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唇鼻同期整复术结合术前鼻模矫正对双侧不完全性唇裂鼻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10例在早期行鼻模矫正的唇裂患儿在矫正前(T0)、唇鼻手术术前(T1)、术后1周(T2)、术后半年(T3)分别拍摄面部仰头位照片,用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双侧鼻孔及鼻小柱的对称性。结果:T0-T1双侧鼻孔的高度、宽度的对称性差异改变明显(P0.05),T1-T2鼻孔高度的对称性上差异明显(P0.05),T1-T2鼻底宽度/鼻小柱高度差异明显(P0.01),鼻小柱的倾斜度各个阶段之间改善明显(P0.05)。结论:应用唇鼻同期整复术结合鼻模矫治对于双侧不完全性唇裂患者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出一种正颌外科手术数字化定位方法。方法:根据计算机模拟结果设计基于分离骨段表面特征与空间位置关系的定位板,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完成数字化定位板的制造,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设计制作出SSRO骨表面划线和定位模板,骨表面定位板可以较为精确的对各骨段间定位,在三维方向贴合良好。结论:骨表面定位板提高了术后骨段间的精确性,是一种较为方便易行的正颌外科辅助定位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颌骨的定位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采用术前鼻模矫治(PNM)结合唇裂手术初期鼻矫正术治疗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行 PNM单侧不完全唇裂患儿为治疗组;对照组35例未行术前治疗。在矫正前(T0)、唇裂术前(T1)、术后1周(T2)、术后1月(T3)、术后1年(T4)分别拍摄鼻部照片,测量分析鼻孔高度、鼻孔宽度、鼻小柱倾斜度的对称性的变化。结果:T0-T1、T1-T2,患者的鼻孔高度、鼻孔宽度和鼻小柱偏斜度明显改善(P <0.05),在 T2-T3与 T3-T4,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NM结合唇裂手术初期修复鼻畸形可明显改善鼻部对称性,提高单侧不完全性唇裂鼻畸形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对牙槽突裂植骨术后进行三维结构定量分析并探讨牙槽裂移植骨吸收的特点。方法:35例患者均在术后1周、1月、3月、6月、12月进行CBCT扫描,对牙槽突裂移植骨体积三维方向分割测量,并计算移植骨量比率。结果:移植骨量比率在牙槽嵴顶,鼻底以及腭侧部位减少较为明显。骨吸收主要发生在术后3月,术后6月基本稳定。结论:CBCT及其相关软件分析可对移植骨的三维结构进行精确的定位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甘肃省5岁儿童的基本口腔健康行为及其家长的儿童口腔卫生知识水平。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和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随机抽样方法 ,对429例甘肃省城乡5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5岁学龄前儿童生活饮食习惯和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进行评估。结果甘肃省5岁儿童家长的儿童口腔卫生知识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基础知识缺乏。结论应建立适宜的口腔卫生保健体系,并大力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让家长认识到孩子保护乳牙和及时治疗患牙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唇腭裂是先天性缺陷中最常见,也是颜面发育缺陷中最多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1]。由于我国健康教育不够普及,公民健康知识欠缺,唇腭裂患儿的出生,对一个毫无准备的家庭来说似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父母及家人极度焦虑、不知所措。甚者,家庭出现矛盾,夫妻反目。有的患儿在治疗前从未见过阳光,有的患儿被丢给年迈的爷爷奶奶,还有患者一直长到成年仍未做过修补手术,在福利院常年可见到被抛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早期鼻畸形整复的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为唇裂鼻畸形整复提供一种治疗思路。方法 选取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24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为研究对象,唇裂整复手术同期行鼻畸形整复,重建鼻基底,矫正鼻中隔,整复鼻翼部畸形。术后1周开始佩戴鼻模。评价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鼻部形态。结果 术后1周、术后1年患者的患/健侧鼻孔高度比、健/患侧鼻底宽度比、患/健侧鼻翼角度比、鼻小柱偏斜角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的患/健侧鼻孔高度比、鼻小柱偏斜角度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裂早期鼻畸形整复可获较好的鼻部形态,尽管术后会有一些复发,但对称性仍优于术前,鼻部形态可以得到很好的矫正和维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三维测量,探究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后近心骨段横向宽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6例行BSSRO的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行CBCT扫描。利用Mimics 21.0软件行三维重建,测量髁状突顶点(condylion,Co)间距、喙突顶点(corsup,Cor)间距、下颌角点(gonion,Go)间距、下颌角外展度,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术后1周,患者Go间距、Co间距及下颌角外展度较术前分别增加了(4.37±3.32)、(1.58±1.51) mm及(5.92±2.04)°(均P<0.05);Cor间距减小了(2.19±3.99) mm(P<0.05)。术后1年,患者Go间距及下颌角外展度较术前分别增加了(2.43±3.04) mm及(5.08±2.59)°(均P<0.05),Cor间距减小了(2.83±4.41) mm(P<0...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唇裂鼻畸形一期整复术后患者应用鼻模的方法,总结护理体会。方法:给年龄在3~10个月的唇裂鼻畸形一期整复术后患者,在术后7天拆线时开始佩戴鼻模,定期复诊,要求佩戴鼻模6个月~1年。结果:65.31%的患者能坚持应用鼻模6个月~1年,并获得了良好的鼻前庭外形;24.49%的患者应用鼻模1~3个月,其鼻前庭外形效果较术后1周时明显变差;10.20%的患者失访。结论:唇裂鼻畸形一期整复术后应用鼻模6个月~1年可获得良好的鼻前庭外形;对不能配合应用鼻模6个月~1年的患者需加强健康教育,定期电话预约复诊,提高其佩戴鼻模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雷飞  倪菁  陶永炜  姜庆生  范晶  蔡卜磊 《西部医学》2018,30(11):1593-1598
目的 探讨慢性牙周炎对种植修复后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其与种植体周围炎症及局部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80例牙列缺损并接受义齿种植的患者根据术前是否患有慢性牙周炎分为慢性牙周炎组40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固定义齿修复完成后第1、3、6、12个月进行复诊,记录1年种植体的存留率。拍摄根尖片检测种植体边缘牙槽骨吸收量(MBL),记录探诊深度(PD)、改良菌斑指数(mPLI)和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ELISA法检测龈沟液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两组种植修复后,随着时间的延长,mPLI、mSBI、PD、MBL均呈升高趋势,不同观察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种植修复后,慢性牙周炎组mSBI、PD、MBL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种植修复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龈沟液中IL-1β、IL-6、MDA水平均逐渐增加,SOD、GP x水平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种植修复后各时间点,慢性牙周炎组龈沟液中IL-1β、IL-6、MD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OD、GP-x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种植修复1年,各组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接受义齿种植短期内疗效可靠,但出现边缘骨吸收现象较为明显,种植体周围局部微环境存在炎症及氧化应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