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为研究采用片段弓技术,评价AngleⅡ1类深覆牙合矫治后对上颌牙、骨骼及面部软组织的影响,选择AngleⅡ1类高角深覆牙合病例20例,治疗前12~14岁,对4个上切牙施加50g压低力,用腭杆及短口外弓加强支抗,每例患者于初诊时(T1)、初诊后半年戴矫治器时(T2)、上前牙压低前(T3)及压低半年后(T4)摄取侧位片。选择17项参数,(T4-T3)-(T2-T1)表示参数半年机械矫治量。结果表明:单纯机械矫治半年后,上颌第一磨牙无前移,上颌中切牙水平后移量及垂直压低量分别为3.7、3.5mm,上齿槽座点水平后移及压低量分别为0.7、0.4mm,上下唇珠点平均后移分别为2.3、3.3mm。结论:(1)片段弓技术在整体压低上前牙的同时可有效控制后牙的支抗;(2)上中切牙后移量与上唇珠后移量约呈2:1的关系;(3)上齿槽座点骨改形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在昌乐县社区开展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描述其对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社区医生通过健康体检筛查等方法发现高血压患者,对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管理,进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查看高血压控制率的干预效果。高血压控制率干预效果:定性资料干预效果为干预前后控制率之差,定量资料干预效果为干预前后数据差值的均值。结果到2009年12月底,规范化管理满1年的高血压患者且资料齐全的共计3930名,男性47.61%,平均年龄(58.87±10.81)岁。规范化管理后,收缩压下降12.07mmHg (95% CI:-12.53~-11.60),舒张压下降5.89mmHg (95% CI:-6.18~-5.59),吸烟率下降4.87%(95% CI:-5.72%~-4.03%),饮酒率下降5.13%(95% CI:-6.00%~-4.26%),不运动率下降8.39%(95% CI:-9.72%~-7.05%),口味偏咸率下降9.43%(95% CI:-10.79%~-8.07%)。基线时血压控制率为8.42%,1年后高血压的控制率达到34.86%,管理效果为27.46%(95% CI:26.07%~29.92%),各个不同特征项目组的患者血压控制率均有显著升高,且男女性血压控制率均随着规范化管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结论在社区开展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可以显著的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3.
PROPORTIONATENORMSOFCEPHALOMETRICANALYSISZhangFutang(张福堂)LiuDongxu(刘东旭)TengBogang(滕伯刚)ZhansFenshe(张风河)LiGuoju(李国菊)(FacultyofS...  相似文献   
4.
1994年5月~2001年5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牙瘤患者30例,与临床和X线诊断一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分析Stafne骨腔病例的锥形束CT(CBCT)影像学特征,以有效指导此类疾病的临床决策。方法: 收集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6例Stafne骨腔病例,对其CBCT影像数据进行测量分析,分别记录其年龄、性别、主诉、病变位置、长宽高三径、多层面重建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三层面最大横截面积、内容物灰度、形态分类及与下颌神经管之间的关系等。结果: 6例患者均由CBCT检查无意发现。骨腔均位于下颌磨牙区后部及下颌角前部偏舌侧、下颌骨下缘与下颌神经管之间,呈类椭圆形,其长轴与下颌骨长轴相一致,平均长径(16.43±4.54) mm、宽径(6.91±1.48) mm、高径(10.24±2.10) mm。MPR层面中,骨腔最大横断面面积(91.93±25.52) mm2,最大冠状面面积(57.26±23.23) mm2,最大矢状面面积(127.80±51.22) mm2。按骨腔边缘线与颊侧骨皮质关系进行分类,Ⅰ型骨腔2例、Ⅱ型骨腔3例、Ⅲ型骨腔1例。根据矢状面上骨腔边界与下颌骨下缘及下颌神经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将骨腔与周围解剖结构的连接关系分为连通、毗邻、远离3种情况;而CBCT校正后,骨腔中心灰度可初步鉴别内容物类型。结论: CBCT可对Stafne骨腔作出较为直观明确的诊断,影像学表现对早期临床决策具有重大参考意义,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减少额外医疗资源浪费及患者身心创伤。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体瘤系化学感受器肿瘤 ,临床上较少见 ,极易误诊。现对 1994年 5月至 2 0 0 0年 8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2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措施。临床资料 :本文 12例中 ,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2 0~ 65岁 ,平均 3 5岁 ;病程 1个月至 7年 ,平均 3年。病变位于左侧 5例 ,右侧 7例。术前表现为颈部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 2 .0 cm× 1.0~ 6.0 cm× 8.0 cm,质地中等或软 ,多为卵圆形 ,无压痛 ,表面光滑 ,左右可活动 ,上下动度差 ,未闻及血管杂音。 8例做CT检查见颈动脉鞘有约 2 .0 cm× 1.0 cm~ 6.0 cm…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肌卫星细胞(Muscle satellite cells,MSCs)体内外成骨分化的能力,探讨肌卫星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新的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取新生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颌面部肌肉,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出MSCs,体外原代及传代培养,经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成蛋白2(Ad-BMP2)基因转染后,行成骨细胞标志物的活性检测及细胞化学染色,并进行细胞体外矿化及体内成骨的检测.结果 转染后细胞碱性磷酸酶(ALP)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骨钙素(O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且OC活性增强(p<0.05);21天后见钙结节形成;转染后的细胞与材料复合物植入裸鼠后肢肌肉内,4周后见骨组织形成.结论 体外培养的肌卫星细胞体内外可以成骨分化,可以成为骨组织工程的新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膜牵张成骨术的新方法。方法 将自制骨膜牵张器固定于3只兔的双侧下颌骨表面,左侧行骨膜牵张,右侧不牵张,作为对照。牵张过程结束后处死所有动物,标本进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3只动物术后情况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在大体标本和X线片上表现出新骨形成。组织学检查显示牵张区有成骨样细胞浸润和骨组织形成。结论 骨膜牵张成骨技术能够为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CT在矫治上颌前部埋伏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颌前部埋伏牙在口腔正畸中经常遇到 ,矫治前确定其牙冠及牙根的位置 ,萌出方向以及与邻牙的结构关系尤为重要。三维CT重建图像立体感强 ,解剖关系清晰 ,有利于空间定位 ,由此判断埋伏牙能否保留或矫至正常位置[1,2 ] 。为了总结经验 ,现将我院 1997年 7月~ 1999年 12月收治的2 5例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  本组 2 5例 ,男 11例 ,女 14例 ,年龄 6~ 2 3岁。常规摄根尖片、口腔全景片、头颅定位片 ,发现埋伏中切牙 15例 ,侧切牙 4例 ,尖牙 6例 ,难以确定埋伏牙的结构关系 ,然后进行CT扫描。采用美国Elsant- 2 40 0型CT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