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制口腔修复用钛锆铌锡(Ti-12.5Zr-3Nb-2.5Sn)合金,并评价合金铸造加工性能。方法:制备Ti-Zr-Nb-Sn合金,采用国产LZ5型离心铸钛机铸造试样,测试合金的铸流率,铸造反应层和线收缩率。结果:400℃时铸造,合金铸流率为100%,铸造线收缩率,表面反应层满足修复支架的铸造要求。结论:Ti-12.5Zr-3Nb-2.5Sn合金具有良好铸造加工性能,可满足口腔修复材料的临床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新型钛锆铌锡合金在人工唾液中的耐蚀性,为钛锆铌锡合金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钛锆铌锡合金(Ti-12.5Zr-3Nb-2.5Sn)和对照纯钛(TA2)及钛铝钒合金(Ti-fAl-4V)在人工唾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比较极化曲线及极化阻力;检测钛锆铌锡合金和钛铝钒合金在人工唾液中1、2、3、5、7、15 d的离子释出情况.结果 极化曲线显示,钛铝钒合金的击穿电位(0.8 V)低于钛锆铌锡合金(>2.5 V);钛锆铌锡合金、纯钛在钝化区的维钝电流密度(icorr)基本保持稳定,分别为3.32×10-6~3.46×10-5A/cm2和5.03×10-6~2.65×10-5A/cm2,低于钛铝钒合金(1.45×10-4~1.09×10-3 A/cm2).纯钛、钛锆铌锡合金、钛铝钒合金的极化阻力分别为371.0、252.0、60.1 kΩ·cm2.离子释出结果显示,随浸泡时间增加,两种钛合金的离子溶出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且各时间点钛铝钒合金的离子溶出量均高于钛锆铌锡合金.结论 钛锆铌锡合金在人工唾液中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可用于制作口腔修复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体外培养人牙周膜韧带细胞 (HPDLCs) 和人牙龈成纤维细胞 (HGFs), 对比两者成骨、 成软骨以及成脂的多向分化潜能的差异。方法 运用酶消化结合组织块法体外培养 HPDLCs 和 HGFs, 选择生长状态良好的 3~4 代 HPDLCs 和 HGFs, 进行成骨、 成软骨、 成脂诱导, 未分化诱导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用茜素红染色、 油红 O 染色以及阿利新蓝染色分别检测两种细胞的成骨、 成软骨及成脂分化能力。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检测 HPDLCs 和 HGFs 中相关标志基因骨钙素(OCN)、 Ⅰ型胶原蛋白 (Col 1)、 runt 相关转录因子 2 (RUNX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 (PPARγ2)、 X 型胶原蛋白 (Col 10) mRNA 的表达。结果 成骨诱导两种细胞培养至 28 d 时, 细胞周围均有红染钙结节形成, HPDLCs 形成的钙结节明显多于 HGFs; 成软骨诱导两种细胞 14 d 时均可见胞质蓝染的细胞, HGFs 较 HPDLCs 明显; 成脂诱导两种细胞 21 d 时, 可见红色脂肪滴形成, HPDLCs 形成的脂肪颗粒明显少于 HGFs。HGFs 和 HPDLCs 分化培养 7 d 和 14 d 后, 均有 OCN、 Col 1、 RUNX2、 PPARγ2 和 Col 10 的表达, 在 14 d 时的表达均高于 7 d; HPDLCs 中 OCN、 Col 1、 RUNX2 的表达高于 HGFs, PPARγ2、 Col 10 的表达低于 HGFs(均 P< 0.05)。结论 HPDLCs 的成骨能力较 HGFs 强, 成软骨和成脂能力较 HGFs 弱。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用于牙科修复体制作的钛合金特别是纯钛因其表面硬度较低、耐磨性较差,尤其在固定义齿修复时与天然牙不匹配,限制了其在口腔修复领域的应用.目的:探索新型口腔修复用钛锆铌锡合金的耐磨损性能.方法:使用MMV-1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以天然牙釉质为对照,滑石瓷为对磨物,在人工唾液,37℃试验工况下,对口腔修复用Ti-Zr-Nb-Sn、纯钛(TA2)进行二体摩擦磨损试验.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磨损形貌,X射线衍射能谱仪分析磨屑成分,显微硬度仪测试表面硬度,电子天平得出磨损量.结果与结论:Ti-Zr-Nb-Sn合金、天然牙釉质的磨损体积量、显微硬度>纯钛(TA2)(P<0.05).Ti-Zr-Nb-Sn合金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纯钛磨损机制主要为黏着磨损,同时伴有磨粒磨损;牙釉质磨损主要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磨屑成分分析Ti-Zr-Nb-Sn合金磨屑元素成分为Ti、Zr、Sn元素,未见Nb元素;纯钛磨损后磨屑成分主要为Ti元素.结果表明Ti-Zr-Nb-Sn合金较纯钛(TA2)具有更好耐磨损性性能,可以初步认为Ti-Zr-Nb-Sn合金是一种理想口腔修复用金属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的新型口腔修复用钛锆铌锡合金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参照国标GB/T16886.5-2003,GB/T16886.10-2005,YY-T0279-1995,YY-T0127.2-1993所规定的方法,分别进行细胞毒性试验、豚鼠最大剂量迟发型致敏试验、口腔黏膜刺激试验以及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结果:细胞毒性试验显示本研究制备的钛锆铌锡合金细胞相对增殖度为124%,细胞毒性反应分级为0级,无细胞毒性;致敏试验表明移去斑贴物24、48h后,试验动物贴敷部位均无红斑和水肿出现,反应积分为0。根据皮肤致敏实验分级标准,Ti-Zr-Nb-Sn合金对豚鼠无明显的潜在致敏性;口腔黏膜刺激试验未见异常组织学反应;短期全身毒性试验显示无明显短期全身毒性。结论:可以初步认为Ti-Zr-Nb-Sn合金是一种合金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性口腔修复用金属材料。  相似文献   
