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目的通过系统结构设计、专家指标论证等方式,建立起有循证医学意义的口腔疾病病案管理系统框架图和口腔科患者病案管理系统的电子程序。方法使用模拟退火模型收录可能的诊断指标、治疗指标、复查指标,使用9分度专家打分法分别建立三个指标的层次分析模型,对于三个指标进行分层,并运用ACCESS+ASP技术构建网络框架体系。结果设计出的口腔科电子病历管理网站可包涵四大业务模块:面向患者模块;面向医生模块;费用管理;数据模块。结论口腔门诊电子病历管理网站的建立能很好地保证病案的完整性,系统地进行口腔疾病统计,促进口腔医患互动和圈内病例的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1992年开始,对53例下颌前倾阻生的第三磨牙进行了挺正+调牙合的矫正手术,经2~5年门诊随访,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均来自本院门诊,患者年龄20~48岁。其中20~25岁21例;26~30岁8例;31~35岁11例;36~40岁8例;41~45岁4例;46~48岁1例。男性31例,女性22例。53例患者中8|、|8阻生分别为17例、36例。2.术前准备:拍阻生齿X线片,了解阻生程度,有无分根及根有无明显弯曲;测量远中牙槽嵴至前邻牙远中面之间的距离,阻生智齿牙体总长度及复位所需…  相似文献   
3.
牙齿纵折是指牙齿循长轴的折裂。不少学者已通过临床病例观察 ,动物实验对其发病因素、临床特征及治疗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 6 2颗拔除的纵折第一磨牙离体观察 ,结合临床资料来探讨和分析第一磨牙纵折的特征和有关病因学因素。材料和方法收集纵折第一磨牙 6 2颗。拔牙前进行记录。牙齿拔除后迅速固定在 10 %福尔马林液或 4%的戊二醛液中。然后先用肉眼观察患牙的形态、修复和折裂情况 ,再在解剖显微镜下对牙齿表面、折裂面、窝洞和髓室等进一步观察 ,并用游标卡尺测量髓室底厚度及髓室底平面上折裂处的髓室壁厚度。同时收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重建技术时,根据颌面两侧骨表面外形的对称性,得出健侧与患侧的具体生物学差异数据对修复颌面部复杂性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3例颌面部复杂骨折患者的资料而且已做MSCT高分辨率CT(HRCT)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及HRCT轴位相结合,以大脑镰为中心镜面,健侧为标准,选择引起颌面畸形之错位骨块的前缘、后缘、上缘及下缘四个测量点,测量健侧与患侧的立体关系,根据其骨表面外形的对称性得出具体生物学差异数据,通过参考差异数据进行复位后行坚强内固定。结果 23例颌面部复杂性骨折患者中,牙颌功能均获得完全恢复,颌面外形21例获得完全恢复,2例获得基本恢复。结论根据颌面两侧骨表面外形的对称性,通过MSCT图像重建能精准地测量出颌面部复杂性骨折的具体生物学差异数据,对手术方案及内固定钛板、钛钉的选择和术后效果的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的病因,并针对其致病相关因素采取系统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病例资料,对其致病原因进行分析,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进一步探讨其预防措施。结果:4例完全恢复正常,3例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于静止状态,种植体可行使部分功能,3例取出后重新种植。结论: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效果并不满意,对该病应以早期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6.
