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预测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ENTRAL、Medline、EMBASE、IFCC、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QVIP)、万方数据库等,收集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判断口腔癌颈淋巴转移的诊断试验,应用统计软件Meta-DiSc 1.4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9篇,前哨淋巴结活检判断口腔癌颈淋巴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优势比(DOR)及系统接收操作特性曲线(SROC)下面积分别为84%(95%CI 73%~92%)、100%(95%CI97%~100%)、19.16(95%CI 7.65~47.77)、0.22(95%CI 0.10~0.51)、97.72(95%CI 29.69~321.61)和0.99。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作为临床上判断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医学相结合及医学与工科相结合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方法被用于下颌骨的重建。 目的:分析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在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及意义。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1999-01/2011-10关于下颌骨数字化三维重建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下颌骨;数字化;三维重建;计算机技术”或“CAD/CAM;mandible;3D mandible model”为检索词进行检索。 结果与结论:下颌骨缺损类型众多,不同个体间下颌骨形态差异也较大,简单应用下颌骨正常均值来代替个体下颌骨进行修复是不合适的,因而在进行下颌骨修复重建之前行个体化设计至关重要。随着数字化技术医学领域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较好的解决了此类问题,在计算机上设计出理想下颌骨形态以及它与上颌骨的解剖关系,通过快速原型技术复制出实体模型,便于体外精确测量分析并进行手术设计,而骨组织工程方法可以在计算机辅助下构建出一个与缺损区形态一致的三维、个体化骨组织,使得下颌骨在形态及功能的精确修复成为可能。 关键词:下颌骨;数字化;三维重建;计算机技术;数字化医学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9.037  相似文献   
3.
骆琦  姚红磊  纳应坤 《云南医药》2006,27(6):612-612
病例男性77岁,于2003年2月7日以“右面颊部皮肤肿块性质待查”入院。3月前右颊部近下颌下缘皮肤出现约米粒大小的包块,逐渐增大;入院前半月包块迅速增大表面皮肤红肿、破溃并伴有疼痛,同时出现轻度咳嗽、咯痰。入院时查体:T37.0℃,浅表淋巴结不肿大,气管居中,右面颊部近下颌下缘出现3.5cm×4cm×3.5cm球形包块,色红、部分糜烂、易出血、周围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明显,有触痛。右肺呼吸音稍减弱,无啰音,心脏及腹部无异常。血常规检查结果正常。胸片示右下叶占位病变。进一步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中叶内段3.9cm×3.9cm高密度影,侵犯肺静脉进入血循…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2006年4月到2009年10月收治的6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原发肿瘤大小、区域淋巴结侵犯、邻近血管侵犯、邻近神经侵犯、手术切缘状况、淋巴结清扫数目、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年龄、性别等相关因素,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对6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后,经统计学检验,不同的原发肿瘤大小、区域淋巴结侵犯、邻近血管侵犯、邻近神经侵犯、手术切缘状况、鳞癌的病理分级、年龄、性别的肿瘤复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术后复发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全面综合考虑,以降低患者术后的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5.
唇腭裂是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发病率达0.182%,多数唇腭裂患者不伴发其他畸形,属非综合症性唇腭裂和或腭裂,并表现为多因素遗传模式[1]。多基因遗传的唇腭裂,除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也有影响,因此又称多因素遗传[2]。其病因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临床收治的440例患者进行分?..  相似文献   
6.
