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外伤性脑梗死(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是指头部外伤后继发的脑梗死,在临床上偶见。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脑外伤的症状所掩盖,造成误诊、误治。TCI的发生加重了原发损伤,往往引起严重的脑损害,从而影响临床病程以及患者的预后。我们回顾性分析28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立体定向神经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05例帕金森患者立体定向下单侧脑内神经核团毁损手术后的经验和体会。方法:105例帕金森患者为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1999—06/2004—05收治,震颤型14例。僵直型10例,震颤僵直型81(震颤为主63例,僵直为主18例)。Hoehn&;amp;Yahr分级,Ⅱ级6例,Ⅲ级30例。Ⅳ级67例,Ⅴ级2例。采用MRI影像定位结合术中电刺激的神经生理定位,进行丘脑腹中间核(Vim)或内苍白球(Gpi)核团毁损。结果:105例患者术前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ore,UPDRS)运动评分,“开”状态是53.0&;#177;7.0,“关”状态是62.0&;#177;6.6;术后7d UPDRS运动评分,“开”状态是21.6&;#177;7.2,“关”状态是23.6&;#177;7.3。所得分数经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开”、“关”状态下手术前、后UPDRS运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2,P&;lt;0.01)。结论:目前国情下,立体定向下单侧脑内神经核团毁损手术仍不失为外科治疗帕金森病的最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氏病又名震颤麻痹(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较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以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为主要临床症状。其主要病变为黑质纹状体、苍白球、大脑皮层的黑质细胞退变和破坏,与其有关的递质(多巴胺)减少,达到70.80%以上,临床上则会出现症状。而立体定向技术治疗P.D.是以切断两个不同的联系纤维为主要依据,一是苍白球到丘脑腹外侧核径路(与僵直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颅脑肿瘤手术中联合使用血液稀释法和控制性减压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颅脑肿瘤手术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对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手术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血液稀释法和控制性减压法对其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平均失血量和平均输血量。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的平均失血量和平均输血量分别为580±100 ml和270±65ml,对照组患者术中的平均失血量和平均输血量分别为1368±130ml和850±92ml。治疗组患者术中的平均失血量和平均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颅脑肿瘤手术中联合使用血液稀释法和控制性减压法可以在不影响患者正常血流动力的基础上,显著减少其手术中的失血量和输血量。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床突旁动脉瘤是神经外科手术困难的疾病之一,约占颅内动脉瘤的5%。通常开颅手术中常涉及磨除前床突、打开视神经管、打开硬脑膜等一系列操作,以便直接暴露动脉瘤颈,术前还需临时阻断颈总动脉等一系列操作。因此,正确诊断床突旁动脉瘤,并设计恰当手术方式对成功治疗床突旁动脉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1984年~1990年对20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在作好术前准备的情况下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的治疗,术后甲亢性心脏病均得到了纠正且无并发症。随访1~7年无1例复发,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女17例,男3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0岁,平均48岁。原发甲亢7例,继发甲亢13例,从出现甲亢症状至合并心脏病的时间为1~9年。平均4年。20例病人均有心房颤动,其中心脏扩大5例,有心力衰竭2例为女患,均为继发甲亢,年龄为55岁和49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105例帕金森患者立体定向下单侧脑内神经核团毁损手术后的经验和体会。方法:105例帕金森患者为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1999-06/2004-05收治,震颤型14例,僵直型10例,震颤僵直型81(震颤为主63例,僵直为主18例)。Hoehn&Yahr分级,II级6例,III级30例,IV级67例,V级2例。采用MRI影像定位结合术中电刺激的神经生理定位,进行丘脑腹中间核(Vim)或内苍白球(Gpi)核团毁损。结果:105例患者术前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Parkinsondiseaseratingscore,UPDRS)运动评分,“开”状态是53.0±7.0,“关”状态是62.0±6.6;术后7dUPDRS运动评分,“开”状态是21.6±7.2,“关”状态是23.6±7.3。所得分数经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开”、“关”状态下手术前、后UPDRS运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2,P<0.01)。结论:目前国情下,立体定向下单侧脑内神经核团毁损手术仍不失为外科治疗帕金森病的最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脑梗死(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是指头部外伤后继发的脑梗死,在临床上偶见。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脑外伤的症状所掩盖,造成误诊、误治。TCI的发生加重了原发损伤,往往引起严重的脑损害,从而影响临床病程以及患者的预后。我们回顾性分析28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1997~2005年共收治头部外伤性脑梗死患者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27~58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7例,坠落伤7例,钝物击伤4例。2.临床表现:神志清醒11例,嗜睡4…  相似文献   
9.
丛培雨 《中国新医药》2004,3(5):103-103
高血压脑出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本组对56例高血压脑出血在CT定位下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31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SPECT脑显像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培雨  刘业俭 《安徽医学》2004,25(4):319-321
目的 探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对发作间期癫痫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E1scintAGEX40 gAG型SPECT ,对 3 1例癫痫患者于发作间期进行 99mTC -ECD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 ,并与同期CT和 (或 )MRI、长程脑电图 (AEEG)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 1例患者SPECT脑显像均异常 ,低血流灶占 84%( 2 6例 ) ,局限性高灌注灶 16%( 5例 ) ,阳性病灶 79个 :额叶 2 5个 ,颞叶 2 6个 ,顶叶 17个 ,枕叶 17个 ,基底神经节区 4个。单个病灶 5例 ,单侧病灶 19例。CT和 (或 )MRI阳性率 42 %,9例显示局部病灶低密度 ,4例为血管畸形改变。AEEG阳性率 93 %,单侧病灶 8例 ,其余为弥漫性病变。病灶阳性检出率SPECT与CT(或 )M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而与AEEG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0 5。结论 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是诊断癫痫的有效方法 ,癫痫发作期病灶处于高代谢和血流增强 ,而间歇期代谢减弱和血流降低。SPECT对癫痫灶检出的灵敏度优于CT和MRI ,定位价值优于AEEG。手术前SPECT检查是为了确定手术部位和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