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颈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在单体素^1H MRS上的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共收集经单体素。HMRS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头颈部神经源性肿瘤14例(神经鞘瘤11例,神经纤维瘤2例,颈动脉体瘤1例)。采用点分析波谱法(PRESS:TE=144ms,14例)和激励回波法(STEAM:TE=30ms,11例)进行。HMRS空间定位,以胆碱和脂质代谢物为标准评价所有肿瘤。波谱图上,胆碱和脂质分别在3.2ppm和0.9—1.4ppm区域识别。结果:采用PRESS后,14例神经源性肿瘤中检测出胆碱代谢物者11例,检出脂质代谢物者6例。胆碱和脂质代谢物同时检出者5例,仅检出胆碱者6例,仅检出脂质者1例,胆碱和脂质均未检出者2例。采用STEAM后,11例肿瘤中检出胆碱代谢物和脂质者分别为3例和8例。结论:头颈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单体素。HMRS表现具有多样性,多数肿瘤以长TEPRESS上胆碱峰的显示为特点,长TEPRESS能较STEAM更好地检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内的胆碱代谢物。  相似文献   
2.
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的CT表现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将36例NHL病灶分为颈淋巴结内组和淋巴结外组,并观察其CT形态、密度和边缘。结果 结外NHL病变共39灶(31例),依次见于Waldeyer环(11灶)、上颌(8灶)、颌面间隙(7灶)、腮腺(6灶)和头颈其他部(7灶)。病变形态有肿块和粘膜异常增厚之分。结内NHL病变共累及16侧颈区淋巴结。结外NHL伴结内NHL者共10侧颈区。结论 头颈部结外NHL的CT表现特点为多发边缘不光滑的软组织实性肿块;颈淋巴结内NHL多有坏死和边缘增强,淋巴结融合肿块则于单发结内NHL中多见  相似文献   
3.
颞下颌关节区滑膜软骨瘤病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区滑膜软骨瘤病在CT上的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搜集9例主诉为单侧颞下颌关节区肿胀患者的CT轴位和冠状位扫描,并对其CT表现进行评价.所有病例均经关节镜或手术病理证实为滑膜软骨瘤病.结果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CT表现为:(1)关节区软组织肿大(n=8);(2)病变内有散在钙化小体(n=8);(3)关节间隙增宽(n=4);(4)下颌髁突骨质异常改变(n=3);(5)颞骨关节面骨质异常改变(n=6),其中CT表现为颞骨关节面骨质硬化者4例,颞骨关节面骨质吸收者3例,颞骨关节面骨质变薄者1例.1例CT检查显示滑膜软骨瘤病向上经颞骨关节面侵犯颅内(大脑颞叶脑膜).结论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CT表现以该区软组织肿胀伴散在的钙化小体和周围骨质受侵犯为特征.后者可以引起中颅窝底的破坏和颅内侵犯,进而影响病变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FIESTA技术在颞下颌关节(TMJ)动态成像中的应用.方法:连续对40例受检者的80侧TMJ行斜矢状位FIESTA动态磁共振成像.根据各TMJ在成像过程中完成的运动周期数分其为2组:运动周期≤3者(1组)和>3者(2组).分别对每侧TMJ的关节盘和髁突的运动状况进行评估.结果:80侧TMJ中,关节盘位置、形态和运动范围清晰显示者分别为76侧(95%)、75侧(93.75%)和77侧(96.25%);关节盘运动过程中出现伪影和"跳跃"征象者分别为27侧(33.75%)和28侧(35%),两者具有相关性(P(0.01).髁突位置、形态和运动范围清晰显示者分别为78侧(97.5%)、76侧(95%)和79侧(98.75%);髁突出现运动伪影和"跳跃"征象者分别为30侧(37.5%)和28侧(35%),两者亦具有相关性(P<0.01). 1组关节盘和髁突位置、形态的清晰显示率高于2组(P<0.05),而运动伪影和"跳跃"征象显现率低于2组(P<0.05).结论:FIESTA技术能对自然状态下缓慢运动的TMJ进行动态成像,并为TMJ运动状况的显示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5.
