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46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实现一种个性化托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以便在临床矫治中显著减小前牙控根力,并且能够应用于拔牙病例。方法在包括患者牙根的整合牙颌模型上进行虚拟排牙,在排牙后的模型上绘制直丝弓和设计双丝直丝弓托槽,托槽通过托槽体的厚度补偿来实现弓丝的直丝化,在托槽上设计双槽沟,主槽沟为方槽沟,辅槽沟为圆槽沟,在主槽沟用方丝虚拟定位托槽后,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的个性化托槽,将托槽的虚拟位置转移到患者牙齿上的实际粘接位置进行矫治。结果与方丝控根相比,双丝控根矫治力显著减小;唇侧或舌侧矫治时可以使用直丝弓,简化了临床弓丝弯制;虚拟排牙基于3D整合牙颌模型,可以在虚拟排牙中避免牙根的骨开裂、骨开窗和明显不平行。结论本研究为双丝弓个性化托槽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3.
颅面软组织形态三维重建及测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颅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及测量对于颅面生长发育的研究、正畸治疗的诊断设计、正颌外科的手术设计及术后预测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其起源、意义、临床应用、目前主要的重建及测量的方法和评价以及研究前景菜望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将3D整合牙颌模型应用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以便精确控制牙根在颌骨中的移动.方法 将基于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CBCT)的牙颌模型和基于机构光扫描的牙冠模型自动配准,建立能精确显示牙列、咬合、牙根及颌骨的3D整合牙颌模型.在3D整合牙颌模型上进行模拟排牙和虚拟矫治,然后应用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无托槽隐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数字化立体摄影测量系统进行正常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的三维测量 ,获得面部软组织在三维方向上的不对称向量。方法 :选择 4 0例正常成人进行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的三维测量 ,计算面部软组织在三维方向上的不对称向量。结果 :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的三维测量结果显示样本的面部软组织在个体和总体上都存在不对称性 ,面部中下部的不对称性更为明显。结论 :三维摄影测量是研究面部不对称性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将20只青春期雄性SD大鼠随机等量分为对照组,脉冲电磁场(PEMF)组,戴功能矫治器(FA)组及二者共同作用(PEMF+FA)组,研究脉冲电磁场和功能矫治器对大鼠下颌髁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表达变化。经过10天的实验,结果发现PEMF和功能矫治器都可显著性增加髁突软骨细胞的IGF—I表达,提示二者具有协同作用,为临床联合使用PEMF和FA进行下颌骨的矫形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面部软组织数字化立体摄影测量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述应用立体摄影测量系统进行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的原理。方法:应用数码相机和数字化立体摄影测量的方法进行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结果:面部软组织立体摄影测量系统可以达到足够高的面部三维测量精度。结论:应用近景摄影测量原理进行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的方法可以为口腔正畸学面部软组织三维立体特征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制造个体化托槽槽沟尺寸是否能满足临床需要。方法选取50个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制造的个体化托槽,采用扫描电镜放大30倍条件下,对托槽槽沟宽度和深度进行测量,对测量均值进行单样本t检验分析,以检测加工精度是否满足需要。结果托槽槽沟宽度和深度测量值和设计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制作的个体化托槽槽沟精度能够满足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确定功能性下颌偏斜所致的咬合异常及功能恢复对头颈部肌群肌梭感觉运动系统内源性单胺类神经递质(HDC)释放的影响.方法 选择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 建立功能性下颌偏斜.实验结束时,处死动物,取三叉颈核所在部位组织,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荧光技术对肌肉组内的组氨酸脱羧酶(histidine decarboxylase,HDC)含量进行检测.采用PCR技术检测肌肉组织内HDC-mRNA的表达水平,定性定量分析头颈部肌肉组织内组胺的应答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三叉颈核内HDC和组胺受体蛋白的活性变化,同时PCR技术检测两者mRNA的表达水平,观察三叉颈核内神经递质组胺的释放情况.结果 功能性下颌偏斜大鼠三叉颈核内的HDC蛋白、HDC-mRNA表达水平以及组胺受体蛋白和组胺受体蛋白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去除偏斜装置下颌位置自然恢复后,以上检测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降.结论 下颌关节机械性感受器,感受功能性下颌偏斜导致肌梭梭内传入纤维向中枢传递外界信息的过程中,伤害性神经递质组胺的释放量增加,说明颞下颌关节机械性感受器参与了头颈部肌肉神经系统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功能性下颌偏斜产生时,三叉颈核内的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和痛觉传递相关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探讨三叉颈核内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和痛觉传递相关神经递质含量与功能性下颌偏斜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功能性下颌偏斜组,功能性下颌偏斜恢复组.又将实验对照组,功能性下颌偏斜组,功能性下颌偏斜恢复组分别分为2周组和4周组.实验大鼠被处死后,取三叉颈核所在部位组织,分别采用ELISA、放免法(radio-immuno-assay,RIA)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对肌肉内的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和痛觉传递相关神经递质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偏斜组大鼠三叉颈核内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痛觉传递相关神经递质如P物质(substance P,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含量明显升高,偏斜持续时间越长,升高越明显,待去除偏斜装置下颌位置自然恢复后,与偏斜组比较,以上检测指标在功能恢复组均显示出明显的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偏斜持续时间越久,这种下降趋势越缓慢.结论 三叉颈核内的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和痛觉传递相关神经递质含量变化与下颌偏斜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