极其凶险的并发症.目前临床上仍以经膀胱间接测定法为金标准[2].本研究观察了不同体位下经膀胱内途径测定腹内压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客观、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影响机械通气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异常的原因,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判断患者病情发展,提高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本院ICU治疗的108例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PetCO2监测的数值、波形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记录到8种212次PetCO2异常波形和数值,异常发生率为13.40%。其中呼吸环路漏气占30.66%,气管导管位置不当占6.60%,气囊漏气占11.32%,分泌物阻塞占22.17%,通气过度占12.74%,通气不足占7.55%,肺灌注不足占5.66%,机械故障占3.30%。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通过持续的监测PetCO2数值和波形曲线变化,结合心电图进行分析,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10.
人工气道不同气囊压对气道损伤及误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气囊压力在气道管理中有重要的意义,过低可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升高,过高可损伤气道黏膜.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气囊压力对人工气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患者96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采用POTEX专用气囊压力表观察气囊内压分别为35 cmH2O、30 cmH2O、25 cmH2O,于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