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在成功分离培养正常同龄人牙囊细胞(dental follicle cells,DFCs)与颅骨锁骨发育不全(cleidocranial dysplasia, CCD)患者牙囊细胞(DFCs-CCD)的基础上,研究其一般体外生物学特征,包括增殖、克隆、成骨及破骨能力。方法:采用 BrdU细胞增殖实验与倍增法研究两种来源 DFCs 增殖能力;用结晶紫染液染色培养12 d 的两种 DFCs,分析其克隆形成能力;并用成骨诱导液诱导两种 DFCs 成骨,用 Western blot 和茜素红染色法分析成骨能力,用实时定量 PCR 方法研究其破骨基因表达差异。结果:DFCs-CCD 的 BrdU 阳性率高于 DFCs,同时 DFCs 的群体倍增时间为(1.834±0.093)d,而 DFCs-CCD 的则为(1.394±0.02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DFCs-CCD 的克隆集落多于 DFCs,但 Runt 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 Osterix、骨钙素(osteocalcin,Ocn)等成骨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低,而其茜素红染色所示钙化结节同样较少;同时,DFCs-CCD 高表达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RANK)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等破骨相关基因(P <0.05),而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相比 DFCs,DFCs-CCD 具有更强的增殖、克隆能力和更弱的成骨能力,而破骨基因表达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8(histone deacetylase 8,HDAC8)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 BMSCs,转染 HDAC8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于矿化诱导液中培养7 d后,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变化;矿化诱导14 d后,茜素红钙结节染色检测BMSCs矿化能力的变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刺激转染HDAC8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 BMSCs,于矿化诱导液中培养7 d后,实时荧光定量 PCR及 Western blot检测 TSA刺激前后过表达 HDAC8的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变化。结果:HDAC8过表达组经矿化诱导7 d 后,成骨分化相关基因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经14 d矿化诱导后,HDAC8过表达组茜素红钙结节的着色程度及范围低于空白对照组。TSA 刺激的 HDAC8过表达组矿化诱导7 d后,成骨分化相关基因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高于未加刺激组(P<0.05)。结论:HDAC8对大鼠 BMSCs成骨分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戈杰  刘华联 《口腔医学》2021,41(8):704-708
目的 总结分析原发于腮腺区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手术策略及预后.方法 收集1994年6月至2019年6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7例原发于腮腺区面神经鞘瘤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术前影像学诊断、治疗方式、肿瘤与面神经的关系以及面神经功能受损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术前3例患者有面瘫、刺痛等神经症状,占比17.65%(3/17).通过B超、CT、MRI、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等评估,术前确诊率为35.29%(6/17).1例患者肿瘤与神经粘连无法分离,肿瘤与面神经一并切除后同期行面神经移植,其他16例患者分别接受剥离切除术或囊内摘除术.术后有不同程度的面神经损伤,占比58.82%(10/17).随访1年以上进行面神经功能复查,3例患者神经损伤症状消失,7例患者神经受损情况不同程度改善.病灶剥离术总有效率为28.57%(2/7),囊内摘除术总有效率为88.8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患者平均随访12~22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 原发于腮腺区的面神经鞘瘤比较少见,术前诊断较难,确诊需术中快速(或术后常规)病理.该肿瘤治疗方案以手术为主,囊内摘除术能最大程度保护面神经,是腮腺区面神经鞘瘤的最佳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7.
戈杰  刘华联 《口腔医学》2021,41(8):704-708
目的 总结分析原发于腮腺区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手术策略及预后.方法 收集1994年6月至2019年6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7例原发于腮腺区面神经鞘瘤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术前影像学诊断、治疗方式、肿瘤与面神经的关系以及面神经功能受损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术前3例患者有面瘫、刺痛等神经症状,占比17.65%(3/17).通过B超、CT、MRI、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等评估,术前确诊率为35.29%(6/17).1例患者肿瘤与神经粘连无法分离,肿瘤与面神经一并切除后同期行面神经移植,其他16例患者分别接受剥离切除术或囊内摘除术.术后有不同程度的面神经损伤,占比58.82%(10/17).随访1年以上进行面神经功能复查,3例患者神经损伤症状消失,7例患者神经受损情况不同程度改善.病灶剥离术总有效率为28.57%(2/7),囊内摘除术总有效率为88.8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患者平均随访12~22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 原发于腮腺区的面神经鞘瘤比较少见,术前诊断较难,确诊需术中快速(或术后常规)病理.该肿瘤治疗方案以手术为主,囊内摘除术能最大程度保护面神经,是腮腺区面神经鞘瘤的最佳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大鼠特殊富含AT序列结合蛋白2(special AT-rich binding protein 2,Satb2)基因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后观察Satb2的表达。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将Satb2基因插入到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GV208中,获得重组慢病毒载体GV208-Satb2。重组慢病毒载体经过测序鉴定后转染293T细胞生产病毒液,用得到的病毒液转染大鼠BMSCs,Western blot分析转染前后Satb2表达情况。结果:测序结果证实Satb2基因正确插入载体中,成功构建大鼠Satb2基因过表达载体。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转染后Satb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针对大鼠Satb2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能有效增强BMSCs中Satb2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手术入路、复位固定方法、疗效及并发症,为外科手术治疗髁突骨折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近3年完成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选择耳屏前/内、耳下颌后或口内切口入路,高位骨折采用长螺钉固定,中位和低位骨折选择小型钛板固定,对骨折类型,手术入路,复位固定方式,术后愈合、开口功能恢复及相关并发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46例共57侧髁突骨折手术后均未出现钛板/螺钉松动及frey's综合征;面神经受损征7例,均为高位和中位骨折治疗组的面神经颞支暂时性损伤,低位骨折组面神经损伤概率低于高位及中位骨折组(P<0.05)。2各治疗组术前术后的张口度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平均张口度3.5 cm以上。3高位骨折术后张口偏斜11例,占23.91%;中位骨折术后张口偏斜4例,占8.70%,低位骨折5例,占10.87%,患者张口偏斜均在0.5 cm以内。结论髁突骨折应根据不同类型选择手术入路、复位固定方式;外科解剖学复位可实现早期张口功能训练及良好的咬合关系,患者总体满意度高;髁突高位骨折复位时应尽量避免剥离翼外肌附着,注意关节结构保存;耳前切口入路过度牵拉暴露易致面神经颞支损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