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25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患者女性,32岁.因17腭侧牙龈红肿、并有脓液流出,到我院特诊科就诊.1个月前因右上后牙长期冷、热刺激痛,于外院行17根管治疗.拍摄X线片显示:17腭侧、近中颊侧、远中颊侧3个根管均恰填,牙周膜未见增宽,根尖周未见异常密度影,经与患者沟通行CBCT检查,CBCT显示:17远中颊侧根、腭侧根属单根管,根管内见高密度充填影像.近中根为宽大扁根,颊侧、腭侧双根管,属Vertucci 分型Ⅲ型.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14岁.因牙列不齐到我院正畸科要求诊治,为明确诊断进行CBCT(e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检查.CBCT显示:11、12腭侧2枚多生牙。同时水平位图像清晰显示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3根及3根管(图1).牙根形态分布与上颌第一磨牙相似.由腭侧根、近、远中颊侧根组成.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32岁。因17腭侧牙龈红肿、并有脓液流出。到我院特诊科就诊。1个月前因右上后牙长期冷、热刺激痛,于外院行17根管治疗。拍摄X线片显示:17腭侧、近中颊侧、远中颊侧3个根管均恰填,牙周膜未见增宽.根尖周未见异常密度影,见图l。经与患者沟通行CBCT检查,CBCT显示:17远中颊侧根、腭侧根属单根管,根管内见高密度充填影像。  相似文献   
4.
以往研究证明关节内压力(IAp)在关节运动时发生变化,并因此对关节的稳定及正常行使其功能而起着重要作用。IAp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受关节的位置与负荷、肌肉活动、滑液的体积及质量,以及年龄、健康状况还有关节生物化学因素的影响。对颞颌关节IAp的研究以前仅限于动物实验,本文首次研究了功能状态下人颞颌关节IAp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拉伸应变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I型胶原及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考马斯亮蓝微板法对拉伸应变下的细胞合成代谢变化进行观察,应变范围为1-8%,结果:在0.5-8%拉伸应变范围内,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I型胶原合成无明显变化,但1-8%拉伸应变作用下细胞蛋白合成减少,其中2%拉伸应变影响最明显。结论:拉伸应变可改变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帐篷钉技术于下颌后牙区应用后对水平向及垂直向骨增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下颌后牙区牙槽嵴顶水平向骨宽度≤5 mm的患者9例,共17个位点。对骨缺损区进行骨增量手术,术中于骨缺损区置入1~2枚帐篷钉,并采用可吸收胶原膜联合脱矿牛骨(DBBM)和自体骨1∶1混合物,术后6个月进行影像及生物学并发症检查。收集纳入患者术前、术后当日以及术后6个月的CBCT影像数据,将其分别导入Mimicis软件进行拟合匹配,测量术后当日及术后6个月骨高度及骨宽度的变化量。结果:测量结果显示纳入研究的患者术前平均骨宽度及骨高度分别为(4.04±0.65) mm、(13.64±2.91) mm,术后当日的骨宽度及骨高度分别为(12.21±1.24) mm、(16.95±2.26) mm;经植骨后,6个月后骨宽度及骨高度分别为(9.13±2.27) mm、(15.49±2.21) mm,较术前分别增加了(5.09±2.03) mm、(1.84±2.25) mm;骨愈合的6个月期间宽度及高度的吸收量分别为(3.08±1.41) mm、(1.46±0.57) mm。结论:本研究表明,帐篷钉在骨愈合过程中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量上颌第一、二磨牙间顴牙槽嵴颊侧骨皮质厚度及颊腭向最大骨厚度,探查微种植钉合适的植入位点及植入角度范围,为正畸治疗在顴牙槽嵴处安全植入微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来大连市口腔医院放射线科行锥形束CT扫描的40例成人患者,测量上颌第一、二磨牙间顴牙槽嵴处距牙槽嵴顶6、8、10mm三水平,各水平微种植钉长轴与真性水平面呈45°、60°、70°角时顴牙槽嵴颊侧骨皮质厚度及颊腭向最大骨厚度。结果:3个水平顴牙槽嵴颊侧骨皮质厚度均随着植入角度的增大而增厚。在所有颊侧骨皮质厚度测量项目中以距牙槽嵴顶6mm点微种植钉长轴与真性水平面呈70°角时最厚。在距牙槽嵴顶8、10mm水平,微种植钉长轴与真性水平面呈60°角时顴牙槽嵴颊腭向最大骨厚度均较厚。在距牙槽嵴顶8、10mm水平,3个角度的颊侧骨皮质厚度男性均大于女性。40例中有4例(占10%)上颌窦底与上颌第一、二磨牙牙根紧邻。