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构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评价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型,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拟订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于2020年9月—11月采用德尔菲法对35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确立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结果 2轮咨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0.89,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55、0.122。最终形成的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41项三级指标。 结论 构建的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具有较高可靠性和科学性,可作为评价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们于1985年9月至1988年4月对1102例60岁以上人老年进行了纤维结肠镜(下称纤结镜)检查,有完整病史记录者1059例,男性1027例,女性32例,最大年龄87岁,其中60~69岁635例,70~79岁390例,80岁以上34例,平均年龄68.7岁。现就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 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护理质量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结构模型, 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拟定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于2021年12月—2022年3月, 采用德尔菲法对23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 确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23/23), 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8、0.75, 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70、0.101(P<0.05)。最终形成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39项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可作为评价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护理质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临床形态诊断提供指标,为研究高原低氧对机体的影响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SEM及图像分析仪,对红细胞各项形态参数进行测量。结果:(1)高原正常人红细胞各形态参数均高于平原正常人。(2)高原正常人的球形红细胞和酒窝形红细胞明显高于平原正常人。结论:高原正常人的红细胞较大,细胞大小不均匀,异常细胞数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5.
6.
高原低氧对血液及各种脏器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较多,但用扫描电镜(SEM)探讨其红细胞形态变化的计量分析尚未见报道。我们应用SEM对平原、高原正常人及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病人外周血红细胞的形态及各型红细胞的百分率及平均直径进行计量分析。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高原正常人及HAPC病人均为移居海拔2800~3720m10年以上,年龄55±6岁的男性居民。根据临床及血液学检查(RBC≥6.5×10~(12)/L;Hb≥200g/L;HCt≥65%)诊断HAPC。平原正常人为常居海拔20m,年龄25—55岁的男性居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