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患者前牙区牙槽骨开窗、骨开裂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9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UCLP患者42例(男25例,女17例)。匹配性别和年龄,纳入42例骨性Ⅲ类非唇腭裂患者为对照组。利用CBCT评估UCLP组与对照组前牙区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率,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裂隙侧、非裂隙侧及对照组前牙骨开裂发生率分别为50.88%、42.39%和28.77%。UCLP组裂隙侧上颌前牙同名牙骨开裂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裂隙侧上颌侧切牙骨开裂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裂隙侧上颌中切牙骨开裂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裂隙侧(P<0.05)。裂隙侧、非裂隙侧与对照组前牙区骨开裂均好发于唇侧。骨开窗的发生率在裂隙侧、非裂隙侧及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UCLP患者中,牙槽骨开窗和骨开裂较常见,临床治疗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比较5种方法去除牙面残余正畸粘接剂对牙面的影响及操作所用时间,为筛选最佳去牙面粘接树脂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健康前磨牙40颗,按不同的去牙面粘接剂方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8颗。在常规粘接托接槽并去粘接后,分别用碳化钨钻(A组)、碳化钨钻+矽粒子(B组)、金刚砂钻(C组)、金刚砂钻+矽粒子(D组)、矽粒子(E组)做牙面处理,记录各组操作时间(T),并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照相,记录釉质损伤指数(enamel damage index)。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操作时间T及EDI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非参数秩变换分析。结果 各组EDI排序为C组>D组>A组>B组>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操作时间排序为E组>D组>B组>A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高速碳化钨钻加矽粒子去除残余粘接剂对釉质损伤较小且操作时间合理,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