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评价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芬太尼-异丙酚-琥珀胆碱麻醉诱导时颅内压(ICP)的变化。方法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0例,采用硬膜外间隙穿刺针于L3.4或L2.3椎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监测脑脊液压力(CSFP)。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芬太尼2~3μg/kg,5min后以50mg/min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3min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1.5mg/kg,达满意肌松后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注射芬太尼后5min、注射异丙酚后1、2、3min、肌颤时和气管插管后即刻CSFP。结果与基础值相比,注射异丙酚后1、2、3min及肌颤时CSFP均降低(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CSF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芬太尼-异丙酚-琥珀胆碱麻醉诱导可降低ICP,且可避免气管插管引起的ICP升高。  相似文献   
2.
门脉高压症病人多有肝硬变和肝功能损害、脾切除和胃底静脉断流术难度和风险较大,对麻醉要求也较高,现将麻醉管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过度换气对颅脑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过度换气对神经外科手术中颅内压(ICP)、脑血流(CBF)及脑代谢(BM)的影响.方法 选择期颅内肿瘤(颅内压在正常范围内)患者20例,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全麻后,过度换气至PETCO2 30、25、20 mmHg等不同阶段,分别记录基础值、插管时及上述时段监测指标.结果 过度换气后颅内压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基础值和插管时相比均有明显差异;血乳酸浓度(RS)与麻醉前相比无升高趋势,无统计学差异;脑血流与麻醉前及插管时相比均下降,差异极为显著(P<0.01).结论 适当范围的过度换气(PETCO2下降至20 mmHg)不但对手术有利,而且不会造成脑乏氧,可以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新疆吐哈油田野营房和砖木结构两种工人居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浓度,并调查了居住者的神经行为功能,精神状态等健康状况,结果:冬季室内甲醛、苯、甲苯和夏季甲醛、四氯乙烯浓度均高于或接近最高容许浓度,且野营房均高于砖木结构居室;野营房居住者神经行为功能、精神状态明显不如砖木结构居室居住者,P<0.05。提示室内空气存在VOC污染并可能对居住者神经行为功能和精神状态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相同浓度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72例育龄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A组(n=24),0.20%罗哌卡因;B组(n=24)0.20%布比卡因;C组(n=24)为对照组。采用双盲法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行走功能评定。记录各组产妇的血压、脉搏、心电、血氧饱和度、胎心率(FHR)、产程长短、分娩方式、催产素用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静脉血气分析。结果:A、B两组产妇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A组产妇100%能下床行走,B组75%产妇能下床行走,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组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优于布比卡因,且对母体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85岁,体重40 kg,因左粗隆间骨折拟行左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6年前诊为老年性痴呆。BP 113/46mm Hg,P75次/min,R 18次/min,ECG显示各导联均有S—T、T波改变,房性早搏。实验室检查:K~ 5.9 mmol/L、BUN 11.6mmol/L,RBC 2.64×10~12/L,WBC 7.3×10~9/L,Hb 82 g/L,Hct24.5%,呈贫血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的超前镇痛效果以及超前镇痛在整形美容手术中的临床作用。方法40例吸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脂组(Ⅰ组,n=20)和对照组(Ⅱ组,n=20)。麻醉前30minⅠ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Ⅱ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采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观测手术开始、手术结束时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记录分析。结果手术开始时Ⅰ组与Ⅱ组两组样本t检验、结束时Ⅰ组与Ⅱ组两组样本t检验,p〈0.05,说明Ⅰ组与Ⅱ组比较,氟比洛芬酯在术中、术后具有明显减轻疼痛的效果。结论氟比洛芬酯具有良好的超前镇痛效果:在整形美容手术中应用超前镇痛的作用,能使患者在术中或术后减轻疼痛和恐惧感,提高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1994~1995年,我院施行7000余例全麻手术,在麻醉诱导期中曾有8例出现类过敏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麻醉诱导后很快出现心电机械分离虽然罕见 ,但及时发现正确诊断 ,争分夺秒的抢救可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我们抢救成功的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 ,5 1岁 ,临床诊断结肠癌。主诉 :高血压病史十余年 ,未经系统治疗 ,无心绞痛发病史 ,ASAⅠ级。术前检查 :血压 16 0 / 10 0mmHg ,心率 6 0次 /分 ,心音纯 ,心律齐 ,心电图报告 :窦性心律 ,电轴正常 ,T波变化 ,不正常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均正常。2 方法与结果麻醉诱导 :开放下肢静脉 ,分别静注卡肌宁 2 5mg ,咪唑安定 10mg ,氟芬合剂半量 ,异丙酚 10 0mg ,琥珀胆碱 10 0mg后…  相似文献   
10.
异丙酚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镇痛和预防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以氯胺酮为对照组进行无痛人流术的临床对比研究。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共接收200例受试者。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及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0和2.00%,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异丙酚麻醉行人工流产术安全性高,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小。氯胺酮副反应较异丙酚略重,但由于价格低廉,且镇痛效果好,也不失为一种高效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