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上颌扩弓治疗纠正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头颅定位后前位片(P-A)测量,探讨上颌扩弓纠正单侧后牙反牙合,改善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 方法:混合牙列或早期恒牙列,单侧后牙反牙合伴有或不伴有前牙反牙合, 下颌功能性偏斜患者16名,采用上颌Quad-Helix扩弓的方法,矫治前后头颅定位后前位片P-A测量分析,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结果:单侧后牙反牙合矫正后,下颌骨两侧结构不对称性有明显改善. 下颌骨两侧综合长度差亦减小(P<0.01),两侧下颌体长度差明显减小(P<0.01). 结论:混合牙列或早期恒牙列,由于单侧后牙反牙合导致的功能性下颌偏斜,采用扩大上颌牙弓,可以使下颌骨的不对称得到一定的改善,是早期纠正下颌功能性偏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第五代HDFCs分别与浓度为0(对照组)、50、100、200 ng/mL的TNF-α共孵育24 h,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FITC/PI双染技术检测牙囊细胞凋亡细胞比率。结果:HDFCs的凋亡率随TNF-α浓度升高而上升,由对照组的2.3%增加到7.1%。结论:TNF-可诱导HDFCs的凋亡,这种作用可能在牙齿发育、萌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牵张成骨技术治疗颜面骨发育畸形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19岁。因先天性右侧颜面发育不全入院。检查:颌面部不对称,为右侧颧骨、上颌骨、下颌骨发育不足,下颌升支较左侧短缩1.5cm,颏点向右偏斜2cm,咬合平面与水平面呈15°向右上歪斜,上、下磨牙区牙弓成角畸形,牙列拥挤,副耳屏,大口畸形(图1)。测量头面正侧位X线片及螺旋CT三维成像均显示面骨完整,但严重不对称(图2)。诊断:右第二鳃弓综合征Ⅰ型B类。予分期矫形治疗。第一期行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下颌升支小舌上水平截骨、牵张成骨器植入下颌升支术,术中在左侧上颌结节区小型钛板固定,术后在颌间结扎固定的条件下,牵张下颌骨升支,同…  相似文献   
4.
磨牙倾斜角度和萌出间隙对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第三磨牙阻生或萌出的一些客观因素。方法选择86例(男37例,女49例)平均年龄25.4岁,上下颌第三磨牙均存在的患者,将其分为萌出组和阻生组,利用曲面断层片对患者上下颌第三磨牙的近中倾斜角、牙冠近远中径、磨牙后间隙、磨牙后间隙和牙冠近远中径的比值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上颌萌出组萌出间隙较阻生组大1.95mm,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长轴交角相差12.53°,萌出组第三磨牙近远中径比阻生组小0.69mm,有统计学差异。下颌萌出组萌出间隙L-ES(R)较阻生组平均值大3.33mm;第三磨牙与牙合平面交角阻生组较萌出组大32.48°;萌出组与阻生组的磨牙后间隙/牙冠近远中径平均值分别为1.05、0.85,3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下颌第三磨牙近远中径相差0.3mm,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三磨牙萌出受萌出间隙和磨牙间交角的影响,对于上颌第三磨牙,磨牙交角影响更大,对于下颌第三磨牙无足够的间隙萌出,是导致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第三磨牙近中阻生对邻近磨牙龈沟液中MMP8和TIMP1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口腔科就诊的战士,分为4组,A组下颌第二磨牙伴第三磨牙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无冠周炎病史,龈瓣颜色正常;B组下颌第二磨牙伴第三磨牙近中阻生,6个月内第三磨牙有冠周炎病史,龈瓣颜色正常;C组下颌第二磨牙伴第三磨牙近中阻生,有冠周炎;D组无下颌第三磨牙,第二磨牙作为对照。收集下颌第二磨牙龈沟液,检测MMP8和TIMP1水平,同时测定第二磨牙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菌斑指数等指标。结果:MMP8和TIMP1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C组>B组>A组>D组)。MMP8/TIMP1 B组和A组之间无明显差别,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指标中,C组的菌斑指数明显高于D组,A、B、C组的探诊深度大于D组。结论:第三磨牙近中阻生在无炎症状态时可引起第二磨牙龈沟液MMP8、TIMP1、MMP8/TIMP1和探诊深度等牙周炎潜在致病因素的变化,出现冠周炎症时变化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安氏Ⅰ类错[牙合]第一磨牙缺失的病人矫治前后面部高度变化,了解第一磨牙缺失后对面部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安氏Ⅰ类错[牙合]第一磨牙缺失的病人为实验组,采用拔除未缺牙侧的第一前磨牙,用方丝弓矫治技术近移第二磨牙;对照组为未缺失第一磨牙的安氏Ⅰ类错[牙合]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15例病人,对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头影测量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矫治后面部高度两组均呈显著性增加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Ⅰ类错[牙合]第一磨牙缺失与否经正畸拔牙矫治后对面部高度均增加且无明显差异。在正畸治疗中不但要增强磨牙的前后向支抗,还要重视垂直向支抗。  相似文献   
7.
