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中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手术治疗的不同路径和固定方法。方法32例面中部骨折患者采用口内龈颊沟切口,配合眶外缘、眶下缘及头皮冠状切口,骨折复位后用小(微)型钛板固定。结果32例患者伤口全部I期愈合。术后3个月,患者开口度≥25mm,咬合关系良好,X线片显示骨断端对位良好,9例面部畸形患者除1例颊部轻度凹陷、2例颧部略显突出外,基本恢复。7例眶下区麻木患者仍有2例感觉麻木,但范围明显缩小。2例眼球下沉、内陷伴复视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面中部骨折手术疗效可靠,应根据不同类型和部位的骨折,选择不同的切口和固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螺旋CT定量评价正常眶部受植区骨密度,为眶部种植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60 例健康成人(男30 例,女30 例)行64 排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以时钟方式行多平面图像重建,在重建影像上测量受植区下方眶骨骨密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眶部受植区不同位置的骨密度值差异较大,左右侧相同位置骨密度无显著差异,骨密度值随年龄变化而改变,且在一定的年龄段骨密度值具有性别差异.结论: 利用螺旋CT可以评价眶部受植区的骨密度,CT值具有定量性、客观性,对眶部种植体植入位置的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背景:游离牵引钩是直丝弓矫治器滑动法移动牙齿的一种常用装置。传统的游离牵引钩的缺点是固位力不足,加力后牵引钩容易在弓丝上滑动,从而不能达到整体移动牙齿的目的。目的:研发一种新型栓钉式游离牵引钩,检测其静态抗移位性能,并与传统牵引钩对比。方法:设计并生产一种由开口的箱状体、牵引钩和栓钉组成的新型游离牵引钩。30个新型牵引钩和30个AO游离牵引钩分别安置于0.019×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上,分别放到多用途加载机上进行加载,测量每个牵引钩在弓丝上移位所需的力值。比较两种牵引钩的抗移位性能。结果与结论:移动新型牵引钩所需的力值(22.37±9.06)N明显大于移动AO游离牵引钩所需的力值(4.96±0.70)N(P<0.01)。与传统的游离牵引钩相比较,栓钉式牵引钩具有结构更合理,固位原理更先进,以及优异的抗移位性能。  相似文献   
4.
背景:游离牵引钩是直丝弓矫治器滑动法移动牙齿的一种常用装置。传统的游离牵引钩的缺点是固位力不足,加力后牵引钩容易在弓丝上滑动,从而不能达到整体移动牙齿的目的。 目的:研发一种新型栓钉式游离牵引钩,检测其静态抗移位性能,并与传统牵引钩对比。 方法:设计并生产一种由开口的箱状体、牵引钩和栓钉组成的新型游离牵引钩。30个新型牵引钩和30个AO游离牵引钩分别安置于0.019×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上,分别放到多用途加载机上进行加载,测量每个牵引钩在弓丝上移位所需的力值。比较两种牵引钩的抗移位性能。 结果与结论::移动新型牵引钩所需的力值(22.37±9.06 )N明显大于移动AO游离牵引钩所需的力值(4.96±0.70 ) N(P < 0.01)。与传统的游离牵引钩相比较,栓钉式牵引钩具有结构更合理,固位原理更先进,以及优异的抗移位性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环氧合酶-2(COX-2)mRNA及蛋白在大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放射性口腔黏膜炎SD大鼠模型,切取左、右侧颊黏膜,用半定量RT—PCR检测各标本HIF—1α和COX-2的mRNA相对表达值.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HIF—1α和COX-2蛋白在黏膜炎组织中的表达部位及表达强度。结果成功地建立了SD大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动物模型:RT—PCR结果显示ROM黏膜组织能够表达HIF—1α mRNA和COX-2 mRNA.而右侧自身对照组基本不表达HIF—1α和COX-2 mRNA;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IF—1α蛋白和COX-2蛋白在ROM黏膜组织中均能广泛表达,HIF—1α和COX-2蛋白的表达基本处于平行的关系.并且表达的部位和细胞类型也基本一致。结论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组织有HIF—1α和COX-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两者的表达呈高度相关.HIF—1α和COX-2的表达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皮瓣和肌皮瓣在口腔颌面整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研究皮瓣和肌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复杂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吻合血管或带血管的皮瓣、肌皮瓣移植术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25例,其中前壁皮瓣7例,股外侧肌皮瓣7例,胸大肌皮瓣7例,胸锁乳突肌皮瓣4例。结果:1例吻合血管肌皮瓣因血管栓塞而失败,其余24例全部成活,成功率为96%,口腔颌面部外形和功能得到较理想的恢复,结论:皮瓣和肌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复杂缺损效果良好,提高了生存质量。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就可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Endopore种植体即刻种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Endopore系统种植体行即刻种植 ,并对种植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具有即刻种植适应症 18例患者行 2 6个人工牙种植体植入 ,牙槽窝较宽者加用人冻干脱钙骨植入或联合超薄钛膜覆盖 ,3~ 6个月后 ,行种植义齿修复。【结果】 2 6个种植体植入后 ,伤口一期愈合 ,义齿修复后行使咀嚼功能 3~ 36月 ,未发现种植失败。【结论】即刻种植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避免牙槽骨损伤 ,保证充分的骨组织与种植体结合 ,软组织要充分松弛 ,伤口无张力缝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牙联合支抗牵张成骨治疗牙槽突裂的可行性,以及微型种植体对支抗牙的影响。方法:成年杂种犬14只,随机分为A、B、C3组,A、B每组6只,C组2只为对照组。首先形成牙槽突裂外科模型,2周后手术截骨,形成一含牙的骨输送盘。A组采用单纯牙支抗的方法,B组采用微型种植体-牙联合支抗的方法,C组骨切开后原位固定。1周后开始牵引,牵张完成后固定1个月,处死全部动物,取标本作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应用SPSS10.0软件包对2组数据分别作Fisher准确性检验和t检验。结果:2种方法均能关闭牙槽突裂隙。2组犬的阳性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B2组支抗牙在骨输送盘中的移动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型种植体-牙联合支抗牵张成骨治疗牙槽突裂是可行性的,使用微型种植体,可以减轻支抗牙牙周-牙髓组织的损伤,减少支抗牙的倾斜移位。  相似文献   
9.
黎炽彬  王安训 《新医学》1996,27(12):646-646
口腔颌面部皮样或表皮样囊肿20例临床分析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外科黎炽彬王安训口腔颌面部皮样或表皮样囊肿约占颌面部软组织囊肿的13.7%[1],占全身软组织囊肿的1.4%[2],由于皮样或表皮样囊肿临床表现相似,常把它们归为一类,现就我院197...  相似文献   
10.
朱成智  黄代营  黎炽彬 《新医学》2011,42(12):831-832
目的:评价组织补片植入对下颌阻生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90例需行下颌阻生牙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阻生牙拔除后植入HEAL-ALL口腔组织补片,对照组按常规处理,4d后复查两组面部局部肿胀、张口受限、拔牙后出血、干槽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3例(7%)、18例(40%)出现张口受限、面部局部肿胀,对照组有7例(16%)发生干槽症,观察组无患者发生干槽症,两组患者均无一例发生拔牙后出血.观察组术后张口受限、面部局部肿胀以及干槽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组织补片植入对下颌阻生牙拔除术后并发症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