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9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成年人边缘型牙列拥挤病例正畸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分析颏部形态在颅面部硬组织侧貌形态中的作用,及其是否可作为临床矫治设计中判断是否拔牙的指标。探讨颏部突度对成年人临界拔牙病例矫治设计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年龄18~34岁已完成正畸治疗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男22名,女28名。其中25例为拔牙矫治,拔除4个前磨牙,25例采用非拔牙矫治。矫治后侧貌良好,覆牙合覆盖正常,完成头影测量29项,并对50例临床牙牙合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病例正畸治疗前牙颌面硬组织、及软组织治疗前后变化进行对比的回顾性研究,进行成组设计和配对设计t检验。并进行拔牙概率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在Pog-NB,U1-NP,SNP测量项目在2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og-NB,U1-NP与拔牙概率存在高度相关关系。拔牙组颏部突度明显小于非拔牙组,上切牙唇倾度明显大于非拔牙组。治疗前、后软组织在2组病例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对于成年人临界拔牙病例制定矫治计划时,为达到良好的侧貌,要综合考虑影响侧貌的鼻唇颏协调一致。颏部突度越小,上切牙唇倾度和突度越大拔牙的概率越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Twin bock矫治骨性Ⅱ类错引起的硬组织变化,探讨其矫治机制.方法选择20例骨性Ⅱ类错患者,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11.5岁.Twin bock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以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平均疗程8个月,X线头影测量结果的改变主要为SNB角增大2.83 °,ANB减小2.25 °,下切牙唇倾,下颌体长(Go-Gn)增大,覆盖减小.结论在生长发育期应用Twin bock矫治器治疗,可刺激下颌生长,使下颌后缩的Ⅱ类面型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直丝弓矫治器托槽轴倾角设计与前牙唇倾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一组错牙模型临床冠轴倾角(tip)进行测量,并与各种流派直丝弓矫治器(SWA)托槽轴倾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说明了在牙齿排齐过程中,前牙是否唇倾主要取决于错病例牙齿自身的临床冠轴倾角,而与直丝弓矫治器托槽轴倾角的设计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Nance弓结合直丝弓矫治上颌埋伏尖牙对牙周硬组织及牙根的影响。方法:利用改良Nance弓矫治8例单侧尖牙埋伏阻生,以对侧自然萌出尖牙作为自身对照。治疗前、后拍摄全景片,测量患侧尖牙移动的距离和角度改变,治疗侧和对侧侧切牙、尖牙、相邻前磨牙的牙槽嵴顶至釉牙骨质界距离及牙根长度,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埋伏尖牙平均移动距离为18.43mm,全景片上平均移动角度为32.7°,埋伏尖牙侧相邻侧切牙和前磨牙的牙槽嵴高度无降低,牙根无吸收(P0.05)。结论:改良Nance弓结合直丝弓技术是矫治上颌埋伏尖牙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正畸治疗中第二磨牙错位萌出与正畸门诊患者第二磨牙错位的发病率和分布规律,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10~16岁的正畸门诊患者,根据初诊时第二磨牙是否萌出分为2组。实验组为初诊时4个第二磨牙均未萌出,治疗结束时均已萌出,随机抽取样本222例;对照组为初诊时4个第二恒磨牙已萌出建牙合,随机抽取样本474例,在全景片和石膏模型上分析两组患者各类第二磨牙错牙合的发病率和分布规律,用卡方检验将2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结果  对照组第二磨牙总错牙合发病率为70%,上颌第二磨牙颊倾发病率最高(36.27%),下颌舌倾发病率最高(31.65%)。实验组第二磨牙总错牙合发病率为79.73%,正畸治疗后下颌磨牙近中倾斜、远中倾斜、阻生的发生率增加,深覆盖的发生率增加。结论  正畸治疗患者第二磨牙错牙合发病率较高,要将第二磨牙纳入矫治计划,选择适当的矫治时机。  相似文献   
6.
