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高度的牙本质肩领设计对预成碳纤维桩核修复后牙体抗折力的影响.方法 24颗完整、离体、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于颊侧釉牙骨质界上1.0 mm处截冠,经根管治疗后制备残根模型.通过模拟正畸牵引术(牙合)向牵引残根并在残根颈部预备一定高度的牙本质肩领;按预备的牙本质肩领高度不同(0.0、1.0、2.0 mm)依次分为A、B、C三组,预成碳纤维桩核联合铸造全冠修复残根.试件自全冠颈缘完成线下2.0 mm包埋于自凝塑料内,电子万能试验机以与牙长轴成150°、横梁位移速度1.0 mm/min于颊尖顶加载,测定折裂载荷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组试件的折裂载荷(kN)均值依次为(1.13±0.15)、( 1.63±0.14)、(1.92±0.19).预备牙本质肩领可显著提高牙体的折裂载荷(F=48.437,P<0.001);并且随着预备的牙本质肩领高度增加,牙体的折裂载荷显著增大(P<0.05).结论 在残根颈部设计牙本质肩领,可明显提高牙体的折裂载荷.  相似文献   
2.
3.
72例老年腮腺肿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人颌面腮腺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8年来72例老年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腮腺肿瘤男:女=1.77:1,良恶性肿瘤比为3.24:1;良性肿瘤中以多形性腺瘤发病率最高,恶性肿瘤以侵润导管癌居首。术前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并存病较多。术后并发症中以循环系统并发症较高。结论:老年腮腺肿瘤患者具有合并症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术前必须重视全身情况的评估,积极治疗合并病,制定合理的的手术方式;术后积极预防和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可以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颌面颈部猫抓病(cat-scratch disease,CSD)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以提高猫抓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对2002—2009间收治的11例颌面颈部猫抓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CSD患者误诊腮腺肿瘤2例,下颌下肿块1例,淋巴结炎3例,淋巴结核1例,恶性淋巴瘤2例,颈部肿块1例,颈部转移癌1例;误诊的主要原因为对CSD的临床认识不足,遗漏患者被猫、犬抓咬伤史以及医师习惯思维。结论:猫抓病的诊断较困难,应详细询问猫、犬抓伤病史和豢养史,病变淋巴结切除活检是诊治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不同设计类型的IPS?Empress铸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探讨铸瓷贴面不同设计类型对瓷贴面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唇面覆盖型(Ⅰ型)、唇切缘覆盖型(L型)和唇切邻面覆盖型(U型)3种类型的贴面修复方法,对41例患者共计124颗患牙行铸瓷贴面修复,于修复后1周、6个月,12个月复诊观察修复体保存完整度、颜色匹配和边缘适合性等评价指标,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Ⅰ型贴面在第12个月时有1例在切端出现微小间歇;L型贴面在第6个月时出现2例脱落,第12个月时又出现1例因咬硬物脱落;U型贴面在第6个月时有1例出现边缘微小缝隙。3种类型的贴面在各随访时间段的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3种类型的铸瓷贴面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赝复体联合组织间^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腭部腺源性恶性肿瘤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0例行赝复体联合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腭部腺源性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10例患者均顺利接受治疗,成功率100%;术后随访2~15个月,均未发现靶区覆盖范围肿瘤复发或转移;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腭部腺源性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后采用赝复体联合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进行放射治疗,近期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小.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均有效地保证了此项技术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强调以手术为主的综合序列治疗,特别是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的三联疗法的治疗原则,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共识。但常规放射治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组织或器官造成伤害,副作用较大。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较新的一种放疗方法。它是在超声、CT引导下,根据采集的靶区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下颌前磨牙缺损桩核冠修复时,不同牙本质肩领和冠根比值对患牙残根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40颗完整、离体的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常规根管治疗术后,切除颊侧釉牙骨质界上方2.0 mm以上的冠部组织,构建残根模型。样本随机分为5组,模拟牙冠延长术,进一步制备0.0、1.0、2.0、3.0、4.0 mm的剩余牙本质高度(对应A0~A4组),分别对应0.62、0.75、0.91、1.10、1.33的冠根比值,随后均采用玻璃纤维桩核钴铬合金全冠修复,并在修复体颈缘根方2.0 mm处完成树脂包埋。所有样本在实验机上于颊尖与牙长轴根方成135°加载,记录折裂时的最大载荷及断裂模式,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 A0~A4组的折裂载荷均值分别为(0.54±0.09)、(1.03±0.11)、(1.06±0.17)、(0.85±0.11)、(0.57±0.10)kN。与高度为0.0 mm 组相比,1.0、2.0 mm的牙本质肩领且冠根比<1时,牙体的抗折性能显著提高(P<0.05);当牙本质肩领高度超过3.0 mm且冠根比>1时,牙体的抗折性能显著降低(P<0.05)。结论 存留牙本质高度和冠根比的差异可显著影响残根抗折性能。当前磨牙缺损时,保留1.0~2.0 mm的牙本质高度且冠根比<1,才能保证一定的牙体抗力。  相似文献   
9.
不同高度的箍结构与牙根抗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高度的箍结构设计对预成纤维桩核修复后牙体抗力的影响。方法32颗完整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于颊侧釉牙骨质界上1mm处截冠,预备残根模型;按箍结构高度不同(0.0mm、1.0mm、2.0mm、3.0mm)分为4组,预成碳纤维桩联合复合树脂核修复残根。试件自铸造全冠颈缘完成线下2mm包埋于自凝塑料内,电子万能试验机以与牙长轴成150°、横梁位移速度1.0mm/min于颊尖顶加载,测定断裂载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α=0.05)。结果箍结构高度为1.0mm组与箍结构高度为2.0mm和3.0mm组相比,均表现出较高的折裂载荷(P<0.05)。结论采用牙冠延长术设计高度2.0mm以上的箍结构,会降低桩核冠修复后牙体的抗力。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