6.
在正畸临床治疗中常会遇到安氏Ⅰ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其临床特征主要包括Ⅰ类远中磨牙关系,存在严重的上下颌矢状关系不调,上颌前牙唇侧倾且牙弓狭窄,下颌正常或后缩,伴有程度不等的深覆(牙合)和深覆盖,特别是骨性Ⅰ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上下颌骨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协调,面部侧貌为凸面型且代表上下颌关系ANB角一般均大于5°[1].  相似文献   
7.
郑毅  邓嘉胤 《山东医药》2014,(34):57-59
目的观察纳米复合树脂修复龈下楔状缺损后对患牙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上颌前磨牙楔状缺损共40颗牙,采用纳米光固化复合树脂(3M Z350)充填修复患牙。修复前及修复后6、12个月分别测算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龈沟液量及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结果 40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菌斑指数、探诊深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修复后12个月龈沟出血指数较修复前和修复后6个月升高(P均〈0.05),修复前和修复后6个月龈沟出血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修复后6、12个月患牙龈沟液量及龈沟液AST水平较修复前增加(P均〈0.05),修复后6、12个月患牙龈沟液量及龈沟液AS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修复前及修复后6、12个月龈沟液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米复合树脂修复龈下楔状缺损治疗时,对患牙局部牙周组织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很小,且这种影响未涉及到牙周组织的骨组织变化,可以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背景:利用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和细胞因子相结合是修复牙周组织缺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联合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至第3代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分5组培养:DMEM组、基础骨诱导组、基础骨诱导+地塞米松组、骨诱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骨诱导+地塞米松+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及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的成骨分化情况。结果和结论: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具有成骨分化的潜能,骨形态发生蛋白2、地塞米松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单独及联合应用地塞米松、骨形态发生蛋白2能够促进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结节的形成,其中两者联合的作用更强,而且后者能明显促进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提示两者联合更有效地促进人牙龈成纤维细胞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9.
在制备出具有表面活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沉积层/钛酸钾薄层/钛合金(HA/K2Ti6O13/β-Ti)生物复合材料的基础上,将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与HA/K2Ti6O13/β-Ti生物复合材料、未经处理β钛合金两种骨替代材料共同培养,在既定时间内观察两种骨替代材料对成骨细胞生长、附着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骨替代材料对成骨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或促进作用,均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它们皆能使成骨细胞附着于各自材料表面,分泌形成胶原纤维样基质。HA/K2Ti6O13/β-Ti生物复合材料较β钛合金具有更优异的的生物活性和成骨性能,是一种很好的生物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实验室电解法对纯钛样板放电对其表面化学结构的改变,探讨其抗菌活性。方法容器中放入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浸入相同规格的纯钛样板,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再浸入1片阴极板,向钛样板放电,从而改变标本表面成分。培养口腔常见细菌,观察处理后的样本对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不同电解质处理的纯钛样板的抗菌性能不同,与未经处理的纯钛样板比较,含氯的样本(Ti-Cl)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结论在实验室经含氯电解液处理过的纯钛样板(Ti-Cl),对口腔常见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