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性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4 6例老年完全性结、直肠癌性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 本组 4 6例行手术治疗 ,入院至手术时间 3h~ 5d。术中诊断 12例为绞窄性肠梗阻 ,其中4例术前做出诊断 ,符合率 33%。术后发生并发症 18例 ,死亡 3例 ,病死率 6 .5 % ,其中绞窄性肠梗阻死亡 2例。结论 对于老年结、直肠癌性梗阻 ,能够早期并准确地认识到绞窄性肠梗阻的发生 ,对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对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突变孕妇HBV母婴的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分为治疗组(产前自愿接受治疗)和对照组(产前拒绝接受治疗)。根据是否发生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1 762/1 764双位点突变,将治疗组、对照组孕妇分为突变株治疗组、野毒株治疗组、突变株对照组、野毒株对照组。突变株治疗组、野毒株治疗组分别于孕期第26周、第32周开始口服替诺福韦,分娩后即停药;突变株对照组、野毒株对照组均不用药,比较各组抗病毒疗效及乙肝母婴阻断效果。结果用药后6周、分娩前以及产后6个月突变株治疗组、野毒株治疗组HBV-DNA载量低于突变株对照组、野毒株对照组(P<0.05)。新生儿出生时、7月龄及12月龄时突变株治疗组、野毒株治疗组HBV-DNA阳性率、HBsAg阳性率均分别低于突变株对照组、野毒株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株治疗组与突变株对照组、野毒株治疗组与野毒株对照组新生儿身高、体质量、头围、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诺福韦治疗可提高HBV BCP突变孕妇HBV母婴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陈均南  覃文 《河北医学》2005,11(2):129-130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Ⅰ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全部治愈,切口感染5例,吻合口瘘1例,无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患者,只要选择好合适病例,完善围手术期及术中的处理。Ⅰ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覃文 《医学争鸣》2009,(20):2217-2217
0引言 急性牙周炎是由细菌引起的口腔软组织急性感染性疾病,如何有效地控制和消除细菌感染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派丽奥(Periocline)作为一种新的牙周局部缓释药物,对牙周病病原菌有强大的广谱抑制效果,特别是对牙龈卟啉菌、中间普氏菌和侵蚀埃普菌抑制作用更强,同时还对伴放线放线菌有高度抑制作用.因此,我们对其进行了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6.
根据1978年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50名90至112岁老人的营养调查,发现火麻仁是当地食用油来源之一。经分析火麻仁含粗脂肪达42.4%,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尤以多不饱和脂肪酸占76%以上,亚油酸含量比花生油、芝麻油高,亚麻酸含量也较常用植物油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可能加速胆固醇分解为胆酸,从而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住院诊治及门诊长期随访的141例DM/P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对PM/DM合并ILD的生存时间、预测因素和预后不良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41例DM/PM患者中合并ILD 42例(29.8%),其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6%、66%和57%,中位生存时间为127.3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出:合并ILD、年龄>50岁、声音嘶哑、低白蛋白血症、低氧血症是DM/PM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低白蛋白血症、技工手和抗Jo-1抗体与ILD呈正相关(均P<0.05),成为ILD相关预测因子。急性/亚急性ILD进展快,病死率高(75%)。丙种球蛋白治疗与病死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ILD是DM/PM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技工手、抗Jo-1抗体和低白蛋白血症是DM/PM合并ILD的预测因子,低氧血症是影响ILD预后的不良因素,早期使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有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关节超声声像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其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超声检查2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双肩、双肘、双腕、双侧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双膝关节,测量其滑膜厚度(US joint count SH、US index SH)、关节积液(US joint count SF、USindex SF)及RI值,并进行能量多普勒评分(TSS),同时对受检患者进行DAS28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VEGF的含量。结果 RA患者血清VEGF与US joint SH、US index SH、US joint PD、TSS呈正相关,与RI呈负相关。RA患者DAS28评分与US joint SH、US index SH、US joint SF、US index SF、US jointPD、TSS呈正相关,与RI呈负相关。结论超声检查可以作为反映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炎性病变及滑膜血管翳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在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其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RA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强的松、甲氨喋呤及羟基氯喹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及骨密度。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患者髋部及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改善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24周后ACR20、ACR50、ACR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有效提高活动性RA患者骨密度水平,但未发现有增强临床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