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医学相结合及医学与工科相结合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方法被用于下颌骨的重建。目的:分析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在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1999-01/2011-10关于下颌骨数字化三维重建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下颌骨;数字化;三维重建;计算机技术"或"CAD/CAM;mandible;3D mandible model"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结果与结论:下颌骨缺损类型众多,不同个体间下颌骨形态差异也较大,简单应用下颌骨正常均值来代替个体下颌骨进行修复是不合适的,因而在进行下颌骨修复重建之前行个体化设计至关重要。随着数字化技术医学领域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较好的解决了此类问题,在计算机上设计出理想下颌骨形态以及它与上颌骨的解剖关系,通过快速原型技术复制出实体模型,便于体外精确测量分析并进行手术设计,而骨组织工程方法可以在计算机辅助下构建出一个与缺损区形态一致的三维、个体化骨组织,使得下颌骨在形态及功能的精确修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综合分析DNA修复基因(X-ray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1,XRCC1)26304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1966~2011.4)、EMBASE(1974~2011.4)、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1.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11.3)等数据库收录的XRCC1-26304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的研究。以病例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分布的比值比(odds ratio OR)为效应指标,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对OR进行合并。结果:本次meta分析共纳入文献7篇,病例组1155例,对照组2036例。分析结果显示:突变纯合子(T/T)患口腔癌的风险与野生型纯合子(C/C)相比OR=1.46(0.93~2.28);隐性模式下,突变纯合子(T/T)患口腔癌的风险与野生型(纯合子+杂合子)(C/C)+(C/T)相比OR=1.30(0.84~2.00);显性模式下,突变个体(突变纯合子+突变杂合子)(T/T)+(C/T)患口腔癌的风险与野生型纯合子(C/C)相比OR=1.34(1.02~1.76)。按亚洲人群和高加索人群进行亚组分析,亚洲人群在显性模式下该位点的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存在相关性OR=1.42(1.04~1.94),其它情况下均未发现相关性。结论:显性模式下携带XRCC1基因突变型(TT+CT)的亚洲人可能是口腔癌的易感人群,但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8.
炎性假瘤主要发生在肺,偶见于其它实质性脏器和眼眶内,鼻腔、上颌窦和其它副鼻窦同时被侵犯罕见。  作者单位:650101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外科(王继华);云南省红十字会医院口腔外科(姚红磊、纳应坤)  患者,男,29岁,因右侧鼻塞1月余伴右眼球外突1周求治。患者曾因右侧鼻塞到某医院治疗。疑为“鼻炎”行抗炎治疗,鼻塞症状未减轻,并出现右面部肿胀疼痛,右眼球向外突出,视力下降,视物有重影,入院前两天右眼视力完全消失。以“右上颌窦恶性肿瘤”收住院治疗。检查:右侧眶下肿胀,压痛;右眼球明显向前突出固定。眼球运动、视力消失;右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途径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在颧骨上颌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颧骨上颌骨复合体骨折病例132例,严格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两组均采用钛板进行坚固内固定,治疗组采用开放性软组织切口入路,对照组行经头皮冠状切口入路。观察两组术后X线下骨折处接合情况及面部外形恢复情况、神经症状、视觉情况、张口开合度等情况,并对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观察患者在年龄、骨折发生原因、受伤距手术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仅一处骨断端未接合良好治疗组有1例,对照组有2例;两处及以上未接合良好治疗组有2例,对照组有5例;张口开合度异常治疗组3例,对照组6例;复视治疗组1例,对照组3例;神经症状治疗组2例,对照组6例;面部畸形治疗组2例,对照组6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7.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颧骨上颌骨复合体骨折的疗效稳定,采用开放式软组织切口入路具有安全、高效、切口小、部分患者可利用原面部创口手术的优势,费用相对较低,经六个零超细线面部美容缝合,可使术后疤痕最大限度减少。虽经头皮冠状切口入颅具有切口隐蔽、美观等优势,但具有切口相对较大,手术耗时长,需全麻,费用较高,有时暴露不足,操作不便,易损伤面神经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下颌骨折越来越多的采用口内切开小型钛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那么微小型钛板在颌骨骨折中起怎样的作用?目的:评价下颌骨骨折骨缺损重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重要性。方法:以"钛板,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5-01/2011-10PubMed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有关坚固内固定技术在下颌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以20篇为重点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采用钛板在下颌角上缘张力带内固定辅以颌间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临床操作简单,易掌握,缩短颌间固定的时间,固定稳固性有了可靠的保证,创伤较小,患者能早期张口训练,避免关节强直。有利于内固定后骨折愈合及恢复正常咬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