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使用铸造式扩弓器非拔牙矫治安氏Ⅰ类错(?)伴轻中度牙列拥挤病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2例安氏Ⅰ类错(?)畸形伴轻中度牙列拥挤病例。其中17例采用铸造式上颌扩弓配合固定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正畸治疗(实验组);15例仅采取非拔牙的固定矫治(对照组)。分别在T1(正畸治疗前)、T2(正畸治疗结束)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并测量分析。结果头影测量分析显示两组间下颌平面角及前面高的增加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上前牙明显较扩弓组唇倾(P<0.05),下前牙唇倾量均有增加(扩弓组=4.05°,对照组=7.16°,P>0.05)。扩弓组上、下前牙突距(U1-NA和L1-NB)变化量更小(P<0.05)。两组间上颌磨牙垂直高度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铸造式扩弓器在扩宽牙弓解除拥挤的同时,能有效地控制磨牙高度及面下1/3高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软组织侧貌线距,评价并比较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器与单纯拔牙对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骨性错的疗效。方法:选取31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伴下颌后缩的病例。其中18例采用Ⅰ期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联合Ⅱ期固定矫治;13例采用传统单纯拔牙后直丝弓矫治进行治疗。在治疗前、Twin-block矫治完成后以及全部固定矫治结束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软组织侧貌线距测量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包分别比较前导矫形组、单纯拔牙组治疗前、后的组内差异以及2组的组间差异。结果:前导矫形组下颌凸距、下唇厚度、颏唇沟厚度、上唇凸距在治疗前后差值改变均有显著性,单纯拔牙组在下唇厚度、下唇凸距、上唇凸距的治疗前后差值改变均有显著性。2组进行比较,下唇凸距治疗前、后差值的改变有显著性,而下颌凸距、上颌凸距、下唇厚度、上唇凸距、颏唇沟厚度在治疗前后差值的改变无显著性。结论: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与单纯拔牙固定矫治相比,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中的疗效相近,而前导矫形组对下唇凸度的改变大于拔牙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和单纯拔牙固定矫治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骨性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1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颌畸形伴下颌后缩的病例。其中,18例采用Ⅰ期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联合Ⅱ期固定矫治;13例采用传统的单纯拔牙后使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在治疗前、Twin-block矫治完成后以及全部固定矫治结束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利用Pancherz测量分析法进行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包分别比较前导矫形组、单纯拔牙组治疗前后的组内差异以及2组的组间差异。结果 前导矫形组下颌骨长度增加并向前移动,上切牙相对于上颌骨的位置向后方移动,下切牙、下颌第一恒磨牙相对于下颌骨的位置均向前方移动,覆盖减小(P<0.05)。单纯拔牙组上、下颌骨的位置、髁突位置及下颌骨的长度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在前牙覆盖的纠正中,前导组牙性因素占39.5%,骨性因素占60.5%,拔牙组牙性因素占86.9%,骨性因素占13.1%;在磨牙关系的纠正中,前导组牙性因素占44.9%,骨性因素占55.1%,拔牙组牙性因素占90.3%,骨性因素占9.7%。结论 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与单纯拔牙固定矫治相比,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患者中,疗效近似,但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的骨性侧貌。  相似文献   
4.
Herbst矫治器是一种能有效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伴下颌后缩的固定性功能矫治装置,它不仅可应用于矫治儿童及青少年Ⅱ类错[牙合],亦对矫治该错[牙合]类型的成人也有一定效果,并结合改变了骨及牙等组织,有效改善了侧貌,且远期疗效较稳定,是一种矫正成人边缘性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成人正畸的比例逐年增加。然而,成人牙周组织不同于儿童青少年,其组织代谢缓慢、牙槽骨生理及病理性吸收明显、再生与改建能力降低。因此,成人正畸治疗风险更大,牙周组织健康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此外,成人患者对美观和疗程要求较高。如何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实现成人快速正畸已经成为成人正畸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对软组织侧貌角度的分析,评价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器与单纯拔牙对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骨性错(牙合)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1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牙合)伴下颌后缩的病例.其中,18例采用Ⅰ期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联合Ⅱ期固定矫治,13例采用传统的单纯拔牙后直丝弓矫治进行治疗.在治疗前、Twin-Block矫治完成后以及全部固定矫治结束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软组织侧貌角度测量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包比较前导矫形组、单纯拔牙组治疗前、后的组内差异以及2组的组间差异.结果:2组中,软组织面角、全面凸角、下唇角、上下唇角治疗后均有明显变化.前导矫形组中,面凸角、上下唇基角以及下唇基角治疗前、后差异显著;而单纯拔牙组中,上唇角、Z角治疗后有明显变化.前导矫形组下唇颏唇沟部软组织与鼻底之间的改变大于拔牙组.而拔牙组的上唇软组织改变大于前导矫形组,2组间上唇角、上下唇基角治疗前后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与单纯拔牙固定矫治相比,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患者中,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的应用更有利于面下1/3软组织侧貌的改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