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目的评价选择性激光熔覆(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制作下颌双侧游离端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支架过程中支撑角度对支架适合性的影响。方法以下颌双侧游离端牙列缺损石膏模型为原始模型,设置对照组排除系统误差后,使用钛合金粉末,SLM制作支撑角度分别为0°(水平组)、45°(45°组)和90°(垂直组)的可摘局部义齿支架(每组6个)。将支架戴入原始模型,通过复模法获得具备支架组织面形态的石膏模型。用三维扫描仪分别扫描原始模型和复模得到的石膏模型,数据导入Geomagic Qualify软件,通过目测法以及分析支架组织面与模型的间隙评价支架的适合性。结果3组可摘局部义齿支架与石膏模型紧密贴合,无明显翘动。水平组支架与模型间的总体偏差[(0.146±0.017)mm]显著小于45°组和垂直组[分别为(0.182±0.015)和(0.185±0.022)mm](P<0.05),45°组与垂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组支托处偏差显著小于45°组(P<0.05),垂直组支托处偏差与水平组、4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组卡环处偏差显著小于45°组和垂直组(P<0.05),45°组与垂直组卡环处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支架舌杆处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3种支撑角度SLM制作的下颌双侧游离端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适合性均可满足临床要求,推荐优先选择水平向支撑角度制作义齿支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手术内固定与非手术外固定在治疗创伤性连枷胸为主的全身多发伤中的疗效.方法 对60例以创伤性连枷胸为主的全身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术组(手术内固定治疗,n=32)和非手术组(非手术外固定治疗,n=28)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ICU时间和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短于非手术组(P<0.05),胸壁畸形、肺部炎症、肺不张和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手术组(P<0.05).出院后6个月,手术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包括深吸气量、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最大呼气流量、肺总量和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均显著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 对存在复合伤的连枷胸患者行手术内固定可减少连枷胸引起的并发症,有良好的短期和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诊手术内固定治疗对创伤性连枷胸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本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70例胸外伤为主的创伤性连枷胸患者分为急诊手术组(n=34)与非手术组(n=36),记录伤情进行创伤评分;监测并记录24h内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排量(CO)、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手术组患者的HR、CVP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CO、PCWP、MAP明显增加(P〈0.05),入院24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组显著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急诊手术内固定治疗能改善创伤性连枷胸患者的短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诊手术内固定治疗对创伤性连枷胸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4例接受急诊手术内固定治疗的创伤性连枷胸患者,监测并比较麻醉诱导前、麻醉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4 h和术后24 h患者心率(HR)以及心排量(CO)、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和麻醉后术前比较,术后即刻、术后4 h和术后24 h患者HR和CVP显著下降(P<0.05),CO、PCWP和MAP显著增加(P<0.05)。结论 急诊手术内固定治疗可改善创伤性连枷胸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具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合中药固定贴板治疗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共收治60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每组为30例,实验组进行复合中药固定贴板固定,对照组进行单纯胸带固定。用VAS评分记录6h、24h、48h、72h、168h疼痛状况,4周、8周、12周进行X线摄片观察骨痂形成情况。结果:复合中药贴板固定肋骨骨折能减轻疼痛、改善呼吸、促进骨痂愈合,其效果明显优与对照组。结论:复合中药固定贴板治疗肋骨骨折减轻骨折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可用来治疗肋骨骨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肺腺癌是否因淋巴转移而需进行系统性淋巴清扫并寻找预测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98例外周型小结节的肺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并对患者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记录曾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CT)检查患者的最大标准摄入值( SUVmax),单因素与多因素进行相应分析,寻找容易使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34例CT影像学类型为纯磨玻璃影患者中无淋巴结转移,混合型磨玻璃影的72例患者中67例(93.1%)无淋巴结转移,只有5例(6.9%)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而表现为实性结节的92例患者中共有29例(31.5%)发生淋巴结转移,P〈0.01,差异有显著性。单因素分析中,肿瘤直径大于1cm,混合性结节及实性结节及CEA〉5μg/L成为重要预测因素。另外通过行PET-CT患者中最大标准摄入值的分析表明,SUVmax〉5时,患者发生淋巴转移的发生率更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对这类患者需要实行淋巴结清扫。结论肺腺癌患者在高分辨CT 纯磨玻璃影的患者淋巴结转移较少。肿瘤直径大于1cm,影像学表现为混合性结节或实性结节,癌胚抗原CEA〉5μg/L,PET-CT检查的SUV-max〉5的情况有淋巴结转移发生,暗示需要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手术内固定与非手术治疗重症创伤性连枷胸为主的全身多发伤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1月一2013年5月收治的116例合并胸骨骨折的重症创伤性连枷胸为主的复合伤患者分为不同的手术组与非手术治疗组对比研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组胸壁畸形、迟发性血气胸、肺部炎症、肺不张及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较非手术治疗组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个月肺功能手术组限制性通气障碍较非手术治疗组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胸骨骨折的重症创伤性连枷胸病例行胸部手术内固定可减少连枷胸引起的并发症,内固定有一定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用PDGF处理体外培养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A10,MTT检测TPDGF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AKT、FoxO1/3a的总蛋白和磷酸化水平。结果 PDGF可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且呈明显的剂量恶化时间依赖关系。PDGF可明显升高AKT和FoxO1/3a的磷酸化水平,呈时间依赖的关系。PI3K抑制剂可阻断PDGF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增高AKT和FoxO1/3a磷酸化的作用,但MEK和JNK信号通路抑制剂无明显作用。结论 PDGF通过激活AKT/FoxO1/3a信号途径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4年10月~2006年8月,共完成右侧胸壁3孔、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56例,手术采用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阻闭升主动脉,冷血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全胸腔镜下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结果 本组无死亡,手术成功54例,成功率96%;体外循环时间86~156(99±26)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45~73(53±13)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9~16(12±4)h;术后胸液引流量20~330(78±28)ml;用血量0~1200(350±70)ml,9例患者未输血;术后住院时间7~12(9±4)d.术后并发症4例,发生率7%.结论 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类型的肋骨接骨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92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内固定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治疗,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21~65岁,平均42.1岁;撞伤23例,跌伤21例,其他2例;骨折数量3~8根,平均4.2根.对照组采用肋骨锁定接骨板治疗,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龄20~66岁,平均45.4岁;撞伤20例,跌伤23例,其他3例;骨折数量3~6根,平均3.5根.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管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比较两组胸痛缓解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肺部感染、肺不张、骨折延迟愈合等)的情况.结果 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更短[(58.11±13.43)minvs.(75.31±10.56)min,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50.45±9.78)mLvs.(51.36±8.90)mL]、拔除引流管时间[(5.15±1.32)dvs.(5.24±1.08)d]、胸腔引流量[(330.24±150.78)mLvs.(348.53±148.29)mL]及住院时间[(7.45±2.01)dvs.(8.02±1.76)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24h和48h后VAS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7.85±0.55)分vs.(8.53±0.62)分,(7.01±0.27)分vs.(7.89±0.18)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8.7%vs.21.7%,P<0.05).结论 采用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进行肋骨骨折固定较肋骨锁定接骨板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