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1.
目的:将具有抗菌学效应的生物离子合成至种植体表面化学组分当中并研究其体外抗菌学性能。方法:采用电化学方法将Cu离子导入种植表面从而达到修饰表面化学组分的目的,同时检测样品表面离子的释放情况;并针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如下生物学检测:(1)激光共聚焦检查测材料表面细菌状态;(2)计算抗菌学效率。结果:材料学检测证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表面涂层能够以持续、缓慢的速率释放Cu等离子。抗菌学实验检测显示出负载离子活性涂层表面细菌存活率大大降低,对其抗菌效率进行分析得到了一致的结果。结论:通过电化学法能够在种植体表面成功制备出负载生物离子缓释涂层,且该涂层具有良好的抗菌能力,为将来种植体周围炎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种表面清洗方法在氢氟酸蚀刻玻璃陶瓷修复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6月医院140名在岗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名。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处理玻璃陶瓷修复体,即4.5%氢氟酸处理20 s+气枪水气清洗30 s+无油气流干燥;观察组使用基于口腔科专用氢氟酸冲洗容器的改良方法,即4.5%氢氟酸处理20 s+口腔科专用氢氟酸冲洗容器冲洗30 s+无油气流干燥。比较两组清洗后的修复体表面氟元素残留情况,两组操作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操作后满意度评分。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研究。观察组处理后的修复体表面未见氟元素残留,对照组处理后的修复体表面可见氟元素残留;观察组操作前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后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口腔科专用氢氟酸冲洗容器的改良方法能够有效去除修复体表面残留的氟元素,降低护理人员使用氢氟酸的焦虑,提高护理人员对操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磨耗牙的修复一直是口腔修复中的难点之一,本文报告全口磨耗牙病例1例,通过引入数字化咬合重建技术,利用虚拟性咬合引导开展系统性修复重建并随访4年,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该病例为数字化技术在磨耗牙的诊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及依从性对患者佩戴活动义齿适应性的影响,为缩短活动义齿的适应周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活动义齿修复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及依从性患者佩戴活动义齿的适应性。结果不同性别患者在活动义齿适应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在活动义齿适应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70岁的患者活动义齿适应性最理想,71~80岁之间次之,80岁以上最不理想。依从性组患者对活动义齿的适应性与不稳定依从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佩戴活动义齿的适应性逐渐下降,而依从性好的患者比依从性差者佩戴活动义齿的效果更好,适应期也更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缺牙区域的跨度对于口内扫描系统虚拟咬合记录(virtual interocclusal record,VIR)准确性的影响。方法:从标准模型中复制了超硬石膏模型,然后分成5个研究组,A组:单侧1个游离后牙缺失;B组:单侧2个游离后牙缺失;C组:单侧3个游离后牙缺失;D组:单侧4个游离后牙缺失;E组:完整牙列组(对照组)。并在石模型上设置3对交叉标记作为参考点用于测量。使用口内扫描仪在每组中对VIR进行5次扫描。在所有数字化石膏模型上获得牙弓标记点之间距离的数字化测量结果(D),并记录手动测量结果(d)。分别在A组、B组、C组和D组缺牙区域计算数字化(D)和手动测量(d)两者间的差异值(△E),并将其与对照组(E组)中相应的标记位置进行比较。结果:E组为唯一在所有3个牙弓标记位置上的数字化测量值和手动测量值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并且被用作分析缺牙区域的测量值的参考。与完整牙列E组相比,在A组的缺牙区域中没有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B、C、D组中,与完整牙列E组的差异值相比,缺牙区域均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牙区域的跨度会影响VIR的准确性。对于单颗游离后牙缺失,VIR可以达到精确度可与全牙弓条件相媲美。单侧后牙≥2颗缺失游离的缺牙跨距会影响VIR的准确性,临床应用VIR过程中可能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D/CAM)聚合物渗透陶瓷桩核与金属桩核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方法 选取32例患者,42颗牙体缺损的患牙接受CAD/CAM聚合物渗透陶瓷桩核或金属桩核及全瓷冠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常规教学方式以及导师制带教方式对于口腔医学生在数字化诊疗中心实习中的应用及实习效果分析对比研究。方法:选取40名在本院口腔数字化诊疗中心实习的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进行口腔数字化教学工作。根据两组出科时考试成绩指标以及学生满意度展开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期末不及格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优秀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学生对于带教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导师带教制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口腔数字化医学教育的趋势,具有广泛推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上颌前牙相互间牙冠宽度比例的研究,为临床前牙美学修复设计提供指导。方法按纳入标准筛选正常青年96人,分别拍摄上颌前牙正面相,并通过德尔菲法评选得到最终13幅照片,测量计算机图像上颌前牙宽度,分析上颌前牙相互间牙冠宽度的比例关系。结果上颌侧切牙与中切牙以及上颌尖牙与侧切牙相互间的宽度比例关系与黄金分割比例关系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上颌侧切牙与中切牙以及上颌尖牙与侧切牙相互间的宽度比例关系与RED比例关系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青年上颌前牙相互间牙冠宽度未发现黄金分割比例关系及RED比例,但其比例系数有区间集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