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安氏Ⅱ类1分类错拔除上颌第一、下颌第二双尖牙间隙关闭时前后牙的移动量和移动方式。方法 30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采用X线头影测量牙移动距离的方法,以治疗后蝶筛点与翼上颌裂点的连线(PM平面)为参考平面,比较治疗前后牙移动的变化。结果上中切牙冠、根远中移动分别为(3.59±2.39)mm、(1.19±2.44)mm,牙长轴顺时针旋转9.87°±7.68°;上颌第一磨牙冠、根近中移动(4.32±4.87)mm、(2.74±1.56)mm,牙长轴逆时针旋转3.90°±4.55°;下中切牙冠、根远中移动(2.32±1.58)mm、(1.56±0.98)mm,牙长轴逆时针旋转2.64°±3.99°;下颌第一磨牙冠、根近中移动(4.38±1.46)mm、(4.43±2.12)mm,牙长轴逆时针旋转1.25°±6.06°;以上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拔牙间隙前、后牙移动比率约为1∶1.25;下颌约为1∶2。上颌前牙内收表现为控制性的倾斜移动,下颌前牙基本为控根整体移动。  相似文献   
2.
错畸形包括从个别正常到严重影响口腔功能的错,要评价一个个体是否需要正畸治疗是非常困难的,它不仅取决于个体错畸形严重程度,还受到个体主观愿望的影响。本文对正畸治疗需要的客观评价指标指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