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5篇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咽旁间隙原发性239例肿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良性肿瘤患病比为61.09%,其中上皮源性肿瘤患病比最高,占19.25%;神经源性肿瘤第二位,占17.57%。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患病比为35.15%,其中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患病比最高,占21.76%;恶性淋巴瘤第2位,占7.95%。炎症的患病比为3.77%,其中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最高。结论: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良性肿瘤的患病比最高,恶性肿瘤次之,炎症居第3位,比例约为17:9:1。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安氏II类错畸形对青春期面部骨轮廓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安氏II类错畸形的成人患者和青少年患者共362例。摄取头颅定位侧位片及头颅定位正位片。对面高、面宽等19项测量项目做比较分析及t检验。结果:①安氏II类青少年患者与正常青少年相比,下颌基骨长度、下颌长度较小,但无统计学差异。②安氏II类成年患者与正常成年人相比,下颌基骨长度、下颌长度有显著性差异。③安氏II类患者下颌骨在青春发育期有向前、向上旋转的趋势。结论:安氏II类错畸形患者经过青春期发育,使面部畸形程度更加严重。本研究得出安氏II类错畸形对青春期面部骨轮廓发育的影响,对正颌外科和正畸治疗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位牵引前移犬面中份骨骼的远期效果.方法 16周龄杂种犬1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实验组6只.所有犬在上颌各骨缝的前后种植钛钉,作为骨标志.实验组犬安置特制牵引支架和牵引钩,橡皮圈连接,向前持续牵引,牵引力值约为600 g,持续向前牵引1个月后,拆除牵引装置,继续饲养直到9个月龄时处死.牵引过程中,行连续头颅X线片检查,处死后头颅干骨测量.结果实验组各犬经1个月牵拉后,上颌逐渐前突,咬牙合关系呈现Ⅱ类错牙合.牵拉后的上颌复合体经过3、4周的生长停滞后,逐渐恢复正常的生长速度.结论中位前牵引面中份可以有效地前移上颌,去除外力后对上颌的正常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1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组 :成年人 2 0名 ,年龄 2 378岁 ,其中男性 6例 ,女性 14例。在因牙周病拔牙过程中取其牙周组织样本 5 0mg左右。对照组 :成年人 2 0名 ,年龄 2 15 2岁 ,其中男性 10例 ,女性 10例。在拔健康牙 (正畸牙、阻生齿 )时取其牙周组织样本 5 0mg左右 ,称重后置于 1mol/L醋酸(体重体积比 1∶10 ) ,经 10 0℃水浴 10min后 ,将组织块电动匀浆 ,用 0 1mol/L磷酸缓冲液 5倍稀释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 (试剂盒由东亚免疫研究所提供 ) ,再与原组织块的蛋白量相比较计算出每毫…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一组抗体探讨涎腺腺样性癌(ACC)的免疫组化特征。方法:通过ABC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了30例涎腺ACC中54Kd及66/57Kd细胞角蛋白(CKs)的分布。结果:ACC基本上由54Kd阳性细胞和MSA阳性细胞构成,这两类细胞不同比例的肿瘤性增生形成ACC的不同组织学构型。结论:ACC免疫组化表型与正常省腺组织中的导管/腺泡单位的表型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6.
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成为当代积极心理学的组成部分,已有研究发现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有稳定的关系[1-4].自我和谐是Rogers人格理论中重要的概念,是心理健康的标志,有研究认为自我和谐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中介变量[5],人格又对自我和谐具有一定的预测力[6].本研究探讨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与人格特质、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生增强型聚丙交酯共聚物固定板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下颌骨髁状突颈部骨折患者100例按照固定材料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行自生增强型聚丙交酯共聚物固定板治疗与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均成功,伤口I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2a,研究组临床效果略优于对照组,但2组优良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仅对照组有2例钛钉松脱,经Ⅱ期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自生增强型聚丙交酯共聚物固定板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效果好,安全性较高,由于该材料的特性,固定物不需重新手术取出,可以避免二次伤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两种外置式牵引治疗严重上颌发育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种外置式牵引治疗严重上颌发育不全的效果。方法: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颌骨牵引装置,在全麻下行LeFortⅡ型截骨,将牵引钩置入鼻底或梨状孔侧缘,从鼻孔引出,对8例严重上颌发育不全成年患者前牵引治疗,其中3例采用面弓弹性前牵引,5例采用坚固外固定支架牵引,治疗前后拍摄定位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结果:采用坚固外固定支架前牵引治疗的5例患者按术前设计的要求顺利完成牵引成骨,患者咬合关系和软组织侧貌改变明显,上颌平均前移11.6mm。面弓弹性前牵引的3例患者中,1例达到预期效果,2例弹性牵引后效果不明显改为坚固外固定支架前牵引后达到效果,其中1例由于额部因长期压迫出现局部缺血改换为坚固外固定支架。结论:RED是治疗严重上颌后缩畸形的有效方法,对唇腭裂严重上颌发育不全患者慎用面弓弹性牵拉。  相似文献   
9.
背景:当下颌骨在受到撞击时常常发生髁突和髁突颈的骨折,临床上常见髁突横断骨折和纵行骨折.为什么撞击方式不同就导致不同类型的骨折?目的:应用有限元模拟撞击相的方法,分析下颌骨髁突受到撞击时应力、应变的变化,探索髁突横断骨折和纵行骨折的生物力学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实验,2007年在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参试者:将一下颌骨发育正常的成年女性行CT扫描,CT机原始数据下载,建立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 方法:在边界约束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以3.6 m/s相同速度模拟下颌骨颏部正中以不同角度撞击正前方刚体,首先是水平方向(0°),然后分别是顺时钟方向10°,20°,30°,40°,50°,60°依次模拟撞击.主要观察指标:不同的角度撞击时下颌骨各部分的应力和应变变化.结果:以不同角度撞击时,除了在撞击点出现损伤(骨折)外,在髁突出现两种不同类型的损伤(骨折).水平撞击时髁突出现横断骨折垂直,斜向下撞击约在顺时针40°时开始出现纵行骨折倾向.结论:在髁突间接撞击损伤中,除其解剖特点外,撞击方向不同是导致不同类型损伤(骨折)的一个相对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血管蒂颞筋膜瓣用作颞颌关节强直重建的间置物的效果,于7例广泛颅颌骨性粘连的颞颌关节强直病例,采用乙状切骨方法和该筋膜瓣间置重建颞颌关节。在术后21天开始主动张口练习。经术后1年2个月至3年6个月,平均2年零2个月的随诊,张口度最大为4.0cm,最小3.0cm(5岁患儿),平均3.3cm。手术后张口度逐渐增大,3个月关节活动轻松自如,无张口度回缩病例。认为颞筋膜瓣是关节强直重建的理想间置物,具有充当关节盘结构和隔离颅颌骨性创面预防强直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