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 比较不同正中矢状面(MSP)在面部对称性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30例颌面部正常者的颌面部螺旋CT资料,将影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通过相应解剖标志点在三维原模型上定位MSP,建立3种MSP,分别为由鼻根点—前鼻棘点—后鼻棘点构成的平面(N-ANS-PNS)、由鼻根点—前鼻棘点—蝶鞍点构成的平面(N-ANS-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术治疗小下颌畸形伴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01~2017-12期间在该院诊断为小下颌畸形伴重度OSAHS并行牵张成骨术治疗的10例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外形、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上气道狭窄处直径、颏部位置等改变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夜间憋气、白天嗜睡等主观症状均消失,面型改善明显,最低血氧饱和度均升至正常范围内。9例患者AHI均降低至5以下,气道最狭窄处直径显著扩大,颏部平均前移距离为(15. 72±2. 94) mm。结论对于由小颌畸形引起的重度OSAHS,牵张成骨术是一种非常稳定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急诊患者情况、收治流程、手术方法与感染防控措施,为制订COVID-19流行期间的口腔颌面外科急诊治疗规范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2月20日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所有急诊病例,对患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患者性别与年龄、疾病种类、致病原因、手术时间等,并探讨流行病学特点和意义,疫情期间口腔颌面外科急诊处置流程与手术要点。结果:疫情期间,口腔颌面外科共收治25例急诊患者,其中男10例,女15例;≥18岁13例,<18岁12例;颌面部挫裂伤11例,下颌骨骨折10例,间隙感染4例。2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5例在病房治疗室局麻下行清创缝合术,医护人员按二级防护级别操作;其余19例均在负压手术室内完成手术,医护人员按三级防护操作。所有患者均成功治疗,诊疗期间未发生COVID-19感染。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口腔颌面外科急诊以外伤为主,意外摔伤是主要致伤因素,儿童和女性急诊患者比例较大;交通事故是造成颌骨骨折的主要原因。收治口腔颌面急诊患者时,应注重采取防护措施。在仔细评估伤情、遵守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可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应与感控专家和医院管理层建立顺畅的联系,尽可能降低COVID-19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医学图像软件的组合功能,建立正颌手术三维牙颌融合模型的牙列配准精度检验的新方法,并评价其临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8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就诊的16例术前三维牙颌融合模型存在咬合误差经修正且已完成手术的正颌病例,基于Mimics21.0软件的布尔运算功能,对修正方案前的三维牙颌融合模型的上、下牙列咬合接触进行检验,与修正后方案做对比。采用SPSS25.0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验证其可行性。结果:建立了正颌手术三维牙颌融合模型的牙列配准精度检验的新方法,通过修正前、后手术方案的对比,重叠部分平均体积224.11mm3,与重叠对照组(平均值0.22mm3)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牙合部分平均体积2340.24mm3,与开牙合对照组(平均值1.47mm3)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医学图像软件的组合功能可对正颌手术三维牙颌融合模型牙列配准精度进行检验,本方法可应用于临床虚拟手术方案的初步校正,并提高精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3D打印水凝胶技术制作微小仿真血管,以此为基础,研发一种显微外科训练教具,并评估其教学效果和适用性。方法 利用3D打印水凝胶技术制作微小血管,设计管路连接系统、血液循环泵等部件,研制出显微外科仿真训练教具。从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选择10名具有丰富显微外科经验的教师,试用新教具,通过问卷打分形式评价其与传统显微外科训练教具之间的差别。选择24名口腔医学专业第五年实习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人,对照组学员用传统的橡皮片、软质胶管为教具进行训练,实验组学员用新教具进行训练,共训练10 d,2 h/d;训练结束后,2组学员均以吻合小鼠颈动脉进行考核打分。通过问卷调查、考核成绩评估教具使用的实用性与教学效果。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成功研发出一套以3D打印水凝胶血管为核心,带有液体循环系统的新型显微外科训练教具。对10名教师的问卷结果显示,新教具在实用性、科学性方面优于传统教具,实验组学员的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3D打印水凝胶血管技术研发的仿真显微外科训练教具实用性强、成本低,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