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6号染色体是肿瘤杂合性丢失好发的染色体之一 ,是参与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重要染色体。本文通过对几种不同肿瘤中 6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的分析 ,阐述了几个频繁丢失的“热点”区域 ,并探讨了它们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陶瓷材料的技术革新及人们对美观要求的日益增高,全瓷冠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良好的边缘适合性是全瓷冠获得临床成功的一项重要指标.粘接剂作为全瓷冠修复体与牙预备体之间的介质,是影响边缘适合性的重要因素.在全瓷材料不断研究与开发的同时,粘接对全瓷冠边缘适合性的影响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就粘接对全瓷冠边缘适合性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清代名医吴鞠通以其温病学术成就而闻名于世,而吴氏在治疗杂病方面亦有精研,本文探讨了吴氏理虚思想。针对时弊,吴氏提出了“阴常有余,阳常不足论”,力排丹溪之说,理虚处处顾护阳气,而顾护阳气又以胃气为中心。吴氏理五脏六腑之虚又从体用入手,各脏各腑用药各异。此外吴氏还将治疗外感温病的三焦辨证思想运用到理虚领域,倡导从三焦责损,补法各异。温病、杂病理法旁通,吴氏学术通灵宏丰,理虚之论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难治性产后出血中子宫切除术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2008年6月间因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术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8例均为产后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其中宫缩乏力31例,占45.59%;胎盘因素23例,占33.82%;子宫破裂7例,占10.29%;羊水栓塞6例,占8.82%,剖宫产术中阔韧带血肿1例,占1.47%.孕产次及产检情况与子宫切除术密切相关.结论:宫缩乏力是急症子宫切除的主要病因;做好孕期的监测、掌握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可以有效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提高产妇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B-Lynch缝合术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4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预防性应用B-Lynch缝合术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7年43例(研究组)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在剖宫产术中施行B-Lynch缝合术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与同期住院条件相似的孕妇35例比较(对照组),结果43例(研究组)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的平均出血量及产后血性恶露的持续时间均较低,其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较好,且子宫复旧及月经恢复情况良好,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Lynch缝合术在预防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方面简单、安全,是一种可避免子宫切除的保守性手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低位产钳术与低位胎头吸引术临床应用的优缺点。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205例进行阴道助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低位产钳术成功率高、新生儿损伤率、窒息和病死率低。结论 低位产钳术是更安全可行的阴道助产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瘀解毒法"治未病"干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38例MODS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通瘀解毒法"治未病"干预组)。结果:治疗组病情稳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评分第3日和第7日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瘀解毒法可改善MODS患者胃肠道损伤及其他相关脏器的功能不全,改善病情严重度及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