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错(牙合)患者的颅面形态受发育过程中多种致畸因素的影响。颞下颌关节内部形态结构的变化可能通过影响髁突而影响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从而与下颌骨形态和骨面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我们以健康人正常(牙合)为研究对象,了解颞下颌关节形态在颅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脑梗塞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但至今尚无良好的治疗对策。最近研究发现在脑缺血的病理过程中 ,内源性吗啡样物质起着主要作用。而盐酸纳洛酮 (NaloxoneHydrochloride)可有效的拮抗这类物质介质的毒性效应。我们应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脑梗塞 80例 ,并设 80例复方丹参注射液为对照组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小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本组 16 0例为我院 2 0 0 0~ 2 0 0 1年住院的脑梗塞患者 ,均经颅脑CT或从MRI证实。病程 12~ 72小时。随机分为治疗组 (盐酸纳洛酮组 )和对照组 (丹参组 ) ,治疗组 80例 ,男 4 …  相似文献   
3.
<正> 本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人们开始对离子通道有了兴趣,并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钠离子通道的研究方面。八十年代后期,人们对钾离子通道的研究逐渐超过了钠离子通道,这主要是因为钾离子通道在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中有着重要作用。另外,钾离子通道调控剂如钾通道开放剂和钾通道阻断剂在治疗人体某些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越的疗效。本文就钾通道的分类、结构及其阻断剂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了解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正畸后牙尖交错位的(牙合)接触特征,从功能角度对正畸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14例经正畸治疗获得正常牙列形态的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病例组,17名性别、年龄与病例组匹配的正常(牙合)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使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记录两组牙尖交错位的(牙合)接触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1/10、1/4、1/2、3/4最大(牙合)力页面及最大(牙合)力页面上病例组前牙(牙合)接触点数目的 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5(1.0)、3.0(1.3)、4.5(3.3)、5.5(3.0)及5.5(3.3)个,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0(0.3)、0.0(0.6)、0.3(0.5)、0.3(1.0)及0.0(1.8)个,P<0.05];各页面上病例组后牙(牙合)接触面积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牙合)力中心点明显偏近中.病例组牙尖交错位建(牙合)时间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0.192(0.141)s,略大于健康对照组[0.163(0.200)s],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正常猞健康人相比,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后其前牙承受(牙合)力明显偏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正畸治疗获得正常牙列形态的青少年错患者主动矫治结束后12个月内牙尖交错位接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例正畸主动矫治结束后戴用标准霍利保持器的青少年错患者,使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分别于矫治结束即刻(T1)和矫治结束12个月时(T2)记录其牙尖交错位接触并进行比较。结果 20例患者T1至T2前牙接触面积及前牙力占总力的百分比有所减小,后牙接触面积及后牙力占总力百分比有所增加,但所有测量项目两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戴用标准霍利保持器12个月后,患者牙尖交错位接触状况仅有轻微改善,主动矫治结束前的咬合检查及精细调整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安氏III类错伴下颌偏斜患者髁突的位置与安氏I类患者髁突位置的差异。方法选择安氏III类错伴下颌偏斜患者与安氏I类患者各20名,在薛氏位X线片上测量正中位时,两组髁突在关节窝中位置,并进行比较。结果偏颌组颏点偏斜侧与I类对照组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无显著差异,颏点偏斜侧的对侧髁突前间隙减小、髁突相对位置比值增大,有显著性差异,该侧髁突位置相对前移;偏颌组两侧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髁突会随咬合的改变发生重建。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正常(牙合)成人颞下颌关节形态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形态正常(牙合)人群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特点.方法:自3700人中筛选出正常(牙合)成人75例,(其中男34例,女41例,年龄17-24岁)通过严格的TMJ临床检查将之分为健康关节组和TMD患者组,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ICP位颞下颌关节标准薛氏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正常(牙合)成人髁突位置及关节窝形态性别差异不明显,双髁突位置及关节窝形态基本对称,使用张震康法时,健康关节组1n(P/A)均值为0.1639,TMD组1n(P/A)均值为0.0522;使用Cohlmia法时,健康关节组1n(P/A)均值为0.1939,TMD组1n(P/A)均值为0.0079,且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关节窝形态在健康关节组与TMD患者组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有TMD症状的正常成人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比具有健康颞下颌关节的正常(牙合)成人显著偏后.前者髁突多接近居中位,而后者的髁突多为稍偏前位.但两者均存在较大变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后前伸及侧方(牙合)接触特征.方法 选择16例经正畸治疗获得正常牙列形态的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病例组,17名性别、年龄与病例组匹配的正常(牙合)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使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记录2组受试者前伸(牙合)及侧方(牙合)运动,并比较2组的(牙合)分离时间.结果 病例组前伸及侧方(牙合)干扰发生率较高,(牙合)干扰点多位于第二恒磨牙.病例组左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右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及前伸(牙合)分离时间分别为(1.504±0.681)、(1.532±0.913)、(1.358:±0.791)s,对照组左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右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及前伸(牙合)分离时间分别为(0.470±0.059)、(0.483±0.045)、(0.482±0.047)s.病例组左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右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及前伸(牙合)分离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 与正常(牙合)健康人相比,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后前伸及侧方运动(牙合)分离时间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9.
结合当代口腔生理学的发展和七年制口腔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总结出一套以培养七年制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连续7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掌握基本口腔生理学知识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了学生团结互助,答辩应变等人文素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T-scanⅡ咬合分析仪记录结果可重复性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验T-scanⅡ咬合分析仪记录结果的可重复性.方法将10枚T-scan感应片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枚.随机选择5名受试者,从两组感应片中各抽取1枚用于记录其牙尖交错位咬合接触.每枚感应片在受试者端坐位和仰卧位均连续记录2次.对同一体位下的连续2次记录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并对同一名受试者使用2枚不同感应片的记录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评价记录结果的可重复性.对同一名受试者不同体位下的记录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评价体位改变对记录结果的影响.结果经配对t检验,除接触点数目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反映咬合接触特征的测量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为提高记录结果的可信性,使用TscanⅡ咬合分析仪记录牙尖交错位咬合接触时,应在近似的咬合强度下至少记录2次,或使用2枚感应片分别记录,以中等咬合强度为宜,并保证支架的标志点正确就位.不推荐使用该仪器进行接触点数目的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