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牙周夹板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国内外文献报告制作过程中通常使用楔子关闭邻间隙。目的:评价硅橡胶印模材料在黏接型牙周夹板修复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临床中选取30例需进行黏接型牙周夹板修复治疗的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使用硅橡胶印模材料暂时关闭牙齿间隙,继而进行常规操作,并记录操作时间,夹板制作完成后,检查悬突发生率及咬合改变情况,同时使用目测类比评分表记录医患满意度,完成临床效果评价;对照组常规使用楔子辅助牙周夹板制作。结果与结论:同对照组相比,使用硅橡胶印模材关闭牙齿间隙后,悬突发生率明显降低,咬合较稳定,医生患者满意度较高,而操作时间并无明显延长。提示硅橡胶印模材料可以在黏接型牙周夹板修复治疗过程中作为一种辅助方法进行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降低悬突发生率,稳定咬合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根管壁缺损模式对预成玻璃纤维桩修复体疲劳强度的影响。方法:收集18颗离体上中切牙,均分为3组。截冠后将根管壁预备为重度、中度、轻度3种不同的缺损模式,用玻璃纤维桩修复样本后测试其疲劳强度和残余抗折强度。结果:轻度缺损组疲劳强度最高,重度缺损组次之,中度缺损组疲劳强度最低(P<0.05)。轻度缺损组的残余抗折强度为383.80±138.94N。结论:根管壁缺损模式对预成玻璃纤维桩修复体的抗疲劳强度有一定影响。颈部根管壁薄弱会降低玻璃纤维桩修复体的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桩核对修复上前牙漏斗状残根疲劳强度的影响。方法将16颗经根管治疗的离体上颌中切牙,按设定漏斗状根管形态进行牙体预备后,随机均分成2组,各8颗牙,分别用预成玻璃纤维桩和预成镍铬金属桩联合复合树脂桩核2种方法进行修复。测试2组在模拟口腔环境5年使用的存留情况。结果纤维桩组均在模拟周期为3年左右的时间出现失败,失败的类型分别是1例纤维桩折断伴根颈1/3折裂和7例纤维桩脱位;金属桩组有1例失败,失败的类型为桩折断。结论预成镍铬金属桩修复牙的疲劳强度显著高于预成玻璃纤维桩修复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天然牙6个正交方向的被动触觉阈限,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个性化调(牙合).方法 利用牙齿触觉功能数字测试系统,测试20名健康受试者(平均年龄25岁,男女各10名)的218颗天然牙(上下颌中切牙至第一磨牙)的6个正交方向(即唇或颊、舌、近中、远中4个水平方向,根方和冠方2个轴向)的被动触觉阈限,利用多水平模型(multilevel modeling,MLM)分析被动触觉阈限的影响因素.结果 前牙、前磨牙和磨牙被动触觉阈限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6(18)、38(57)和105(115)mN,MLM分析显示,受试者间天然牙被动触觉阈限的个体差异明显(P<0.05),受牙列分区、性别和受力方向3个因素的影响(P<0.01),其影响作用的大小依次递减.结论 天然牙具有灵敏的触觉功能,被动触觉阈限能达到10 mN的水平,被动触觉阈限存在个体差异,受牙列分区、性别和受力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下颌第一磨牙牙体缺损全冠修复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术后不同程度的远中牙合面(distal oeclusal简称DO)牙体缺损,在银汞合金或复合树脂修复后再用全冠修复的应力分析,了解牙体缺损程度对牙体抗折力的影响,比较两种修复DO洞是否有不同的影响。方法: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三维造型设计建立下颌第一恒磨牙髓室壁未破坏的最小、中等、最大以及髓室壁部分破坏的最大远中黯面牙体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4种模型4种载荷下牙本质Mohr应力分布,比较牙本质最大Mohr值。结果:在最大、垂直、斜向载荷下,两种修复体牙本质最大Mohr值均明显小于牙本质拉伸极限强度。在水平载荷下,两种修复体牙本质最大Mohr值均有急剧增加。银汞合金、全冠修复应力面积普遍大于复合树脂、全冠修复应力面积。牙本质最大Mohr值总的趋势复合树脂、全冠修复的大于银汞合金、全冠修复的。结论:在正常咬合下,下颌第一磨牙(36、46)DO牙体缺损髓室壁牙体组织未破坏,牙体预备体颊、舌侧厚度不少于1mm;髓室壁牙体组织部分破坏,牙体预备体舌侧厚度至少1mm、颊侧厚度至少2.5mm,临床可考虑用复合树脂、银汞合金修复再加全冠修复。在存在磨牙症情况下,应采取减轻黯力的措施。对较大面积牙体组织DO缺损且破坏到髓室壁的病例以复合树脂加全冠修复为好。  相似文献   
6.
