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牙齿缺失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小鼠100只随机分成1、3、6个磨牙缺失组、麻醉对照、正常对照5组.在麻醉和拔牙手术后1周开始,采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测试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每周测试1次,连续测试6周.结果:在历时6周的行为学测试中,1~4周的小鼠游泳训练平均逃避潜伏期显著高于5、6周(P<0.05),潜伏期有下降趋势;6个磨牙缺失组小鼠的游泳训练平均逃避潜伏期显著高于其它4组(P<0.05);雌雄小鼠同一时期的潜伏期,以及麻醉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潜伏期间均不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多数目牙齿缺失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会造成一定损伤,而个别牙齿缺失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背景:采用降低牙移动路径上的骨阻力和强持续牵张力能快速移动正畸牙,缩短正畸疗程,但移动牙组织变化规律目前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减阻牵张法快速移动牙齿的牙周组织学变化。 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设计,以犬一侧下颌为实验侧,另一侧为对照侧,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实验侧采用减阻牵张法,对照侧采取传统正畸方法,远移第一前磨牙。加力后2周,测量移动牙及支抗牙移动距离;加力后1,2,4,12 周观察牙周膜、牙槽骨的组织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加力后1~4周,实验侧和对照侧移动牙张力侧均表现为牙周膜增宽,成骨活跃,牙槽骨表面有新骨生成;压力侧均表现为牙周膜缩窄,破骨细胞活跃,牙槽骨有明显吸收,牙骨质也有不同程度吸收;但是,实验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出现均早于对照侧,牙槽骨及牙骨质吸收程度较对照侧严重。12周时,实验侧和对照侧牙周组织表现无明显差别。而加力2周,实验侧牙齿移动距离明显大于对照侧(P < 0.05)。说明减阻牵张法可以快速移动牙齿;与传统正畸牙移动相比,两者牙周组织的改建只存在时间及程度的差异,不存在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甘肃省某有色金属工业区和临近农业区儿童龋惠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了解当地儿童龋病的发病情况和分布特点,探讨儿童龋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同时为该地今后开展牙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某工业区和临近农业区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剐在两地抽取5岁和12岁儿童各200名共800人,调查内容包括龋病患病状况、口腔卫生状况和12岁组氟牙症状况,以及问卷调查.结果 该工业区和农业区5岁组儿童龋病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工业区12岁组儿童龋病发病显著高于农业区同组水平,且氟牙症指数处于流行边缘;工业区5岁和12岁组儿童的茵斑指数显著低于农业区同组水平;工业区SiC指数高于农业区.结论 该工业区儿童龋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可能不单单是社会经济状况,当地环境工业污染也许是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甘肃省某有色金属工业区儿童龋病与微量元素的关系,为龋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某工业区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临近非工业区为对照区,在2地随机选取12岁儿童各200名进行龋患检查;并对2地各24名龋患儿童头发进行6种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 工业区儿童患龋率和龋均均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工业区显著性龋均指数(SiC)(2.36)显著高于对照区SiC(1.57);工业区儿童氟牙症处于流行边缘氟牙症指数(Fci=0.403);工业区儿童发样中锌、镉、铁、铅、镁、铜元素高于对照区,其中铅和镉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工业区生产活动造成的重金属元素污染可能是儿童龋病发病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胃癌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的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胃癌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口腔是人体消化道的起点,同时也是人体主要的微生物菌库之一,而口腔微生物与胃肠道疾病存在紧密联系.近年来,关于口腔微生物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日益增多.口腔微生物菌群结构随着胃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本市敬老院内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探索敬老院老年人口腔疾病防治措施,协助敬老院更全面地做好老年人的养老工作.方法 上门抽样检查326名55~84岁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指数和标准参照全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结果 牙列缺失患病率为91.41%,龋病患病率为87.42%,楔状缺损患病率为46.63%,牙周病患病率为96.63%.结论 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自我保健意识,敬老院内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较差,且治疗率低.提示口腔及敬老院工作者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口腔卫生宣教,并实施有效的预防、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减阻牵张快速牙齿移动的组织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采用降低牙移动路径上的骨阻力和强持续牵张力能快速移动正畸牙,缩短正畸疗程,但移动牙组织变化规律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减阻牵张法快速移动牙齿的牙周组织学变化.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设计,以犬一侧下颌为实验侧,另一侧为对照侧,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实验侧采用减阻牵张法,对照侧采取传统正畸方法,远移第一前磨牙.加力后2周,测量移动牙及支抗牙移动距离;加力后1,2,4,12周观察牙周膜、牙槽骨的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结论:加力后1~4周,实验侧和对照侧移动牙张力侧均表现为牙周膜增宽,成骨活跃,牙槽骨表面有新骨生成;压力侧均表现为牙周膜缩窄,破骨细胞活跃,牙槽骨有明显吸收,牙骨质也有不同程度吸收;但是,实验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出现均早于对照侧,牙槽骨及牙骨质吸收程度较对照侧严重.12周时,实验侧和对照侧牙周组织表现无明显差别.而加力2周,实验侧牙齿移动距离明显大于对照侧(P<0.05).说明减阻牵张法可以快速移动牙齿;与传统正畸牙移动相比,两者牙周组织的改建只存在时间及程度的差异,不存在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某有色金属工业区与非工业区儿童患龋状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甘肃省某有色金属工业区儿童龋患状况,探讨环境对儿童患龋的影响,为开展牙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有色金属基地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临近非工业区作为对照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有色金属工业区与非工业区5岁和12岁儿童各200名,共800名,调查儿童龋病患病状况、口腔卫生状况和12岁儿童氟牙症状况,并测定当地饮水氟质量浓度。结果工业区和对照区5岁组儿童龋病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工业区12岁组儿童龋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区同组水平,且氟牙症指数处于流行边缘;工业区2组儿童的菌斑指数显著低于对照区;工业区SiC(显著性龋均指数)高于对照区;两地水氟质量浓度均小于1.0mg/L。结论有色金属工业区环境污染可能是当地儿童龋病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牙齿缺失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结构的影响.方法 60只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成牙齿缺失组和正常对照组.牙齿缺失组拔除左侧上下颌臼齿,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刺激.于麻醉和拔牙手术后2周采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测试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连续测试5 d,分析小鼠潜伏期、经过平台象限的次数(FPP)和停留时间(TAQ),之后用H-E和Nissl染色观察其海马结构神经元的变化.结果 牙齿缺失组小鼠4d平均逃避潜伏期[(46.5±3.8)s]显著低于对照组[(33.2±4.0)s],对照组小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19.7±6.5)s]明显高于牙齿缺失组[(11.4±5.2)s].高倍镜下观察,H-E和Nissl染色的海马组织切片均显示手术组较对照组的颗粒细胞数目少、排列稀疏.结论 牙齿缺失会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海马结构造成一定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兰州市城区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2年2—3月对兰州市城关区6所小学36个班级1 507名学龄期儿童进行超重、肥胖及影响因素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兰州市城区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总检出率为28.53%,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93%和14.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205,95%CI:1.716~2.834)、父亲超重肥胖(OR=1.787,95%CI:1.384~2.307)、母亲超重肥胖(OR=1.872,95%CI:1.385~2.530)、饭量中等1~<2碗饭/餐(OR=1.911,95%CI:1.316~2.774)或较大≥2碗饭/餐(OR=3.979,95%CI:1.984~7.981)、在外就餐≥2次/周(OR=1.529,95%CI:1.149~2.035)与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高风险有关,五六年级(OR=0.718,95%CI:0.531~0.972)、新鲜水果摄入≥1次/d(OR=0.676,95%CI:0.48...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