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体外培养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形态学及对上皮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加入含不同浓度KGF(0ng/mL,5ng/rnL,25ng/mL,50ng/mL)的D—KFSM,分别培养12h、24h、48h后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并用荧光实时定量检测各组细胞内增殖相关基因PCNAmRNA的表达。结果:①相同时间段实验组较对照组上皮细胞贴壁明显,培养48h实验3组(50ng/mL)较其他组细胞核仁明显;②12h时,实验组较对照组上皮细胞内PCNAmRNA表达增加,但各实验组间PCNAmRNA表达逐渐降低(P〈0.05);③24h时实验组较对照组PCNAmRNA表达增加,但各实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护〉0.05):④48h时,实验组较对照组PCNAmRNA表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外源性KGF可上调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mRNA的表达,且在不同时间段、不同浓度调控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2003年1月~2004年8月来我院要求人工流产孕妇269例,其中139例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利多卡因加阿托品宫旁注射,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为探讨KGF在口腔黏膜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KGF(对照组0 ng·mL-1,实验1组5 ng·mL-1,实验2组25 ng·mL-1,实验3组50 ng·mL-1)分别加入体外培养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培养12、24、48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实时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贴壁明显,且48 h时实验3组细胞核仁明显。2)培养48 h时,4组之间的细胞凋亡率、Bcl-2 mRNA、Bax mRNA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随着KGF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和Bax mRNA表达逐渐降低,Bcl-2 mRNA表达逐渐升高(P<0.05)。结论 KGF可通过上调Bcl-2 mRNA和下调Bax mRNA的表达抑制上皮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奥美拉唑(简称奥克)是胃酸泵抑制剂,通过高选择性的作用机制降低胃酸分泌。笔者于1997年2月~1998年12月对50例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了如下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及方法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人,因上消化道症状而进行胃镜检查,证明为消化性溃疡患者50例,其中球部溃疡35例,胃溃疡9例,复合溃疡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相等时间的服药观察,治疗组中男19例,女6例,年龄16~65岁;对照组男18例,女7例,年龄18~64岁。治疗组球部溃疡18例,胃溃疡5例,复合溃疡2例,溃疡面直径0.8~2.0cm;对照组球部溃疡17例,胃溃疡4例,复合溃疡4例,溃疡…  相似文献   
5.
魏美荣  戚向敏  潘燕  尹萌  华山 《口腔医学》2011,31(4):213-215
目的 检测体外培养的正常口腔黏膜与口腔扁平苔藓黏膜成纤维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的量。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技术检测体外培养的14例口腔扁平苔藓黏膜成纤维细胞和11例正常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分泌的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蛋白的情况。提取各组细胞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KGF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ELISA测定结果显示,扁平苔藓黏膜成纤维细胞分泌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蛋白量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正常口腔黏膜相比,口腔扁平苔藓黏膜成纤维细胞分泌的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蛋白水平降低,而在基因水平上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根据诊断标准和卵巢周期性改变的4个时期,补肾,活血调经,构成治疗方剂。结果在278例不育患者中,168例治愈(60.4%),72例有效(26.6%),36例无效(13.0%),总排卵率为87.0%。结论补肾药在调节月经和受精卵发育中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黏膜上皮和黏膜下结缔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mRNA的表达,探讨Th17细胞在口腔扁平苔藓(OLP)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山东大学口腔医院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病损区黏膜为实验组(n=10),健康志愿者提供的正常口腔黏膜为对照组(n=6),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OLP黏膜和正常口腔黏膜的上皮和固有层结缔组织中IL-17、IL-23mRNA的表达量。 结果 实验组OLP黏膜上皮及固有层结缔组织中IL-17、IL-23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OLP固有层中IL 17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上皮组织(P<0.05);但OLP黏膜上皮和固有层中IL-23mRNA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h17细胞功能相关细胞因子表达量增多可能与OLP的发病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Optibond Versa自酸蚀粘结剂在恒前牙釉质缺损微创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9例患者共196颗釉质缺损的前牙,随机分为3组。A组:Optibond Versa自酸蚀粘结剂结合纳米树脂充填修复,B组:Optibond S全酸蚀粘结剂结合纳米树脂充填修复,C组:IBond自酸蚀粘结剂结合纳米树脂充填修复。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回访,检查充填物和牙体牙髓情况,采用χ~2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6个月后复诊,A、B、C三组切角、切端的修复体成功率分别为93.75%、93.33%、70.00%,A、B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与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邻面、唇舌面修复体成功率比较,A、B、C三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12个月后复诊,A、B、C三组的切角、切端修复体成功率分别为90.00%、90.00%、67.74%,A、B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与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邻面、唇舌面修复成功率比较,三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Optibond Versa自酸蚀粘结剂在恒前牙釉质缺损治疗中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研究釉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proteins,EMP)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牙骨质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EMP促进牙骨质形成的机制.方法 分别用质量浓度为0(对照组)、50、100、200、300 mg/L的EMP作用于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在培养的第1、3、5、7天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在培养的第7天用荧光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细胞牙骨质附着蛋白(cementum attachment protein,CAP)和牙骨质蛋白23(cementum protein-23,CP-23)mRNA表达量.结果 EMP质量浓度在50 ~ 200 mg/L范围内可以促进人PDLC增殖,在300 mg/L时抑制细胞增殖;EMP质量浓度为100、200 mg/L时可以显著促进CAP mRNA(分别为4.661 ±0.154、5.923±0.788)和CP-23mRNA的表达(分别为1.222±0.089、3.795±0.640)与对照组(CAP:1.006±0.062,CP-23:1.012±0.16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200 mg/L EMP的促表达效果最佳.结论 EMP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促进人PDLC增殖及CAP和CP-23基因表达,提示EMP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和牙骨质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牙骨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6岁,住院号149884。于1962年左下颌角后下方长一蚕豆大小包块,曾在某院做钴60放疗共5次(剂量不详),肿块消失。放疗两个月后,出现颈部肌肉萎缩(颈围仅26.5cm),1981年突然声嘶、呼吸困难,即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并发气管狭窄不能拔管。1982年4月行声带外展术,同年11月又行声带切除及杓状软骨切除术,术后放一塑料管扩张无效,重新放入金属管。1983年9月转入我院,10月17日行喉裂开放置T形管扩张术,1984年11月11日戴管出院。现住院要求拔出T形管。护理诊断:1.喉成形术后;2.发音障碍;3.饮食呛咳;4.营养不良;5.痛苦心理。护理计划及措施近期目标:保持呼吸通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