预浸润玻璃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学口腔医院 修复科;2.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材料教研室,北京100081) [摘要] 目的 研究预浸润玻璃纤维对不同复合树脂的强化效果。方法 制作Sinfony和belleGlass两种复合树脂的加入和不加预浸润玻璃纤维的标准试件(25 mm×2 mm×2 mm),于(37±1)℃的蒸馏水环境中保存24 h后,在万能力学试验机上测试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结果 Sinfony复合树脂加入纤维后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显著提高,分别为(555·76±67·31)MPa和(12·59±3·06)GPa,较不加玻璃纤维试件平均提高了4·9和2·5倍(P=0);belleGlass复合树脂加入纤维后弹性模量有提高,为(14·10±2·88)Gpa,较不加玻璃纤维试件平均提高了0·9倍(P=0),而弯曲强度提高不明显。结论 预浸润玻璃纤维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树脂的力学性能,但对不同复合树脂的强化效果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牙周夹板修复治疗中的问题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从l临床中选取20名需进行牙周夹板修复治疗的患者,进行EverStick PERIO玻璃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牙周夹板修复治疗,总结操作问题及护理对策。结果20例患者修复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修复治疗中针对相应的问题改进护理操作,可以有效地稳定咬合关系、减少悬突的形成、减少根面刺激、增强黏接和固化效果。结论EverStick PERIO玻璃纤维牙周夹板修复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产品要求操作,通过临床实践发现问题并不断改进创新以简化操作和取得更好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背景:牙周夹板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国内外文献报告制作过程中通常使用楔子关闭邻间隙。 目的:评价硅橡胶印模材料在黏接型牙周夹板修复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从临床中选取30例需进行黏接型牙周夹板修复治疗的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使用硅橡胶印模材料暂时关闭牙齿间隙,继而进行常规操作,并记录操作时间,夹板制作完成后,检查悬突发生率及咬合改变情况,同时使用目测类比评分表记录医患满意度,完成临床效果评价;对照组常规使用楔子辅助牙周夹板制作。 结果与结论:同对照组相比,使用硅橡胶印模材关闭牙齿间隙后,悬突发生率明显降低,咬合较稳定,医生患者满意度较高,而操作时间并无明显延长。提示硅橡胶印模材料可以在黏接型牙周夹板修复治疗过程中作为一种辅助方法进行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降低悬突发生率,稳定咬合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硅橡胶材料;牙周夹板;悬突;咬合;牙周炎;牙齿松动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8.04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0.2 mm咬合干扰不同时间点去除与大鼠咀嚼肌机械痛觉敏感恢复的关系。方法: 选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00~220 g),通过在大鼠右上第一磨牙粘固0.2 mm厚金属冠建立咬合干扰模型。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包括空白对照组和假干扰组)和实验组(包括咬合干扰组和2、3、4、5、6 d咬合干扰去除组), 共8组,每组5只大鼠,分别于建模前1、2、3 d及建模后1、3、5、7、10、14、21、28 d测定大鼠双侧咬肌及颞肌机械刺激反应阈值,并监测建模前1 d及建模后7 d内大鼠体重变化。结果: 空白对照组和假干扰组双侧颞肌和咬肌各时间点机械刺激反应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干扰侧和非干扰侧咀嚼肌机械刺激反应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4、5 d咬合干扰去除组建模后双侧咀嚼肌机械刺激反应阈值出现下降,干扰去除后即出现上升,分别于7、10、14、14 d恢复至假干扰组水平[右侧咬肌机械反应阈值分别为:(137.46±2.08) g,(139.02±2.11) g,(140.40±0.98) g,(138.95±0.98) g];6 d咬合干扰去除组建模后即出现显著下降,去除咬合干扰后阈值即出现一定升高,14 d后基本稳定,28 d时[右侧咬肌机械反应阈值为(131.24±0.76) g]与假干扰组[右侧咬肌机械反应阈值为(141.34±1.43) g]相比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 mm咬合干扰5 d内去除,大鼠咀嚼肌机械痛觉敏感可完全逆转;0.2 mm咬合干扰6 d去除大鼠咀嚼肌机械痛觉敏感部分逆转,但无法恢复至基线水平;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即使低咬合干扰也能引起咀嚼肌不可逆的机械痛觉敏感;临床上对于牙体修复造成的咬合干扰应尽早完全消除,避免长期咬合干扰刺激导致不可逆的咀嚼肌机械痛觉敏感。  相似文献   
10.
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修复骨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分析两种新型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成骨特性。方法选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双侧股骨髁部钻取直径4mm深6mm的骨缺损,实验侧注入材料A(α-磷酸三钙骨水泥)或材料B(β-磷酸三钙骨水泥),术后3天摄X线片观察骨水泥充填情况。术后2、4、8周取实验侧α-磷酸三钙骨水泥植入处和空白对照侧标本,每组4只,共12只。术后8、16、24周取实验侧β-磷酸三钙骨水泥和对照侧α-磷酸三钙骨水泥植入处标本,每组4只,共12只。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骨水泥在骨内的降解及新骨生成情况。扫描电镜观察骨-骨水泥界面超微结构。结果4周时α-磷酸三钙骨水泥周围骨小梁增粗,8周时可见新生骨小梁,但材料降解缓慢。β-磷酸三钙骨水泥在体内8周时已降解,16周降解吸收显著,24周降解反应大部分完成,降解同时有大量新骨生成。结论两种磷酸钙骨水泥可操作性强,生物相容性好,具有骨传导作用。β-磷酸三钙骨水泥在降解性和成骨特性上表现更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