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题释义: 钛表面锶改性:锶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研究表明低剂量的锶具有促进成骨细胞生长同时抑制破骨细胞功能的作用。有学者利用微弧氧化、阳极氧化加水热法、直流磁控共溅射等方法在钛种植体表面涂层内掺入锶元素,但存在步骤复杂、难以统一标准等缺点。该实验依次采用NaOH、醋酸锶、热处理及水化处理成功对纯钛表面进行锶改性,在经过锶改性后可以提高成骨细胞及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骨髓基质干细胞:是来源于骨髓中未完全分化的原始细胞,这类细胞可塑性极强,有多向分化潜能和低免疫原性以及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FRIEDENSTEIN等在1966年最早从骨髓中提取出了干细胞,发现在骨髓中含有能分化为其他间质细胞的细胞及成纤维母细胞,且在培养过程中发现该细胞能贴壁呈集落性生长。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以及成骨及成脂向诱导,可以对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 背景:锶是一种既刺激骨形成、又抑制骨吸收的元素,纯钛种植体表面锶改性促进骨质疏松状态下种植体骨结合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的:探讨改良锶改性纯钛表面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黏附、铺展、迁移、增殖及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TA2纯钛片打磨清洗后,依次放于5 mol/L NaOH溶液、100 mmol/L醋酸锶溶液内处理,并以600 ℃或者700 ℃进行热处理1 h,去离子水80 ℃水化处理(W)24 h,以纯钛为对照,共分为5组,分别为Ti、Sr600、Sr600W、Sr700、Sr700W组。采用全骨髓培养法获取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将改性钛片置于24孔培养板中与细胞悬液培养,CCK-8法检测骨髓基质干细胞的黏附和增殖情况。骨髓基质干细胞与钛片共培养24 h后对细胞肌动蛋白进行染色,观察细胞黏附伸展形态;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荧光染色,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各组钛片表面迁移的能力;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Ⅰ型胶原、Runx2、骨保护蛋白、RANKL、骨桥蛋白的mRNA表达。 结果与结论:锶改性纯钛片可以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的铺展、迁移。在5 d和7 d时,锶改性钛片表面细胞增殖较纯钛组均明显升高(P < 0.001)。在5 d时,Sr700组的细胞增殖数目较Sr600组高(P < 0.01)。在14 d时,锶改性纯钛片可以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Ⅰ型胶原、Runx2、骨桥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改良锶改性纯钛可以促进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黏附、铺展、迁移、增殖及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化处理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具有促进作用。 ORCID: 0000-0003-2166-2487(刘春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最低装量检查法改进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栋 《中国药房》2006,17(1):56-57
目的对原有最低装量检查法进行改进,使其更具有操作性,更符合一些特殊制剂的特殊要求。方法采用比重法、容量替代法、容量加和法,分别对溃疡糊、水晶膏、氧化锌搽剂进行最低装量检查。结果原先无法进行的最低装量检查有了可行的方法。结论改进后的方法可靠、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3.
应用丹参类注射剂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栋  李惠梅 《天津药学》2011,23(2):55-56,76
目的:探讨不同丹参类制剂治疗冠心病的经济效果。方法:选择92例冠心病患者,采用4种丹参类注射剂(A组:注射用丹参组;B组:丹参酮ⅡA注射液组;C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组;D组:丹参川芎注射液组)进行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4种丹参类注射剂总成本依次为54.50、207.20、252.20和479.20元,总有效率分别为83.3%、92.3%、90.8%和93.1%。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组(C组)方案为治疗冠心病的较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背景:聚乳酸材料不具备细胞外基质材料的良好细胞亲和性能,采用化学方法将透明质酸交联制得的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目的:以透明质酸对新型多孔隙率聚乳酸支架的进行改性,观察改性后支架的细胞相容性的改变。 方法:采用盐析法制备出高孔隙率聚乳酸支架,采用低浓度NaOH进行表面轻度水解后,利用EDC和透明质酸进行支架的改性。 结果与结论:透明质酸改性聚乳酸支架在扫描电镜下显示为多微孔的三维立体结构,孔壁及界面平滑,孔隙之间可见更细小微孔相连。改性聚乳酸支架水滴渗入较快,改性后多孔支架的保水能力与吸水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透明质酸改性聚乳酸支架上细胞黏附及增殖优于未改性聚乳酸支架。透明质酸改性聚乳酸组软骨细胞生长密度及基质分泌更加旺盛。表明透明质酸改性聚乳酸多孔支架仍保持多孔的三维结构,其水亲和力、吸水能力、保水能力和细胞相容性均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透明质酸;聚乳酸;多孔支架;表面改性;水亲和力;吸水能力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3.023  相似文献   
5.
《口腔科学》双语教学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透明质酸( hyaluronic acid,HA)改性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支架来构建同种异体组织工程软骨,分析探讨HA改性PLA支架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盐析法制备出高孔隙率的PLA支架,采用低浓度NaOH、碳化二亚胺和HA进行支架改性.支架预湿后接种第3代兔髁突软骨细胞悬液,体外培养1周后用于动物实验.软骨细胞-HA改性PLA支架复合体为实验组,软骨细胞-PLA支架复合体为对照组.分别于4、6、8周按照标记取出植入物,进行组织学检测.利用ImageJ软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强度的分析.结果 细胞-支架复合体植入后,未产生排斥反应.HE染色结果示软骨样组织形成.Masson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结果显示染色逐渐加深.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随时间增加阳性强度增加,实验组4、6、8周时的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68,P=0.000),对照组4、6、8周时的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9,P=0.000).相同时间点实验组Ⅱ型胶原分泌强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利用HA改性PLA支架可以构建同种异体软骨,且其质量高于未改性PLA.  相似文献   
7.
刘春栋 《天津药学》1998,10(1):36-37
总结近年来临床上常用造影剂的各种不良反应,供临床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创伤后不同时期血清和滑液骨钙素浓度变化与骨关节病病损的关系.方法 雌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4组,一组为对照组,另3组建立TMJ创伤模型.抽取血清标本,微泵灌注方法抽取滑液标本.骨钙素检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组织学评分采用改良的Mankin's方法.结果 创伤后滑液骨钙素持续升高,4周组达到高峰.4周、8周组比对照组及1周组明显升高.血清骨钙素在1周组升高达高峰,4周、8周组下降,1周组比对照组、4周、8周组明显升高,4周、8周组滑液骨钙素浓度均高于血清骨钙素浓度.结论 TMJ创伤性骨关节病与局部骨基质转换增高及骨代谢异常有关,滑液骨钙素反映创伤性骨关节病的病变程度,可作为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5岁,因右侧面部进行性肿胀3年余于2010年6月22日入院,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类风湿病史20余年并长期服抗类风湿药物,自20岁始曾2次不慎跌倒致右下肢骨折,但由于经济原因未行手术治疗.入院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营养较差,步履蹒跚,凹胸驼背畸形,呈猿猴样体型.颅骨多个骨性隆起,双眼球突出,面中、下1/3变长、增宽,右侧颧骨及上下颌骨弥漫性膨隆,表面呈结节状,右侧下颌第一磨牙及第二磨牙Ⅱ度松动,其余牙列磨牙缺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验证清露酊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方法:采用薄膜过滤法检验,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5种菌株的回收率均高于70%,且控制菌检查具有专属性。结论:采用薄膜过滤法检查清露酊微生物限度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