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动态观察补肾中药淫羊藿在兔下颌骨修复过程中的成骨作用。方法:制备16只兔左侧下颌骨10mm×8 mm贯穿性缺损模型,随机分为中药淫羊藿饲养组与对照组。术后2、4、8、12周处死动物,分别从大体、影像学、组织学方面进行观察,计量新骨面积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影像学观察淫羊藿组2、4、8、12周缺损区密度均高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可见淫羊藿组各时间点骨缺损区新骨形成均优于对照组,新生骨及新生血管的量多。随着时间延长,对组间新骨面积进行方差分析比较,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淫羊藿在骨缺损修复期间有良好的促进骨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物(nHAC/PLA/PRP)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成骨作用。方法制备兔下颌骨10mm×8mm贯穿性缺损.按不添加材料A组、单纯材料(nHAC/PLA)B组、活性材料(nHAC/PLA/PRP)C组加入相应材料.术后2、4、8、12周处死动物,分别从大体、影像学、扫描电镜、组织学方面进行观察.计量新骨面积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影像学观察B、C组2、4、8、12周缺损区密度均高于A组。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镜观察3个组边界区主要由纤维组织包绕.B组边界区可见少量新生骨散在分布.C组纤维组织更致密,可见少量新骨片状分布;组织学观察可见B、C组各时间点骨缺损区新骨形成均优于A组.C组新生骨及新生血管的量较B组多。随着时间延长,各组新骨均有增多.残留的材料减少.有大量骨样组织长人活性材料,骨成熟度增高,残留材料逐渐被活跃生长的骨组织包围并替代。以方差分析对组间新骨面积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第2、4周两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2周时A组与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nHAC/PLA和富血小板血浆(PRP)构建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及骨诱导活性.有望应用于临床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4.
头痛与眼     
在临床各科包括眼科,主诉头痛的患者是常见的。头痛不但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且有时是严重疾患的先兆。因此,必须查明原因和给予确切的治疗。头痛的一般原因有:颅内疾病、副鼻窦疾病、眼病、脑外伤、发热及中毒等。此外,还有神经性、血管性和精神性等多种头痛。与眼有关的头痛原因有:(1)眼病。(2)主要原因在眼外,但与眼的关系密切。一、眼病的头痛原因:  相似文献   
5.
骨再生是一个多种骨生长因子参与并调节的过程,网络协同作用是其生物学特点。本文就近年来骨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动态观察补肾中药淫羊藿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nHAC/PLA)以及两者共同作用在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制备16只兔双侧下颌骨10mm×8mm贯穿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淫羊藿组,两组左侧缺损区不添加材料,右侧缺损处添加活性材料(nHAC/PLA),术后2、4、8、12周处死动物,分别从大体、影像学、扫描电镜、组织学方面进行观察.结果 影像学观察淫羊藿组双侧、对照组右侧2、4、8、12周缺损区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左侧.电镜观察可见淫羊藿组右侧、对照组右侧各时间点骨缺损区边界新骨形成均优于左侧,淫羊藿组成骨量较对照组多.组织学观察可见淫羊藿组左侧、对照组右侧、淫羊藿组右侧各时间点骨缺损区新骨形成均优于对照组左侧,新生骨及新生血管的量增多,骨成熟度高.随着时间延长,淫羊藿组右侧、对照组右侧有大量骨样组织长入活性材料,残留材料逐渐被活跃生长的骨组织包围并替代.结论 淫羊藿在骨缺损修复期间有良好的成骨作用,nHAC/PLA复合材料在体内试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作为框架材料可以引导再生骨向缺损内生长,两者复合有望应用于临床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淫羊藿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nHAC/PLA)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成骨作用。【方法】制备16只兔双侧下颌骨10 mm×8 mm贯穿性缺损模型,随机分为中药淫羊藿组与对照组,2组左侧缺损不添加材料,右侧缺损处添加活性材料nHAC/PLA。术后2、4、8、12周分别处死动物,从大体、影像学、组织学方面进行观察,并计量新骨面积。【结果】影像学观察结果显示淫羊藿右侧组、对照右侧组、淫羊藿左侧组2、4、8、12周缺损区密度均高于对照左侧组。组织学观察可见淫羊藿右侧组、对照右侧组各时间点骨缺损区新骨形成均优于左侧组,新生骨及新生血管的量多。随着时间延长,淫羊藿右侧组、对照右侧组有大量骨样组织长入活性材料,骨成熟度增高,淫羊藿右侧组可见残留材料逐渐被活跃生长的骨组织包围并替代。分别与同侧对照组比较,淫羊藿左、右侧组新骨面积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左侧与右侧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淫羊藿在骨缺损修复期间有良好的促进骨愈合的作用,nHAC/PLA活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及骨诱导活性,有望应用于临床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8.
骨膜原位成骨促进兔下颌骨缺损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并验证骨膜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2只6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去除骨膜组和保留骨膜组,每组6只,均制备下颌骨体10mm×8mm全层骨缺损,术后2周、4周、8周每组处死2只动物,标本行肉眼、X线、扫描电镜及组织学观察,计算缺损区新骨面积,两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X线、扫描电镜及组织学结果显示,第4、8周时保留骨膜组的成骨速度、新骨量及骨密度均优于去除骨膜组,第2周时两组间差异不明显。保留骨膜组后期出现少量中央成骨,去除骨膜组整个观察期间主要为边缘成骨。第2周时两组间新骨生成面积无明显差异,第4、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骨膜能促进成骨,手术1个月后骨膜成骨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病人82例(感染组),同期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无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病人82例(对照组),分析两组病人一般资料、用药情况、真菌感染及耐药情况;对影响重症颅脑损伤者气管切开术后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肌酐清除率、气管切开辅助通气时间、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碳青霉烯类药物、全身糖皮质激素与肺部真菌感染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肌酐清除率、气管切开辅助通气时间、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碳青霉烯类药物、全身糖皮质激素与肺部真菌感染发生有关,为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入院肌酐清除率低、低蛋白血症、气管切开辅助通气时间过长、抗真菌药使用过长及联合用药、糖皮质激素、碳青霉烯类药物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Cs)为实验对象,探讨绿原酸对高糖环境下hPDLCs凋亡及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PDLCs,分别用正常糖(5.5 mmol/L)、高糖(25.0 mmol/L)或高糖联合绿原酸(高糖,25.0 mg/ml;绿原酸,1 mg/ml)处理hPDLCs。细胞凋亡试验检测不同组hPDLCs凋亡情况,同时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泛AKT及磷酸化AKT(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与正常糖组相比,高糖可显著促进hPDLCs的凋亡,凋亡率从(6.66±0.18)%提高至(16.72±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89,P<0.001),同时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与高糖组相比,绿原酸能抑制高糖环境下hPDLCs的凋亡,凋亡率从(16.72±0.50)% 降低至(11.32±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10,P<0.001),同时回救高糖环境下下调的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绿原酸能抵抗高糖诱导的hPDLCs凋亡,可能是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