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6 (IRF6) 基因rs2013162 和 rs223537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病例组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儿332 例,患者父亲243 例,患者母亲289 例,完整的核心家庭206个.对照组收集正常新生儿174 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IRF6基因这2 个多态位点基因型,进行病例对照和传递不平衡(TDT)分析.结果:在中国西部人群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唇腭裂组rs2235375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1).运用传递不平衡研究发现IRF6基因rs2235375位点的G等位基因在唇腭裂患者中存在过传递(P<0.01).有5 种单倍型组合显示有传递不平衡.结论:在中国西部人群中IRF6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发生存在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阿仑膦酸钠(ALN)作为经典的含氮双膦酸盐药物,对治疗骨质流失引起的疾病非常有效,主要通过下调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吸收,发挥成骨作用。成骨细胞促进骨生成与破骨细胞介导骨吸收在体内形成的平衡被破坏,可能是导致颌骨骨吸收性疾病的唯一原因。尽管ALN在颌骨骨吸收性疾病中应用时具有优势,但长期静脉或口服应用ALN会导致相关性颌骨骨坏死、肾功能衰竭、食道损害等副作用。能否通过改变给药途径减少ALN的不良反应,将其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颌骨骨吸收疾病中,是目前亟待突破的难点。因此,本文将ALN对骨代谢的作用机制进行简单的阐述,并对其在颌骨骨吸收疾病中应用的优劣进行探讨,以期为ALN局部给药治疗颌骨骨吸收性疾病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佘先麟  郝艳梅  司晨晨  乔光伟  景捷 《江苏医药》2012,38(2):140-142,249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NS-398对舌鳞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分为对照组(A组)和NS-398 20、40、80μmol/L加药组(分别为B1、B2、B3组);荧光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MMP-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B1、B2、B3组MMP-2蛋白表达呈递减趋势,且均较A组明显降低(免疫组化法:366073.100±116272.561、241739.000±12320.270、120672.100±5976.391vs.591518.000±17356.450;Western blot法:0.620±0.084、0.425±0.058、0.172±0.025vs.0.950±0.124)(P<0.05)。结论 NS-398在Tca8113细胞中能抑制MMP-2蛋白表达,并且MMP-2蛋白表达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 p16蛋白与PCNA在染色与病理分型、神经侵犯、复发中的关系。 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SP法 ,对 5例正常涎腺组织和 3 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p16蛋白及PCNA染色进行检测 ,并对患者进行 10年随访观察。结果 :3 6例腺样囊性癌中 ,不同病理分型癌细胞组织中 p16蛋白阳性染色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PCNA阳性染色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有无神经侵犯癌组织中 p16蛋白阳性染色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有无复发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染色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PCNA阳性染色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p16基因突变、缺失与腺样囊性癌病理类型有关 ,其表达水平反映肿瘤组织分化程度。p16蛋白及PCNA表达水平可以作为临床评价肿瘤侵袭性和预测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表达与病理分型及复发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治疗及判断预后资料。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P16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对患者进行10年随访观察。结果:36例腺样囊性癌中,P16蛋白阳性表达12例(33.3%);实性型中P16蛋白阳性率(0)明显低于筛孔型和腺管型P16蛋白阳性率(4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有神经侵犯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率为45.45%,无神经侵犯P16癌组织中蛋白阳性率为28%,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复发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率(8.33%)低于无复发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率(45.83%),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P16基因突变、缺失与腺样囊性癌病理类型有关,其表达水平反映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和恶性度,是评价侵袭性和预测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钠对舌鳞状细胞Tca8113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氟伐他汀钠干预细胞24 h,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MMP-9蛋白表达,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细胞较对照组细胞中的MMP-9表达明显减少(P<0.05),各实验组间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蛋白表达递减。2种试验方法结果一致。结论:氟伐他汀钠可以抑制舌鳞状细胞癌细胞中MMP-9蛋白表达,且为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舌鳞癌联结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关键结构β-DG的变异情况.方法 免疫组化SP法,用NCL-b-DG Beta-Dystroglycan鼠单克隆抗体43DAG1/3D5,以正常舌黏膜为对照,研究正常β-DG所在部位,以及舌鳞癌中β-DG的变异特点.结果 正常舌黏膜上皮β-DG主要位于其上皮的基底层,以基底膜处最为集中;舌鳞癌组织的癌巢周围及癌细胞膜处β-DG缺失.结论 在舌鳞癌中,联接细胞骨架和细胞外基质的结构从β-DG处断裂.细胞内和细胞外联接的断裂,可能会使癌细胞生长的自限性丧失,从而导致癌细胞获得侵袭与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唇裂术后效果评价是改进手术方法、改善整复效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唇裂整复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如华西式旋转推进法、唇鼻肌肉张力带重建+三叶瓣法等。但目前术后继发畸形问题仍然较多,如瘢痕明显、鼻翼塌陷等。本文通过回顾以往的文献,对现有的唇裂术后效果评价方法、优缺点及适用情况作一综述。迄今为止,已经有大量的方法可以用于唇裂术后效果评价,这些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大类,如主观评价、直接测量、照片测量、三维扫描测量等。其中,主观评价操作简单,但可信度稍差,适用所有唇裂患者;直接测量成本低,仅适用于一维信息测量,但精确度稍差,标志点确定较为困难;照片测量耗时短,可避免组织变形,但易产生误差,适用于能配合的唇裂患者;三维扫描测量精度高、耗时短、操作简单,但费用高,适用于具有该设备条件的地区。总而言之,唇裂术后效果评价应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动态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并且要长期随访,以此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为临床医师开展唇裂手术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在计算机辅助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下,应用游离腓骨瓣修复不同类型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5例复发性成釉细胞瘤患者CT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虚拟手术,通过确定腓骨瓣大小及位置,制作个体化模型及模块,预制重建钛板,指导手术完成. 结果 全部手术成功,病灶组织按计划准确切除,术中腓骨瓣制备准确,误差(0.23 ±2.10)mm,术后腓骨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2.8个月,患者咬合关系良好,面容恢复理想. 结论 应用计算机辅助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简化手术过程,节省手术时间,精确修复,提高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平阳霉素治疗面颈部软组织静脉畸形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面颈部软组织静脉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直接注射入病灶的方法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129例142处面颈部静脉、微静脉和静脉-微静脉混合畸形,注射量儿童不超过0.2mg/kg/次的量,成人根据病灶大小每次注射平阳霉素2~4mg,每2周复诊注射1次。结果经3~17次注射完成治疗,累计平阳霉素用量3~86mg,平均用量28mg。疗效达IV级者87例(67%),III级22例(17%),II级13例(10%),I级7例(5%)。9例(7%)出现头发生长速度减慢、轻度脱发、低热等并发症,6例(4.7%)出现皮肤或口腔黏膜溃疡形成,未出现其它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面颈部软组织静脉畸形具有疗效好、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