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黄家全  魏凯  李渤  骆秋郧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2):1284-1285
目的:探讨下颌骨体部骨折坚强内固定最佳的方式。方法:对69例75处下颌骨体部骨折坚强内固定的方式随机分了3组:单钛板固定组、双钛板固定组、单钛板固定+牙固定组,术后半年复查。结果:3组并发咬合错乱的发生率分别为34.6%、12.5%、12%,单钛板固定组并发咬合错乱的发生率与其它两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3组并发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分别是0%、16.7%、0%,双钛板固定组并发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与其它2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下颌骨体部骨折且骨折两侧有牙的治疗采用单钛板固定+牙固定有较好的稳定性,不易损伤神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颌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最佳拔除方法。方法:将下颌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病例235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舌向脱位法、劈牙法、涡轮钻磨牙去骨法拔除患牙,统计平均拔牙时间和拔牙后并发症。结果:舌向脱位法手术时间最短,但舌侧骨板厚的低位水平阻生病例易并发出血和感染;劈牙法手术时间最长,术后易并发肿胀、疼痛、出血和张口受限;涡轮钻磨牙去骨法手术时间可控,术后并发症少且轻。结论:对于舌侧骨板薄的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病例,用舌向脱位法,简单、创伤小;对于舌侧骨板厚的病例,用涡轮牙钻磨牙去骨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1962~1989年住院病历中的33例要幼儿颌骨骨髓炎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表明,血源性感染占63%,牙源性感染占12.1%,损伤性感染占24.3%,其中发生于上颌骨者占66.7%,下颌骨者占33.3%。多表现为溶解坏死型。  相似文献   
4.
横腭杆U形曲在增加磨牙支抗方面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笔者试图通过U形曲开口朝近中和U形曲朝远中的横腭杆在正畸模拟颌架上进行的实验,对比研究两者在增加磨牙支抗方面的作用,从而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正畸模拟颌架一副,作三组实验:使用U形曲开口朝近中的横腭杆增加支抗(实验1组);使用U形曲开口朝远中的横腭杆增加支抗(实验2组);对照组不使用腭杆增加支抗。按照同样方法用较轻力或中力分别牵尖牙向远中各实验五次,对这三组进行实验前后的6 6矢状方向移动与近中扭转测量指标的对比研究。结果:使用较轻力时,6 6前移量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近中扭转角度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使用中力时,6 6前移量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近中扭转角度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1组及2组在实验前后6 6均发生少量前移与轻微扭转,但其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横腭杆在控制支抗中,有一定作用,在控制磨牙扭转方面作用显著;U形曲开口朝远中和U形曲开口朝近中的横腭杆在控制磨牙前移和扭转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治疗颧弓骨折采用巾钳牵拉复位、颧弓部单齿钩切开复位、口内切开复位法、颞部切开复位法等[1 ] 传统的复位方法 ,创伤相对较大 ,操作较复杂。作者经多年探索 ,采用双钢丝提拉复位法治疗颧弓骨折呈M形塌陷患者 ,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 1994~ 1999年荆门石化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颧弓M形塌陷骨折患者 6例 ,年龄 2 0~ 4 0岁 ,男 5例 ,女 1例。主诉均为颧面部撞伤 ,主要体征为面部凹陷 ,张口受限。X线片示颧弓呈M形塌陷。2 操作方法常规局麻、消毒、铺巾。用最大号大三角针在颧弓骨折凹陷处稍前方上、下侧进针。避开颧弓前 …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湖北荆门地区美貌青少年Steiner分析法头影测量的理想值,指导临床矫治过程中牙齿和颌骨的较好调整。方法:对30名湖北荆门地区12~17岁的美貌青少年拍摄DR头颅定位片,进行Steiner分析并与成都地区的正常值进行比较,分析出与美观密切相关的指标,结果:得出湖北荆门地区美貌青少年硬组织各项头影测量项目的理想值。结论:美貌青少年的SNA角惊人的相似,说明A点的位置对美观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例 1 患者 男 ,5 5岁。因尿频、尿痛、尿失禁 2 0d入院。入院时 :T3 6.7℃ ,精神差 ,下腹膀胱区轻度压痛 ,双肾区及输尿管行程区无压痛 ,尿道外口微红 ,睾丸、附睾无肿胀及压痛。查血常规 :Hb110g/L ,WBC8.1× 10 9/L。尿常规 :黄浊 ,RBC1~ 3个 /HP ,WBC4~ 10个 /HP。肝肾功正常。B超 :膀胱内见 1.0cm× 4.0cm强光团回声 ,考虑膀胱异物。X线检查 :耻骨联合上 2 .0cm见两端膨大的弧形影象 ,密度不高 ,表面光滑。诊断 :膀胱异物。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切开 ,取出一条状细铜丝电线 ,长 7.0cm ,直径 0 .2cm。绝缘胶外附有大量细…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2×4"简化固定矫治器与(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的矫治效果.方法:本文对20例8至14岁前牙反(牙合)儿童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矫治方法,对矫治前后X线头颅定位片及模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使用固定矫治器组,即"2×4"技术多用唇弓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组,同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矫治特点,适应证.结论:提出对反覆(牙合)过大者,用活动矫治器较省时,对反覆盖过大者用固定矫治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2×4”简化固定矫治器与垫式活动矫治器的矫治效果。方法:本文对20例8至14岁前牙反儿童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矫治方法,对矫治前后X线头颅定位片及模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使用固定矫治器组,即“2×4”技术多用唇弓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垫式活动矫治器组,同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矫治特点,适应证。结论:提出对反覆过大者,用活动矫治器较省时,对反覆盖过大者用固定矫治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0.
我院是地处西南边远地区的一所二乙医院,1965年建院,现开放床位200张。经过努力,现已位于四川省司法系统医院前列,集预防、医疗、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综合医院。近年来,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三次,省局先进医院等多种荣誉。医院要发展,质量是关键。怎样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医院考虑的主要问题。医院要想提高医疗质量,必须要具有科学的管理、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操作技术、优秀的服务理念,如果不清楚本专业的最新发展、进展以及相关专业的发展、进展,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多年来在如何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