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2篇
内科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安氏Ⅲ类错(牙合)非拔牙与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及上气道形态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共40例,非拔牙与拔牙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牙弓及上气道形态相关指标,获取的资料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拔牙组治疗后UMM(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UD(上颌牙弓长度)、LD(下颌牙弓长度)减小(P<0.05);两组治疗后LCC(下颌尖牙间宽度)、UMM、UD、LD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拔牙组治疗后ANB增大、U1-SN增大(P<0.05);拔牙组治疗后ANB增大,L1-MP减小(P<0.05);两组治疗后U1-SN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拔牙组治疗后PNS-R增大(P<0.05),拔牙组治疗后PNS-R、PNS-Ad 2增大、SPP-SPPW减小(P<0.05),两组治疗前后上气道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拔牙组治疗后腭咽段SPP-SPPW变化值与L1-MP变化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安氏Ⅲ类错(牙合)非拔牙与拔牙矫治后上气道鼻咽段均有增大趋势;拔牙矫治后上气道腭咽段有减小的趋势,其减小与非拔牙矫治相比并不明显,并与下中切牙的舌倾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方法评估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早期恒牙(牙合)正畸治疗拔牙与非拔牙矫治方式对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影响,进而指导临床矫治的实施。方法收集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早期恒牙(牙合)患者60例,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拔牙组与非拔牙组,每组30例,对其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进行测量、对比分析。结果非拔牙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NS-UPW、U-MPW、H-FH、H-VL测量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拔牙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NS-UPW、SPP-SPPW、U-MPW、H-MP测量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拔牙组与拔牙组治疗后PNS-UPW测量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测量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安氏Ⅰ类早期恒牙(牙合)患者正畸拔牙矫治对上气道形态的变化无明显影响,对舌骨位置无明显影响,但矢状方向上有产生向后向下的移动趋势。  相似文献   
3.
4.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具有下颌相对前突而呈现面中1/3凹陷的特征,除了对咀嚼、语言、呼吸以及其他生理功能的影响外,颜面部美观的影响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临床就诊率较高。上气道又称为人类的"生命腔隙",其阻塞将影响人的正常呼吸与睡眠。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在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过程中其上气道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的变化。因此,了解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上气道特征以及探究不同治疗方法对其上气道所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该文就此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患者往往开唇露齿,对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及心理健康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常伴有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上气道形态在呼吸功能、言语功能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气道形态和颅颌面形态结构之间关系密切。正畸治疗能够改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颅颌面骨骼结构,上气道是其中的一部分,同样也能发生相应的变化。该文针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上气道特征以及不同的矫治方法对上气道形态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