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主动脉缩窄及主动脉弓离断的电子束CT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电子束CT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和主动脉弓离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共10例病人,年龄6—18岁,均经手术证实。对所有患儿行EBCT增强扫描,并对图像行三维重建。结果:10例病人术前均得到正确诊断,其中8例为主动脉缩窄,2例为主动脉弓离断。EBCT均显示了全部8例主动脉缩窄及其缩窄的程度、形态,并显示缩窄处与左锁骨下动脉的关系。其中6例(75%)为局限性狭窄,2例(25%)形成中-重度长管状狭窄。合并畸形有:3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合并肺动脉狭窄,1例合并二尖瓣狭窄,2例同时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和室间隔缺损。2例主动脉弓离断病例,均合并有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EBCT均显示升主动脉与降主动脉呈分离状。结论:EB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先天性主动脉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能同时显示合并的胸部大血管异常。  相似文献   
2.
3.
2004年9月7日参考消息转载的一篇法国《世界报》的章,讲述了法国经济学家托马.皮凯蒂的研究成果,即:缩小班级规模确实对学生成绩有影响,对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它是减少学校不平等现象的一种有效工具。托马.皮凯蒂研究、跟踪了不同年级的升学成绩和大小班的教学效果,人数较少的班级的成绩明显好于人数多的班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98例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介入诊疗资料。结果 DSA能明确诊断 ,显示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及引流静脉的情况。 5 2例栓塞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 1 0 0 %,单纯真丝线段栓塞 36例 ,真丝线段和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NBCA)联合栓塞 1 6例。栓塞程度 :畸形血管团完全消失者 1 2例 ,畸形血管团减少 75 %以上者 2 1例 ,畸形血管团减少在 5 0 %~ 75 %者 1 1例 ,畸形血管团缩小不足 5 0 %者 8例。结论 DSA检查是脑动静脉畸形合理而可靠的诊断方法 ,有利于估计其预后并制订治疗方案 ,血管内栓塞治疗是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对84例受试对象行MSCT灌注扫描。计算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F)。[结果]实验A组肿瘤组织的HBF、HAF[(435.31±89.21)ml/(100g·min),0.87±0.26]明显高于阳性对照B组[(365.71±67.38)ml/(100g·min),0.72±0.23],实验A组PVTT组织的HBV、HAF[(44.72±11.62)ml/100g,0.93±0.14]也明显高于阳性对照B组[(30.38±28.61)ml/100g,0.72±0.23](P<0.05),而实验A组肿瘤组织的MTT值却短于阳性对照B组[(5.73±4.28)s,(8.22±3.51)s](P<0.05)。实验A组异常灌注组织的HBF、HBV和HAF值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C组。[结论]MSCT灌注参数可反映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血液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伴胆管梗阻的介入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43例原发性肝癌伴胆管梗阻患者,13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检查,30例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24例行胆管内支架置入术,39例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结果]所有原发性肝癌伴胆管梗阻患者均经PTC或ERCP等影像学检查获得正确诊断。24例患者分别置入了8枚塑料内支架和16枚金属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患者术后1周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由术前(287±42)μmol/L降(101±50)μmol/L(P〈0.05)。39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TACE治疗。[结论]PTC和ERCP检查对原发性肝癌伴胆管梗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胆道内支架置入术与TACE等介入治疗是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孤立性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碘油沉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对38例HCC患者分别于第一次TACE术前1天、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月及术后2月测量其血清VEGF表达水平,同期测量瘤体内碘油沉积的体积百分比,然后进行两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1天血清VEGF呈一过性增高,术后1周VEGF的表达降至低谷,于术后2周开始缓慢上升,术后2月血清VEGF值较术后1月明显升高。血清VEGF的高表达与TACE后局部复发密切相关,血清VEGF值越高,其TACE疗效越差。血清VEGF值与碘油沉积率在术后1天、术后1月和术后2月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VEGF与碘油沉积率在评价TACE疗效中有较好的相关性,联合测量血清VEGF表达与碘油沉积率可较好地评价TACE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周围微小病灶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病灶周围微小病灶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生共同回顾性分析80例肝细胞癌病灶周围微小病灶的螺旋CT及血管造影表现,并达成一致意见。所有病例均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果:80例肝癌患者经螺旋CT或/和DSA造影发现病灶周围微小病灶者37例,其中微小病灶只分布于主灶周围1cm范围内者21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可栓塞肝细胞癌周围的微小病灶。结论:肝细胞癌病灶周围的微小病灶存在较为广泛,术前准确诊断有利于指导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9.
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提高对良、恶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13例、恶性10例。13例良性神经源肿瘤CT大多表现为圆形、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轮廓光滑,其中神经鞘瘤和节细胞神经瘤可见斑点状钙化。10例恶性神经源性肿瘤,CT显示瘤体大而不规则,混杂密度,边缘不光滑,肿瘤可液化坏死、融合或侵蚀周围组织。CT增强扫描肿瘤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CT对其良、恶性的诊断符合率为78%,组织类型诊断符合率为60.9%。结论: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好发部位有一定特征性,结合CT表现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但对病理组织类型诊断有局限。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