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尤其是胫骨下1/3段骨折是发生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的常见骨折,临床上治疗方法颇多.2001年10月~2005年3月,采用小切口直视下复位,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粉碎骨折46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刘志功 《中国骨伤》2007,20(8):507-509
内固定技术的应用是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新发展,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内固定即刻重建脊柱稳定性的作用,促进局部结核控制和骨性融合达到结核病灶的静止与修复。临床实践证明在结核病灶局部植入组织相容性好、耐腐蚀性强的钛合金材料不会增加术后感染及结核扩散的发生率。内固定应用的适应证:①脊柱结核造成椎体破坏明显,在病灶清除或切除后必须用植骨来修复骨缺损及恢复椎间高度者;②病灶清除或切除后对脊柱的稳定性有明显损害者;③脊柱后凸畸形需矫正者。采用内固定时,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方法,采用Ⅰ期或Ⅱ期手术。应该明确,脊柱结核外科治疗只是辅助治疗方法,有效的抗结核化疗才是脊柱结核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应用拇趾断层甲床游离移植治疗手指甲床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3月期间治疗的外伤引起指甲床部分缺损15例(15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急诊采用同侧拇趾断层甲床游离移植方法治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术后15例均一期全部成活,3~6个月后甲板生长,外观佳。按照吕桂欣等对指甲损伤的修复进行疗效评定,优8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达87%。患者对术后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结论:急诊拇趾甲床断层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甲床缺损是一种比较简单、实用、有效的术式,且供区隐蔽,适合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1984年以来,我们收治腓骨肌腱滑脱15例,患者年龄18~50岁;病程2天至5年;其中右侧9例,左侧6例;新鲜损伤5例,陈旧损伤10例。多因打球、挑担行走及穿高跟鞋扭伤所致。急性损伤者的典型体征是主动背伸、外翻、活动踝关节时,可见腓骨肌腱滑向外踝前方,伴有弹响及疼痛。X线片偶可发现外踝后缘有一小骨片,此可作为腓骨肌腱滑脱的诊断依据。陈旧性损伤者多于行走时踝部疼痛伴肌腱滑脱而就诊,其明显体征是踝关节背伸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选择本院 1 997年 6月— 1 998年 6月门诊及住院病人 30例 ,以四肢骨折手术后发生骨折延期愈合或骨不连的病人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性 1 8例 ,女性 1 2例 ,年龄 8~ 60岁。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5个月。诱因 :骨折合并感染 1 6例贫血 6例 ,凝血机制不良 2例 ,无明显诱因 1例 ,年老体弱者 5例。2 药物组成及服用方法骨生灵选用纯中药西洋参、当归、三七、桃仁、黄芪、陈皮、丹参、地鳖虫、川芎、自然铜等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95年版 )药材炮制规范加工成绿豆粒大的水丸 ,每次服 1 0 g ,每日两次 ,饭后服 ,动物实验证明无毒付…  相似文献   
7.
刘志功 《山东医药》1993,33(11):25-26
1965~1990年,我科对60例膝关节伸直位强硬病人施行股四头肌成形术,术后发生并发症22例。现就其发生原因及防治作一探讨。一、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6~65岁,平均40.5岁。行股四头肌成形术后早期并发术区皮肤坏死6例,伸膝结构崩裂3例,局部血肿1例;后期并发再粘连4例,伸膝机能减退8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确认纳米非晶金刚石膜能否镀覆在镍铬合金烤瓷复合体的表面,检测膜与镍铬合金及烤瓷表面的结合强度。方法:制得镍铬合金烤瓷试件共50个,分为5组,每组10个;各组试件分别镀膜厚为20nm、40nm、60nm、80nm、100nm,用纳米划痕测试仪分别对每组10个试件的两面测试膜/合金基、膜/瓷基结合强度;用激光拉曼光谱仪对镀膜后的合金面和烤瓷面进行光谱分析。结果:镀膜后的合金面和烤瓷面均可见非晶金刚石膜的特征峰;膜与镍铬合金面结合强度为7.21-10.67N,膜厚为80nm时结合强度较高;膜与烤瓷面结合强度为20.56-24.98N,膜厚为40nm时结合强度较高。结论:镀覆在镍铬合金及烤瓷表面的是非晶金刚石膜;非晶金刚石膜可与镍铬合金及烤瓷面形成较好的结合,此膜在各种膜厚与烤瓷面的结合强度均显著高于它与镍铬合金面的结合强度;膜厚不同,膜/基结合强度不同,镀膜时应选择适宜的膜厚。  相似文献   
10.
光固化复合树脂与金属基底的瓷剥脱面间的粘结强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测定光固化复合树脂与金属烤瓷修复体金属基底的瓷剥脱面间的粘结强度,评价有机硅烷偶联剂对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钴铬合金的瓷剥脱面用氧化铝喷砂、氢氟酸蚀刻后分为6个组,每组一半使用偶联剂,一半不使用偶联剂,分别与6种光固化复合树脂粘结,粘结试件经过冷热水温差循环后测定剪切粘结强度。结果:有偶联剂组剪切粘结强度为10.16~15.54MPa,分别高于无偶联剂组剪切粘结强度(6.11~9.01MPa);其中两种光固化复合树脂的粘结强度高于其它四种树脂。结论:光同化复合树脂与金属基底的瓷剥脱面间可获得较高的粘结强度,金属基底的瓷剥脱面经有机硅烷偶联剂处理后有利于提高其与树脂间的粘结强度不同的树脂类型对二间的粘结强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