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前牙回收对双颌前突患者软组织侧貌的影响,并得到二者之间精准的线性回归模型,为正畸医师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受试者选自2012年2月~2019年4月来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医的48例女性患者,均正畸治疗拔除4颗前磨牙。对矫治前后的头部侧位片进行定点测量,并建立坐标轴:一条过蝶鞍点(sella, S点)且比前颅底平面(SN平面)低7°的水平参考线(SN-7°)作为X轴,以S点为垂点作X轴的垂线作为Y轴,对相关软硬组织的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并进行多元逐步后退回归分析,得出软硬组织变化之间的线性关系精准模型。结果:矫治结束后,上下唇以及鼻唇角矫治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颏唇角矫治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后退回归分析:上切牙切缘回收量对上唇突点(Beta=0.509)和下唇突点(Beta=0.635)的回收均影响最大,上切牙切缘和上唇回收的比例为2.2∶1,上切牙切缘和下唇回收的比例为2∶1,下切牙切缘垂直向的变化对上唇(Beta=0.367)和下唇突点(Beta=0.567)的垂直向变化均影响最大。下颌平面角的减小会引起颏部软组织的前移。结论:拔牙矫治可以有效改善凸面...  相似文献   
2.
核心结合因子α1与正畸牙移动中牙槽骨改建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大鼠实验性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的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 α1,cbfα1)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cbfα1在牙槽骨改建过程中与成骨细胞分化的相关性。方法:选用8周龄雄性成年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加力0、1、3、5、7、10、14d组,每组6只。分别在固定加力装置后0、1、3、5、7、10、14d时处死动物,制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Dunnett检验,研究正畸牙移动过程中cbfα1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正常大鼠的牙周组织中,cbfα1呈弱阳性表达。各加力组中cbfα1的阳性表达随时间变化呈先升高后回降的趋势,压力区的牙槽骨表面cbfα1阳性表达显著低于张力区牙槽骨表面(P<0.01)。结论:cbfα1参与了正畸牙移动的骨改建过程,与成骨细胞的分化密切相关,从而促进了牙周组织的改建和稳定。  相似文献   
3.
骨保护素及其配体在骨改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骨骼的完整性需要破骨细胞(OC)的骨吸收和成骨细胞(OB)的骨形成作用间的动态平衡和偶联,许多激素及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参与这些过程的调控,可单独或共同作用于OB和OC的增殖、分化、活化、衍变、存活、凋亡各个阶段,均衡两类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使骨量保持动态平衡,其中骨保护素(OPG)和骨保护素配体(OPGL)/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在口腔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现将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了解转录因子NFKB受体活化剂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kB ligand/RANKL)在牙齿及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定位,为研究RANKL在牙周组织的骨重建中的作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ANKL在正常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的方法对各组RANKL的表达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RANKL存在于正常大鼠的牙周组织中,且主要分布于牙槽骨表面血管周围的梭形间充质细胞和延长细胞突、牙槽骨表面的成骨细胞、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胞浆,牙龈组织中的淋巴细胞中,分布较均匀,呈阳性表达,骨细胞呈阴性表达,远中侧RANKL表达量明显大于近中侧。除此之外,牙髓细胞RANKL表达也呈阳性结论:正常大鼠牙周组织中存在RANKL,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生理性牙齿移动的方向可能是向远中侧。  相似文献   
5.
不同酸蚀处理方法对氟斑牙托槽脱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 目的:观察不同酸蚀方法对氟斑牙粘结托槽的脱落率的影响,筛选一种降低氟斑牙托槽脱落率的临床可行的酸蚀方法。方法:选择14例中度氟斑牙患者的226颗牙齿为研究对象,按左右分为28个区,随机分为4组(每组7个区):分别为酸蚀1 min组(n=56)、酸蚀2 min组(n=57)、酸蚀3 min组(n=57)和酸蚀2次组(n=56),记录第4、8和12周托槽脱落率和托槽脱落后牙面上残留的粘接剂残留指数(ARI)。结果:酸蚀2次组和酸蚀2 min组的托槽脱落率明显低于酸蚀1 min组和3 min组(P<0.05);ARI高于酸蚀1 min组和3 min组(P<0.05)。酸蚀2次组的托槽脱落率低于酸蚀2 mi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I高于酸蚀2 min组,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前磨牙落率均明显高于前牙(P<0.05),酸蚀2次组的前磨牙脱落率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酸蚀2 min能明显降低氟斑牙托槽脱落率,2次酸蚀比1次酸蚀托槽脱落率降低,尤其是前磨牙托槽脱落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全身给予辛伐他汀对大鼠牙齿移动后复发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促进牙齿稳定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0.9%NaCl)、低剂量组(2.5 mg·kg-1 辛伐他汀)、中剂量组(5.0 mg·kg-1 辛伐他汀)、高剂量组(10.0 mg·kg-1辛伐他汀),牵引其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持续21 d.