左右对称指标相互比较无差异。结论: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明确了上颌第一、二磨牙间顴牙槽嵴颊侧骨皮质厚度及颊腭向最大骨厚度,为正畸治疗安全植入微种植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锥形束CT(CBCT)和数字化X线片诊断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准确性,以期为CBCT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化抽样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大连市口腔医院牙周科被诊断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患者55例(患牙55颗),分别进行CBCT和数字化X线片扫描,同时行临床探诊检查,确定附着丧失水平及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比较3种方法对患牙牙槽骨缺损高度测量及根分叉病变诊断的差异。结果    CBCT和临床探诊均可对患牙进行近中、远中、唇(颊)侧和舌(腭)侧的牙槽骨缺损进行测量,而数字化X线牙片仅可以进行近中、远中牙槽骨缺损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化X线片、CBCT及临床探诊3种方法测量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近、远中牙槽骨缺损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近中:F = 3.56,远中:F = 5.37;均P < 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数字化X线片与CBCT、数字化X线片与临床探诊的测量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患牙各位点[近中、远中、唇(颊)侧、舌(腭)侧)]的牙槽骨缺损高度,采用CBCT与临床探诊的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在诊断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的根分叉病变发生率方面,数字化X线片与CBCT、数字化X线片与临床探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而CBCT与临床探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BCT与临床探诊在评价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牙槽骨缺损程度和根分叉病变发生率方面具有一致性,均优于数字化X线片,CBCT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锥体束CT(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上颌窦黏膜和窦口开放性的特点,并分析黏膜和窦口开放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50名患者的CBCT图像资料,共300个上颌窦。使用CBCT测量上颌窦黏膜厚度,记录上颌窦不同的影像特征,并观察窦口的开放性,以开放和阻塞分类。结果:黏膜平均厚度为4.9 mm,大于2 mm者占65.67%,黏膜增厚以2~5 mm最为多见。上颌窦的病变黏膜增厚最为常见,其次为上颌窦囊肿。有10.67%为阻塞窦口。窦口的开放性与黏膜增厚的程度和类型均有显著的相关性。窦口的平均直径为1.76 mm,窦口下界距上颌窦底的平均距离为30.79 mm。结论:术前CBCT扫描时应将窦口包含在内。窦口阻塞和上颌窦存在病变的患者术前应请耳鼻喉专家会诊,特别是病变类型为上颌窦囊肿、部分浑浊液体积累和完全浑浊化者,黏膜增厚大于10 mm者,因为这些患者窦口阻塞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下颌骨髁突软骨细胞传代过程中生物学特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及传代对人髁突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免疫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观察传代过程中人髁突软骨细胞形态、型胶原及蛋白多糖合成及、、型前胶原的mRNA水平变化。结果:传代过程中人髁突软骨细胞型胶原合成及其mRNA水平逐渐降低,至第7代已基本丧失。而、型胶原的mRNA水平随传代逐渐升高,同时伴有细胞蛋白多糖合成的减少,细胞壁形态由圆形或多角形转变为长梭形占优势。结论:体外培养及反复传代可影响软骨细胞的表型特征。髁突软骨细胞的反分化标准应从胶原、蛋白多糖合成及细胞形态等方面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