二维和三维CT对面中部骨折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评价二维CT和三维CT对面中部骨折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50例面部创伤患者行横断二维CT扫描(层厚3mm),并进行三维重建(表面阴影遮盖显示法,SSD)。扫描范围包括上颌牙列至眼眶上缘。21例患者尚行冠状面CT扫描,以作对照。结果 和三维CT相比,横断二维CT较三维CT更好地显示上颌内壁(5/0侧),上颌外后壁(49/44侧),上颌牙槽(14/12侧),眼眶外壁(34/31侧)和蝶骨翼突区(19/9侧)的骨折。三维CT在显示上颌前壁骨折(60/57侧)和骨折形态方面优于二维CT。横断二维CT和三维CT对鼻骨(20侧)和颧骨颧弓骨折(24侧)的显示呈一致性。由于部分容效应,SSD三维CT通常不能区别正常或异常的眼眶内壁。结论 二维CT是诊断面部骨折的基础,三维CT能对二维CT作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6.
舌及口底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舌和口底区恶性肿瘤MRI显示:1.该区恶性肿瘤以T2WI的不均匀高信号、不规则形态和不光滑边缘为特点。2.MRI能充分显示恶性肿瘤的范围和与邻近组织的关系;3.对该区恶性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7.8%)和特异性(80%);4.舌浅表恶性肿瘤在MRI上可有假阴性表现。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告2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涎腺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通过将这些病变在SET2加权像和FE成像序列上的影像表现进行对比观察后认为(1)涎腺恶性肿瘤在T2加权像上的低,中等信号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诊断意义;(2)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FE序列成像能将肿瘤组织和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中等信号的钙化和纤维组织予以区别,(3)涎腺肿瘤的所在部位和直径大小对其边缘表现和周围邻近正常组织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治疗提供有益的经验,作者回顾分析了33例病理检查证实的口腔颌面部肿瘤犯翼腭间隙的CT表现,结果显示腭间隙区犯的CT表现主要是软组织肿块的占位和其各壁结构破坏,不同中心部位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对翼腭间隙的侵犯具有不同的CT表现特点。作战人组织发生和CT表现两方面对原发性翼腭间隙肿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CT诊断标准。CT对诊断该区的病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评价颌骨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方法对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发生在颌骨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0例摄平片、10例CT检查及5例MRI检查。结果X线平片示:病变主要呈椭圆形,边界清楚,瘤腔内牙根有吸收,邻牙有轻度移动,以向非牙槽侧膨胀为主。CT示:病变界清,为囊实相间,有明显的膨胀性,多房时分房大小相似。MRI示:病变在SET1WI为低等信号混杂,T2WI上为高信号。20例病灶中,18例为向非牙槽侧膨胀,17例为单房。累及牙槽骨的18例病灶中,16例牙根吸收,8例邻牙移位。结论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表现有以下特点:一般为向非牙槽侧膨胀的单房病灶,伴有牙槽破坏,病灶内牙根有吸收,病变好发于青少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鉴别腮腺淋巴上皮病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1H-MRS检查,并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腮腺淋巴上皮病和MALT淋巴瘤病例各9例,男4例,女14例;平均年龄54.2岁。1H-MRS空间定位采用点分辨波谱法(PRESS),回波时间144ms。以腮腺病变内胆碱化合物(3.2ppm)的检出作为诊断MALT淋巴瘤的标准。采用SAS12.0软件包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1H-MRS检查。8/9例MALT淋巴瘤和1/9例淋巴上皮病中有胆碱化合物被检出。统计结果显示,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35)。结论:单体素1H-MRS能为腮腺淋巴上皮病和MALT淋巴瘤的鉴别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