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纳米Ag—SiO2颗粒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体外毒性作用。方法:使用透射电镜(TEM)对纳米颗粒进行表征;CCK一8法观察在24h、48h、72h不同浓度纳米颗粒对L-929细胞活性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染毒24h后细胞形态的改变,并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结果:L-929细胞的生长活性随着纳米Ag—SiO2颗粒浓度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低浓度组(6.25,12.5μg/mL)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倒置显微镜下细胞形态正常,生长良好。而高浓度组(50,100μg/mL)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有明显的空泡变性,培养液上清中LDH活性明显升高。结论:纳米Ag—SiO2颗粒的体外细胞毒性呈剂量一时间依赖关系,低浓度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浓度组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其毒性可能与细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种不同固位结构的玻璃纤维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后,在受到牙齿抗力时对其粘结剂层的影响。方法:选择3个月内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下颌第一前磨牙36颗,随机分成h、B、C三组,牙体预备后分别用3种纤维桩(A组:平滑外形玻璃纤维桩;B组:锯齿固位玻璃纤维桩;C组:锯齿加圆头固位玻璃纤维桩)及后牙树脂完成桩核修复,固定于万能材料测试机上加载直至标本发生折裂,记录标本开始松动(牙本质粘结面裂开)的瞬间力值及实验牙的折裂类型。实验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结果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破坏性力学试验的测试结果:A组(469.62±29.68)N、B组(286.25±28.11)N、C组(468.17±48.34)N。对各组样本的破坏性实验力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h组〉B组:C组〉B组(P〈0.01)、h组与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锯齿固位结构在荷载力下会对粘结剂层造成破坏,圆头固位结构能够分散应力,有利于桩核的固位和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评价新型纳米SiC无纺布的生物安全性,为其后期应用于口腔复合材料的研发提供相关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口腔黏膜刺激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和溶血试验对新型纳米SiC无纺布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价。结果:新型纳米SiC无纺布对实验家兔的口腔黏膜没有刺激性,对实验小鼠无急性全身毒性,溶血率为0.47%,符合医用要求,不会引起溶血现象。结论:新型纳米SiC无纺布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开发口腔复合材料的应用提供了生物安全性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