利用改良Nance弓矫治唇侧水平埋伏阻生上颌尖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颌骨埋伏阻生尖牙是正畸临床中常见的错(he)畸形,其发病率为0.92%-2.2%,唇侧阻生者约占30%,其中唇侧水平埋伏阻生是其中一种特殊类型,其埋伏尖牙冠位于侧切牙根的近中,矫治难度大,而且其后牙区常前移,牙弓间隙不足,以往常采用拔阻生牙矫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Herbst矫治器矫治恒牙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用Herbst矫治器矫治20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并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Herbst矫治器矫治恒牙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Ⅱ类关系的改善是上下颌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促进下颌骨生长及下颌牙前移的效应占主要因素。其中SNB增加(+4.1°),ANB减小(-4.6°),下颌骨的长度增加,上切牙舌倾,下切牙唇倾,下磨牙前移升高,前后牙垂直方向变化导致上下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结论应用Herbst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通过对牙、颌作用后产生综合效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上颌骨内横位埋伏阻生尖牙 ,即尖牙冠位于侧切牙根的近中埋伏阻生尖牙 ,两者有重叠 ,由于上颌尖牙及侧切牙恰位于上颌基骨弓的最大转弯处 ,唇侧骨皮质对尖牙冠唇侧的空间限制 ,若按向尖牙缺隙处方向直接牵引 ,将受到侧切牙牙根的阻挡 ,导致侧切牙牙根的吸收 ,被认为是较难矫治的。本文对此类埋伏阻生尖牙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方法 :用螺旋CT三维显示上颌骨内横位埋伏阻生尖牙 ,确定三个方面的情况 :1)埋伏尖牙冠是位侧切牙根的唇侧还是舌侧 ;2 )埋伏尖牙冠与侧切牙牙根间的距离 ;3)侧切牙牙根是否吸收。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间隙预备 ,外科翻瓣暴露埋伏尖牙的牙冠 ,粘贴舌侧扣。用改良Nance弓 (末端带钩 )或带垂直外展曲的不锈钢方丝作牵引装置 ,其牵引点与埋伏尖牙冠的连线能避开邻近侧切牙牙根。根据埋伏尖牙冠与侧切牙之间的位置关系 ,先将尖牙冠向外、向后牵引并绕过邻近侧切牙的牙根 ,然后不断改变牵引方向 ,将埋伏尖牙牵引至其正常位置 ,牵引力约 6 0g。结果 :对 5例 6颗上颌横位埋伏阻生尖牙均导萌出后排齐 ,牙髓和牙周情况良好。结论 :根据螺旋CT诊断 ,采用外科一正畸方法及特殊的牵引装置可有效地矫治横位埋伏上颌尖牙。  相似文献   
9.
前牙反牙合在正畸门诊中是一种较常见的牙颌畸形,它妨碍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的正常发育,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反牙合和颌面部的畸形愈来愈明显。因此,如何尽早有效地矫治前牙反牙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Rickets弓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牙合畸形舌的大小及姿势位置,探讨舌与矢状向骨性错牙合畸形的关系。方法:选用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其中男为9例,女为11例,平均年龄在13岁。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其中男为11例,女为9例,平均年龄在15岁。头影测量进行舌总面积、舌体面积、舌根面积、牙合平面以上舌面积、舌体的位置(SO、UO)以及舌体高度及长度及舌体的姿势位(ET、HET、Ltg1-7)的比较分析。结果:1)舌体的前后位置在两种畸形之间未见显著差异。2)舌体的上部形态(Ltg1-7)及牙合平面以上的面积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的舌总面积及舌体面积大于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例,舌根面积两类错牙合畸形之间无显著不同。4)下颌骨长度(Go-Gn)与舌总面积、舌体面积、舌根面积及舌体长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Ⅲ类错牙合畸形与Ⅱ类错牙合畸形之间舌体矢状向大小不同,其与下颌骨长度存在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