早期上颌扩弓纠正单侧后牙反(牙合)改善功能性下颌偏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头颅定位后前位片(P-A)测量,探讨上颌扩弓纠正单侧后牙反(牙合),改善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的临床效果.方法:混合牙列或早期恒牙列,上颌单侧后牙反(牙合)伴有/或不伴有前牙反(牙合),下颌功能性偏斜病例16例,采用上颌Quad-Helix扩弓方法,矫治前后头颅定位后前位片(P-A)测量分析,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单侧后牙反(牙合)矫正后,面部不对称有明显改善.结论:混合牙列或早期恒牙列,由于单侧后牙反(牙合)导致的功能性下颌偏斜,采用扩大上颌牙弓方法,可使下颌骨的不对称得到明显改善,是早期纠正下颌功能性偏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头影测量技术是正畸术前临床诊断与矫治计划设计的重要手段,精确的头影测量可为矫治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三维CT重建技术可重建出清晰、立体、真实的颅颌面解剖形态。 目的:综述CT三维重建后的头影测量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并与传统的X射线头影测量对比。 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10-09进行检索,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CNKI数据库(http://dlib3.cnki.net/KNS50/)1996-01/2010-09有关正畸头影测量的文献,英文以“three-dimensional cephalometry,cephalometric measurements”为检索词,中文以“三维测量,头影测量”为检索词,排除重复研究或内容较陈旧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步检索文献共114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后选择中英文文献共27篇进一步分析。三维CT重建头影测量技术作为一种理想的头影测量方法,以其高效、准确、快捷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软硬组织的三维立体重建与测量分析系统以其强大的优势,终将取代现有的二维头影测量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9.
正畸拔除第一前磨牙对上下颌第三磨牙位置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第一前磨牙拔除后对第三磨牙位置变化的影响,探讨影响第三磨牙萌出的客观因素。方法:选择56例上下颌第三磨牙均存在的患者进行方丝弓正畸治疗,按照第一前磨牙拔除与否分为拔牙组(30例)和非拔牙组(26例),利用术前术后曲面断层片对患者上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第三磨牙与牙合平面的距离以及下颌长度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拔牙组术前术后各指标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非拔牙组中下颌萌出间隙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拔牙组与非拔牙组术前术后变化量进行组间比较,上颌萌出间隙(U-ES)拔牙组比非拔牙组平均增大1.35 mm(P<0.05),下颌萌出间隙L-ES(R)和L-ES(X i)分别增大了2.72 mm(P<0.05)和3.16 mm(P<0.01),下颌第三磨牙与牙合平面的距离减小0.31 mm(P<0.05),下颌骨长度增加1.68 mm(P<0.05);上颌第三磨牙与牙合平面的距离变化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畸治疗中拔除第一前磨牙可增大上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有利于第三磨牙的萌出。  相似文献   
10.
<正>第三磨牙的处理一直是正畸医师关注的热点,但对于第三磨牙有不同的认识。在正畸治疗中,正畸医师则必须对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对每一患者最为有利的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