实验组在加力装置去除前1 d开始,腹膜下注射辛伐他汀,阴性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4周.分别在加力装置去除时及其后1、4周,测量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距离.取上颌第一磨牙及其牙周组织行组织学切片,HE染色及骨形成蛋白2(BMP-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结果 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牙齿移动复发距离均小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剂量越小复发程度越小,低剂量组复发率最低(1、4周的复发率分别为26.81%、53.38%);②牙周组织中BMP-2表达量,低、中、高剂量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剂量组灰度积分增高最明显(P<0.001);牙周组织中BMP-2表达,张力区略高于压力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正畸牙齿移动后复发的过程中,辛伐他汀能有效抑制实验性牙移动后牙齿复发的程度,低剂量的辛伐他汀效果最明显.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牙周组织中BMP-2蛋白的表达,加速成骨细胞活动,促进骨形成,促进移动后的牙齿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大鼠牙周组织中转录因子NFKB受体活化剂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kB ligand/RANKL)的表达及定位,进一步探讨RANKL的来源、作用机制以及与正畸牙齿移动中骨改建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ANKL在正畸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的方法对各组RANKL的表达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①RANKL主要表达于牙槽骨表达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胞浆和胞膜中。②RANKL在牙周组织内的表达和分布在时间上是不均衡的,随时间的增加呈先增高后回降的趋势,峰值在第5天。③RANKL在牙周组织内的表达和分布在部位上是不均衡的,压力侧的表达量高于张力侧,牙槽骨表面的表达量高于近牙骨质侧的牙周膜。结论 RANKL的表达与正畸牙槽骨改建过程中破骨细胞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RANKL通过旁分泌、自分泌机制作用于破骨细胞前体、成熟破骨细胞膜表达的受体RANKL,促进破骨细胞前体的分化、成熟,激活成熟破骨细胞的功能,加速骨改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能量激光照射(Low-lever laser irradiation,LLLI)对受到周期性张力刺激的人成骨样细胞的周期和细胞凋亡有何影响.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人成骨样细胞MG-63随机设为三组,采用Forcel四点弯曲体外细胞力学加载装置对细胞施加张力,采用Ga-Al-As半导体激光器(808 nm,500 mW)进行照射.组Ⅰ(对照组):不加力,不进行激光照射.组Ⅱ(张力组):细胞加载装置对细胞加力,加力板变形量为3000 ustrain,加力时间1 h.组Ⅲ(张力激光组):细胞加力(加力方式同组Ⅱ)1 h后,激光照射,激光照射剂量3.75 J/cm2,1次.加力或照射后12 h,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其余两组的S期细胞数增加,G1期细胞数减少,细胞增殖指数增加(P<0.05),组Ⅲ比组Ⅱ的G2期细胞数增加,G1期细胞数减少,细胞增殖指数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其余两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组Ⅱ相比组Ⅲ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LLLI可以通过改变受张力MG-63细胞的周期时相促进细胞增殖,并能抑制细胞凋亡,张力使更多的细胞通过G1/S调控点,进入S期,LLLI使更多细胞进入S期的同时,又使更多的细胞暂时停留在G2/M期, DNA合成增加,促进成骨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病例讨论的模式运用于正畸实验教学,探索口腔正畸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法:由带教老师选择正畸患者作为实习对象,组内每个学生均参与对该患者进行口腔正畸临床的系列检查,并完成上交一份正畸病例.每一实习大组内以2-3个学生为一单元准备ppt,带教老师负责组织病例讨论.结果:学生通过接触患者,参加临床实践,了解了正畸临床检查诊断的程序;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查阅与病例相关的资料,为病例讨论做充分的准备;在病例讨论中学生鲜明地阐述各自的观点,互有启发与补充.结论:病例讨论的实验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技能,达到了口腔正畸实验教学的目的与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骨性Ⅰ类患者矫治前后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不同颏部软组织形态在矫治前后的变化及其对矫治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55例2012年1月—2020年12月在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正畸治疗的成年女性骨性Ⅰ类患者,根据头颅侧位X线片中的软组织颏形态将患者分为异常颏组(颏部形态较平坦后缩,n=27)和正常颏组(颏部形态较圆润突出,n=28),并选取相关软硬组织指标进行测量,研究不同颏部形态矫治前后组内的变化以及组间的差异。结果 矫治前异常颏组的颏唇沟角、下颌颏角、下颏顶角、PP-MP、LL-E、UL-E、Po-Pos、B-B’厚度大于正常颏组(P<0.05),m∶BMe和n∶B’Mes小于正常颏组(P<0.05)。矫治后异常颏组的下颌颏角、下颏顶角、U1-SN、L1-MP、LL-E距、UL-E距、SNA、SNB和B-B’厚度减小(P<0.05),鼻唇角、m∶BMe、n∶B’Mes和Po-Pos增大(P<0.05)。矫治后正常颏组的U1-SN、L1-MP、LL-E距、UL-E距和B-B’厚度减小,鼻唇角增大(P<0.05)。m∶BMe和n∶B’Mes正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