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机磷中毒家兔脑干损伤的病理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有机磷 (OP)中毒家兔脑干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 :2 4只青紫蓝家兔分 4组 :敌百虫 (1 0LD ,1 1 1 2 0mg/Kg)组 ,久效磷 (1 0LD ,2 2 2 4mg/Kg)组 ,甲基对硫磷 (1 0LD ,74 1 0mg/kg)组和正常对照组 ,每组 6只。中毒 6、 2 4h各取脑干组织用于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制备组织匀浆。用酶抑制法测脑干组织游离有机磷毒质 (FOP)含量 ,用放射免疫法测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白细胞介素 1 β (IL 1 β)及血栓素B2 (TXB2 )含量。结果 中毒后 6、 2 4h脑干组织出现严重的病理损伤 ,可见脑干组织水肿、出血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形成鬼影细胞 ,并见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同时 3种OP在脑干组织中可检出不同浓度的FOP。中毒后 6h ,脑干TXB2 含量高于正常 (t =3 984 3,P <0 0 1 ) ,2 4h与 6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 =2 5 4 32 ,P <0 0 5 ) ;TNF α、IL 1 β在各时相与正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重度有机磷中毒可致动物脑干组织出现严重的病理损伤 ,除中毒酶机制以外 ,FOP和TXA2 在脑干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腿外侧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肿瘤切除后的缺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价小腿外侧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999年11月~2002年12月,对28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应用小腿外侧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骨及软组织缺损.手术采用血管吻合、单叶皮瓣和坚固内固定等恢复口腔颌面缺损器官的形态及完整性.其中21例为带腓骨的腓骨皮瓣移植,7例为携带肌肉的腓骨肌皮瓣移植.采用游离小腿外侧皮瓣,大小3.0 cm×5.5 cm~8.0 cm×12.0 cm,腓骨长度5.5~16.0 cm.有3例同期植入种植体共5枚. 结果术后24例成功,3例部分皮瓣坏死,1例肌皮瓣坏死.3例同期植入的5枚种植体均达到良好的骨整合效果,并已行上部义齿修复.26例获随访1~36个月,平均18.5个月,23例患者面部外形恢复、张闭口及语音功能达到满意或较满意. 结论小腿外侧复合组织瓣有充足的可供取用的组织量,尤其是对同时伴有大量骨缺损患者.且具备血管蒂长、管径粗、易于吻合,以及供区隐蔽等优点,是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可选择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研究顺铂-白蛋白微球(CDDP-AMS)经舌动脉导向治疗舌癌的机理及微球的体内过程.方法利用平均56.3μm的顺铂-白蛋白微球分别对7例晚期舌癌病人行舌动脉灌注术,分别于立即、1周、2周、3周、4周、5周、6周、时行联合根治术,对术后标本进行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顺铂-白蛋白微球舌动脉栓塞导向治疗舌癌的显微和超显微结构改变主要表现为肿瘤细胞的程序死亡和缺血性坏死、变性改变,4周时基本可杀灭全部癌细胞;微球在体内逐渐水解,6周后全部消失.结论顺铂-白蛋白微球舌动脉栓塞导向治疗舌部鳞癌的机理:顺铂局部高浓度、长时间的杀瘤作用和微球栓塞后肿瘤缺血坏死的协同作用结果,是一种很好的治疗舌部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平均粒径 53 6μm的白蛋白微球 (AMS)经颈外动脉灌注后 ,经动 -静脉短路 (AVA)溢出部分微球的量和在重要脏器的分布。方法 经家兔颈外动脉灌注1 2 5I标记的微球后抽取颈外静脉血 ,测定放射剂量和静脉血中所含微球的比例 ;观察微球经家兔颈外静脉推注后全身各重要脏器组织中微球的分布情况。结果 经颈外动脉注入微球后仅有 0 51 %的放射剂量出现在静脉血中。微球经静脉推注后 ,主要聚集于肺 ,其它各重要脏器未见分布。结论 以平均粒径 53 6μm的白蛋白微球作为口腔颌面部肿瘤栓塞化疗药物的载体 ,全身副作用轻微 ,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白蛋白微球经颈外动脉灌注后的体内分布及降解速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作为药物载体的白蛋白微球 (AMS)经颈外动脉灌注后在体内的分布及降解速度 ,以及栓塞血管再通时间 ,为AMS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 :经家兔颈外动脉灌注以12 5 I标记的平均粒径 56.3 μm的白蛋白微球后 ,测定局部组织及全身脏器内的放射剂量。用 760ml/L的泛影葡胺行家犬颈外动脉造影观察AMS灌注后末梢血管再通时间。结果 :微球经颈外动脉灌注后 92 .2 3 %集中于头颈局部组织内。微球对颈外动脉的微小分枝有明显的栓塞作用 ,栓塞的血管在 7~ 9d内再通。结论 :AMS可作为药物的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6.
1993年1月~1993年7月作者在该院进行了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的前瞻性研究,预防用药组伤口甲级愈合率略高于常规用药组,并大大减少了用药量,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同时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减轻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它是一种应当提倡的抗生素预防性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无手术条件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大剂量二次放疗作回顾性分析,并对治疗效果和应用前景进行评估.方法对118例无手术条件但未发生转移,已经过首次放疗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第二次照射.采用单纯放疗患者18例,2GY×30天;放化疗结合76例,2GY×30天;24例化疗与分次放疗结合,2×1.5GY×20天.结果采用大剂量二次放疗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独化疗者.放疗晚期并发症包括颈部瘢痕36%,粘膜坏死19%,放射性骨坏死18%,张口受限14%.二次放疗的体积是与死亡危险度相关的唯一因素,相关度为1.75.结论对没有手术指征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大剂量放疗与化疗手段相结合是可行的.虽然后期并发症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与第一次放疗相比明显增加,但平均存活时间较单独化疗病人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了多种哺乳动物黄素蛋白单加酶的特性。该酶是一个多基因的酶家族,施在于不同种属动物的不同组织中,参与多种外源性化合的解毒,而对某些外源性化合物有激活作用。该酶家话对底物的代谢具有广泛性和立体选择性。本文综述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酶的基因及表达,以及酶的结构和功能关系等。  相似文献   
9.
脂质体-阿霉素系统治疗舌癌及淋巴结转移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聚乙烯己二醇包被脂质体-阿霉素系统(pegylated liposmal doxorubicin,PLD)对舌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治疗效果。探讨PLD治疗口腔肿瘤的价值。方法:建立舌癌淋巴转移模型的金黄地鼠70只,分别观察体重,肿瘤体积、脏器转移、外周血药浓度和淋巴结内药物浓度。结果:PLD组的抑癌能力及有效药物浓度,全身反应明显优于阿霉素组。结论:PLD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系统,在控制口腔癌转移方面具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10.
颌骨中央性血管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颌骨中央性血管瘤 ( central hemangima of thejowe)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发生于颌骨内的血管病变 ,有学者认为来源于骨髓血管 ;也有认为是一种错构病或血管畸形 ;Shira和 Guernsey则认为是一种真性肿瘤 ,起源于原始内皮细胞增殖、分化而形成血管。190 0年 ,Stellmach报道了 111例颌骨中央性血管病的病例 ,以后陆续有临床研究报道 ,国外资料显示 ,中文报道从 1954年开始出现 ,多为少数病例报道。此肿瘤男、女比例约为 2∶ 1,多见于 10~ 19岁年龄段 ,约 2 / 3发生于下颌骨 ,我院从 1971~ 1997年收治的 56例颌骨中央性血管病的患者中 ,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