感染根管的病菌是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作者用灭滴灵、四环素糊剂治疗感染根管,其临床观察,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1.本组138个牙,上切牙64个,上尖牙40个,下切牙14个,下尖牙20个,年龄14—57岁。根据临床检查及X线很尖片诊断为牙髓坏死、坏疽,急慢性根尖周炎,根管通畅,根尖病灶在1cm以内者均为适应症。 2.材料:粉:灭滴灵1份、四环素1份、氧化锌2份;临用时上述药混合与丁香油调成糊剂。 3.治疗方法:开髓,拔除髓室及根管内感染及坏死的牙髓、扩根。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根管,拭干后在髓室内放置甲酚甲醛棉球,以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暂封。一周后如无症状,叩诊(一)测取出上次封药,立即用灭滴灵、四环素糊剂充填根管,将灭、四糊剂送入根管内,反复进行3—5次,使糊剂充满根管,然后用小棉球多次轻压使充填材料与根管密合。磷酸锌粘固粉垫底。银汞合金永久充填或光固化。治疗前后均摄X线片。 4.疗效评定:成功:治疗后患牙无疼痛、肿胀及瘘管发生,咀嚼功能良好。X线片示根尖周病变消失或明显缩小。失败:主诉近期疼痛、肿胀。X线片示尖周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并绘制肇庆地区学龄青少年身高、体重标准生长曲线 ,为临床正畸的诊断和矫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肇庆市 19968名 7-18岁学生体质综合评价调查资料。分别测量个体的身高、体重 ,计算身高的均值、标准差、年增长量 ,在此基础上绘制相应的身高、体重标准曲线及年增长量的标准曲线。结果 :12岁以前 ,男女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增龄变化基本上是一致的 ;12岁以后 ,女性的身高、体重增龄变化明显滞后于男性。体重的年平均增长量高峰期女性在 11-12岁 ,男性在 13岁左右。结论 :标准生长曲线可为判断生长发育、指导临床正畸的诊断和矫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改良型Ⅱ类颌间牵引的支抗磨牙受力情况及移动特点,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参考Typodont模型原理,设汁制作出结构简化的实验牙受力、移位测量装置.实验对象依受力点、受力大小及受力角度不同分为4个实验组,每组3颗样本牙.1组:受力点位于下颌实验牙近中舌侧尖,力值150g;2组:受力点位于下颌实验牙远中舌侧尖,力值150g;3组:受力点位于下颌实验牙近中舌侧尖,力值100 g;以上3组上颌受力点均位于上颌尖牙,施力角度约30°.4组:受力点位于下颌实验牙近中舌侧尖,力值100 g,上颌受力点位于上颌双尖牙,施力角度约60°.选取实验牙近中颊尖、远中尖、近中舌尖、远中舌尖最高点为固定标志点,以测量装置上的基准点线为参照点线,测量实验前后下颌实验牙标志点与基准点线间的距离,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 4组下颌实验牙在牵引力作用下均有明显的近中向及颊向移位,同时伴(牙合)向伸长.近中向位移值范围为0.50~3.33 mm,颊向位移值范围为2.67 ~6.17 mm,垂直向位移值范围为0.22 ~4.00 mm.位移大小与牵引力大小有关,1组和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力角度的变化可影响实验牙移动模式,角度增加,实验牙以颊向及(牙合)向移位为主,同时冠远中向旋转减轻.结论 改良型Ⅱ类颌间牵引力引起下颌实验牙三维移动,以近中及颊向移位为主,受力点的位置、牵引力的大小与角度可影响支抗牙的移动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少年儿童口腔不良习惯、错(牙合)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文以106例TMD错(牙合)少年儿童为对象,以问卷调查、关节检查及薛氏位片等手段对患者的口腔不良习惯、主观症状等进行调查,同时对客观体征、(牙合)及咬合以及髁状突位置等进行检查.结果15~17岁TMD患者比例最大;约57.6%的TMD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不良习惯,以唇习惯最多;TMD错(牙合)青少年不良习惯发生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青少年儿童口腔不良习惯、错(牙合)与TMD之间相互影响;不良习惯在错(牙合)畸形形成和TMD发生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29名12~18岁固定矫正青少年的龋活性,了解固定矫正与龋活性的关系.方法测定变形链球菌菌落数、菌斑产酸能力和唾液缓冲能力,用团体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结果正常青少年对照组口腔内变形链球菌菌落数明显少于固定矫正青少年组,而唾液PH值明显大于固定矫正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菌斑产酸能力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正常青少年唾液缓冲能力虽然高于固定矫正组,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果显示固定矫正青少年对龋病的易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