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比较诺华敏(NovaMin)、格鲁玛脱敏剂(Gluma)和劲润牙本质保护膜(HybridCoat)3种脱敏剂对验支托窝牙本质敏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75颗制备验支托窝的天然牙,随机使用NovaMin、Gluma和HybridCoat进行脱敏,NovaMin组56颗,Gluma组60颗,HybridCoat组59颗,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记录其敏感度,比较其在连续脱敏5d后即刻、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的脱敏效果。结果3组患者(牙合)支托窝连续脱敏治疗后,NovaMin组在1个月(P=0.027)、2个月(P=0.023)时的脱敏有效率均高于Gluma组,Gluma组(P=0.040)和HybridCoat组(P=0.012)的即刻脱敏有效率均高于各自3个月时的脱敏有效率,但3个月时组间脱敏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连续脱敏治疗后,NovaMin组的即刻VAS值高于Gluma组和HybridCoat组(P〈0.05),而在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NovaMin组的VAS值均低于另外2组(P〈0.05),到3个月时,3组的VA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vaMin脱敏效果持久性好于Gluma和HybridCoat。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显微CT扫描法和MeVisLab医学图像处理软件研究上颌第1磨牙牙根表面积。方法随机收集19颗中国人上颌第1磨牙进行显微CT扫描,利用MeVisLab软件建立图像处理框架并进行图像的分割和重建。计算全牙根表面积和颊侧、近中、远中根分叉层面根方的牙根表面积。使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第1磨牙全牙根表面积为(449.25±66.02) mm~2,颊侧、近中、远中根分叉层面根方的牙根表面积分别为(292.75±57.94) mm~2、(299.77±59.09)mm~2和(288.49±56.22) mm~2,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CT法结合MeVisLab软件包可以测量离体牙牙根表面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的闭口主动性印模法制取牙槽嵴低平的全口义齿印模。方法选取48例低平牙槽嵴需做全口义齿修复者,用托牙基底板加自凝牙托粉作颌托基托,用蜡作颌堤,确定好颌位关系后,在牙尖交错位让患者做主动的闭口功能性咀嚼压力印模,获得精确的总义齿终印。结果用闭口式印模制作的总义齿,明显提高了低平牙槽嵴患者全口义齿的固位力,较少发生黏膜压痛。结论闭口式印模简单易学、操作误差小,有助于提高低平牙槽嵴全口义齿的固位力,提高咀嚼效能,减少复诊次数。  相似文献   
4.
较重的外力撞击可导致牙脱位,以前牙尤其是上前牙脱位多见。传统的固定方法有牙弓夹板、金属丝结扎等。但这些方法存在操作费时费力,固定不稳固,去除不便,缺乏有效的生理刺激,易损伤牙龈和结合上皮组织等诸多缺点。笔者6年来将方丝弓固定矫治器用于外伤性牙脱位的固定,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种植义齿的短期存留率。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89颗种植义齿,通过随访收集资料,并对其进行Wilcoxon(Gahan)检验。结果在种植体经过功能负重后,其存留率有所降低。植入种植体2年后存留率为89%。结论经过适应症筛选及综合设计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种植义齿修复牙齿缺失或牙列缺失,可达到较满意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对伴糖尿病根尖周炎患者的根管治疗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180例伴有糖尿病的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常规进行根管预备消毒,试验组行根管预备消毒+光动力辅助根管消毒。使用视觉量表法(VAS)评价根管预备术后3天局部疼痛状况,2年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情况统计根管治疗的成功率。结果 根管预备后3天,试验组疼痛反应轻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管治疗后2年,试验组成功率(93.33%)大于对照组(83.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伴有糖尿病的根尖周炎患者,使用光动力疗法对其根管进行消毒,可减轻根管预备后急性疼痛症状,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