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国内2种新研制骨植入钛合金Ti1、Ti2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SD乳鼠体外原代分离培养的成骨细胞,将细胞分别接种于新型钛合金表面建立体外共同培养。采用MTT比色试验检测第3天成骨细胞的增殖百分率,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且对培养第5天时细胞碱性磷酸酶(ALP)功能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成骨细胞在新合金表面增殖百分率、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细胞增殖百分率及碱性磷酸酶吸光度值与对照组间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新合金表面伸展状况良好、黏附牢固,并具有成骨细胞典型形态特征。结论:2种新型钛合金对成骨细胞学行为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形态纳米晶羟基磷灰石的细胞相容性。方法 采用化学湿法合成的两种纳米晶形态羟基磷灰石。采用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检测两者的细胞相容性。采用MTT法观察成骨细胞在几种材料表面3d后的增殖情况,细胞培养第5d时对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检测,并用SEM观察第3d时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附着形态。结果 成骨细胞在球形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表面的细胞增殖数显著高于同直径的棒状纳米晶羟基磷灰石,并具有更好的细胞伸展形态;而碱性磷酸酶表达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羟基磷灰石球形纳米晶较棒状纳米晶更能促进成骨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3.
粗化处理对新型骨植入钛合金的生物相容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国内新研制的骨植入钛合金TZS进行喷砂并酸蚀处理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体外原代培养方法培养成骨细胞,并将细胞分别接种于新型钛合金( 光滑表面)及表面处理的材料表面,建立体外共同培养模型。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第3天成骨细胞的增殖率,扫描电镜( SEM)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培养第5天进行细胞碱性磷酸酶功能活性检测。结果喷砂与酸蚀处理组表面的成骨细胞,在3 d时的细胞增殖率与光滑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5 d时的处理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值与光滑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SEM观察成骨细胞在喷砂与酸蚀组表面具有典型形态特征,伸展良好,具有丰富的板状、丝状伪足,优于光滑组。结论喷砂并酸蚀处理的新型钛合金在体外实验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功能活性表达。  相似文献   
4.
湿法合成纳米缺钙磷灰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成与人体骨磷灰石成分接近的纳米缺钙磷灰石。方法:将(NH4)2HPO4和Ca(NO3)2按照2∶1的比例混合、振荡合成、陈化24 h后,清洗、离心、烘干。采用X线衍射、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及能谱分析等实验手段,对合成的磷灰石进行观察与评价。结果:(NH4)2HPO4和Ca(NO3)2在震荡条件下进行化学湿法合成,可制备出长约40~60 nm,宽约15~22 nm左右的缺钙磷灰石颗粒。,这种颗粒结构与通常的针状羟基磷灰石结构相比,更接近于人体骨磷灰石(长约50~64 nm,宽度为24~30 nm);该颗粒具有与骨磷灰石接近的钙磷比、相似的纳米尺寸、较低的结晶度,还含有一定量的碳元素。其合成过程简便易行,原料来源普通、经济。因为与人体骨磷灰石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经过今后的生物学实验,将有望成为生物活性更高的体内植入材料。结论:利用湿法合成纳米缺钙磷灰石简便有效、成分稳定、晶粒形貌受环境温度影响小,在纳米尺寸和成分上与骨磷灰石高度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覆盖缓冲疗法预防腭前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用基托将扳机点覆盖并缓冲,使扳机点与外界刺激隔离,阻断诱发疼痛的外部因素,达到预防疼痛发作的目的。结果 覆盖缓冲疗法能够有效预防腭前神经激发性疼痛的发作。结论 该方法对扳机点位于硬腭、牙槽嵴的三叉神经痛具有预防发作的疗效,无毒副作用,无创伤,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犬乳恒牙替换过程中破骨细胞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uth fautor,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对乳牙期、替牙期、恒牙期本地犬取上、下颌骨,制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和破骨细胞内VEGF的免疫组化染色,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各组染色强度灰度值。结果:替牙期犬牙根周围组织破骨细胞VEGF的免疫组化强度明显高于其它两组,且阳性信号出现在破牙细胞中。结论:VEGF在犬乳恒牙替换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许智轩 《医疗装备》2001,14(8):59-59
故障现象 :消毒结束后 ,发现内桶底面严重变形 ,底面向内凹陷深达 3 5cm ,压力表遭到损坏 ,其指针从轴承上松动 ,放气阀、安全阀功能正常。故障分析 :由于消毒锅内加水过多 ,消毒物品重量较轻 ,内桶上浮至与消毒锅盖紧密接触 ,内桶与锅盖间形成了一个密闭空间 ,安全阀、放气阀的作用范围被限制在这一空间里。当消毒锅开始工作后 ,内桶里的压强不会超标 ,而在内桶与消毒锅外壳之间的空间里 ,压强持续上升 ,超过了正常标准 ,安全阀、放气阀却不能对其进行控制 ,压力表也不能显示其大小 ,形成了内桶内外壁之间逐渐增大的压强差。这个压强差作…  相似文献   
8.
添加纳米二氧化钛树脂基托材料抗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纳米二氧化钛树脂基托在体外对变形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效果。方法: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托树脂粉中添加以1%,3%,5%不同比例的纳米二氧化钛抗菌剂,制成树脂基托。采用薄膜密着法,分别测试添加抗菌成分后,树脂基托对变形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测定纳米二氧化钛对变形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含3种不同比例的二氧化钛抑菌浓度。结果:采用薄膜密着法对抗菌效果进行测试,对变形链球菌的抗菌率分别为:64.9%,93.2%,97.3%,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分别为:66.2%,95.4%,100%。采用时效法测试时间长短对材料的影响,结果显示时间对材料无统计学差异。光照法对树脂材料测试在紫外光线下变形链球菌、白色念珠菌抗菌率均达100%,变形链球菌强光下达到98%,白色念珠菌达99%。变形链球菌自然光线下达到95%,白色念珠菌达97%。变形链球菌暗环境下达到93%,白色念珠菌达95%。结论:树脂基托在体外表现了一定的抗变形链球菌和抗白色念珠菌的效果,当树脂基托中抗菌剂的浓度达到3%时,即可达到满意抗菌效果。采用薄膜密着法对进行抗菌性能的评价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两种新型医用钛合金的皮肤致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TLE、TLM2种新型β型钛合金对皮肤潜在的致敏性。方法:以ISO10993-10:1995标准,采用最大剂量法,将白化豚鼠分为TLE、TLM、阳性对照(2,4-二硝基氯苯)、阴性对照(生理盐水)4组,先行预试验确定主试验各阶段的浓度,然后行主试验。在激发阶段的敷贴物去除后24、48、72h,观察记录各组动物激发部位的皮肤情况,按标准进行评分,并算出致敏率。结果:TLE、TLM新型钛合金的皮肤反应记分为0,致敏率为0。结论:在试验条件下TLE、TLM新型钛合金无潜在的皮肤致敏性。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9岁,因右侧上颌后牙缺牙区反复疼痛1个月就诊。检查:16、17、27、36缺失,25、26、27、28烤瓷桥修复,42烤瓷冠修复;37、46、47残冠,探痛(-),叩痛(-),47牙伸长达上颌缺牙间隙黏膜,黏膜面见溃疡,触痛(+)。诊断:创伤性溃疡。全口曲面断层片示:13、12、11、21、22、23根管形态可见,余牙未见明显根管形态。46、47根尖周稀疏区。治疗:37、46、47调牙合,根管治疗术,未探及根管口。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