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常州市武进区15年来性传播疾病(STD)的流行趋势和特点的分析,结果显示我区除了软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外,其他6种性病均有报告,发病率逐年上升,1991年为5.73/10万,到2005年上升到114.91/10万,上升了20倍;2001年前主要为淋病(GU),构成比占50%以上,随着梅毒(TP)、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尖锐湿疣(CA)发病率的不断上升,GU的构成比逐年下降;发病的高发年龄段为20~49岁,占用83.56%,但50岁以上的年龄段的发病率近年增长最快;传染途径主要为非婚性行为,但在女性患者中由配偶传染的明显高于男性;针对我区STD的发病特点,对今后的性病防治工作,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常州市武进区2010-2013年暗娼性病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10-2013年常州市武进区暗娼哨点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暗娼30岁、在婚者比例均50%,学历初中以下者比例90%;最近1次未使用安全套比例85%,最近1月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2011年最高(65.5%),2012年最低(31.6%),最近1年被诊断出性病比例均10%;2012年和2013年分别发现HIV抗体阳性者3例和1例,梅毒ELISA和TRUST双阳性比例为6%~9%;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2011年最低(67.78%),2013年最高(96.84%)。结论暗娼成为性病艾滋病传播的"桥梁人群"。应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麻风畸残患者自我护理效果。方法:989例麻风残疾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训练,发放自我护理手册和图解,提供必要的自我护理包,并定期随访3年。结果:患者红眼、眼痛、手皲裂、手溃疡、足皲裂、足溃疡等麻风继发性畸残分别较治疗前下降了78.95%、89.02%、91.86%、90.90%、93.85%和38.67%。且有87.06%的患者形成了自我护理行为。说明自我护理可被患者接受.而且效果肯定。结论:自我护理是预防和治疗麻风继发性畸残的重要手段。专业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技巧、患者家属和乡村医生日常督导以及适宜的康复器材供应是治疗的关键.同时应开展小外科和矫形手术治疗以解决患者严重的兔眼和足底溃疡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江苏省常州市暗娼人群(FSWs)艾滋病哨点监测中不同类别暗娼的艾滋病流行现状及相关信息,为制定暗娼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要求,在2012—2013年哨点监测期间,对常州市暗娼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共监测暗娼人群800人,拘留组和场所组暗娼在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情况、患性病情况和接受干预服务情况方面均有差异。HIV、梅毒和HC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5%、7.1%和0.5%,拘留组暗娼HIV和梅毒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场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53,P=0.009;χ2=57.558,P=0.000)。结论拘留组暗娼比场所组暗娼感染性病艾滋病的风险更高。应加强与公安部门在暗娼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多部门合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武进区梅毒的发病率及疫情形势,为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武进区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6年期间,平均年报告发病率33.01/10万,其中隐形梅毒发病率最高,胎传梅毒发病率最低.不同年份梅毒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39岁年龄组中,女性发病数和发病率均高于男性,而>50~岁年龄组发病率男性始终高于女性.主要职业人群为家务及待业、工人和农民,且农民的占比不断上升.不同乡镇梅毒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我区梅毒流行情况形式不容乐观,应针对重点人群普及性病防治知识,加强梅毒筛查及疫情管理,实施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防治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探讨我区性病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作者对我区1991-2005年的性病报告病例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针对目前的流行状况和今后的防治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我区AIDS/HIV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为今后政府制定我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5年前后我区发现的AIDS/HIV感染者从年龄、性别、感染途径和分析方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我区AIDS/HIV感染在2005年前属低流行期,2005年后进入了快速增长期,2008、2009年发现的患者数均成倍增长,总体呈递增的趋势,且与感染者的年龄、职业、籍贯、传染途径等因素有关。结论我区AIDS/HIV感染者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女性感染者和中老年感染者明显增多,以性行为传播途径的感染者逐年增多,艾滋病的流行已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  相似文献   
8.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离异。患者2013年4月因皮肤出现红色斑块、丘疹,上有较多鳞屑半年来我医院就诊,当时查梅毒血清RPR为阴性,TPPA未查,诊断为"银屑病";给予克银丸治疗,病情反反复复,有时减轻,有时加重。到2016年2月全身原皮损加重并出现较多新发斑块上覆较多鳞屑并有湿润感,因换了门诊医生诊治,又给检测梅毒血清RPR 1∶32阳性,TPPA 1∶80阳性,追问病史,患者因离异近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HIV感染/AIDS者结核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7年1—7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常州地区3家社区医院,以其10年累计登记的HIV感染/AIDS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纳入475例,平均年龄(44.44±13.85)岁,其中,男378例(79.58%),女97例(20.42%);HIV感染者273例(57.47%),AIDS患者202例(42.53%)。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信息及临床相关信息;采集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检测HIV病毒载量,并选取CD4 +T细胞计数>200个/μl者采用QuantiFERON ®-TB Gold (QFT)检测结核感染情况;分析研究对象结核感染情况,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核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中CD4 +T细胞计数>200个/μl者有429例,结核感染率为10.02%(43/429)。单因素分析显示,CD4 +T细胞计数>200个/μl者中有结核病接触史者结核感染率(30.30%,10/33)高于无接触史者(8.33%,33/396);CD4 +T细胞计数>500个/μl者结核感染率(13.15%,33/251)高于CD4 +T细胞计数为200~500个/μl者(5.62%,10/1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分别为16.30、6.55,P值均<0.05)。进一步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 +T细胞计数>200个/μl的HIV感染/AIDS者中,有结核病患者接触史者结核感染风险是无接触史者的4.61倍[调整OR值(95%CI值)为4.61(2.00~10.63)];CD4 +T细胞计数>500个/μl的HIV感染/AIDS者结核感染风险是CD4 +T细胞计数200~500个/μl者的2.47倍[调整OR值(95%CI值)为2.47(1.17~5.21)]。结论 免疫水平低下的HIV感染/AIDS者结核感染检出率低;结核病患者接触史、免疫水平是HIV感染/AIDS者结核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