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闵艺  马净植  高原  万新辉 《口腔医学研究》2013,(11):1072-1074,1077
目的:评估不同再治疗技术清理根管及峡区内根充物的效果。方法:30颗单牙根双根管的上颌第一前磨牙采用热牙胶连续波充填技术充填后分为3组去除根充物:A组,不锈钢器械(K锉和H锉);B组,不锈钢器械(K锉和H锉)+除丁克溶剂;C组,ProTaper再治疗器械+除丁克溶剂。记录操作时间。各组用除丁克暂封5min,再使用Endo Activator冲洗,拍摄X线片,评价根管内根充物残留量。结果:A组操作时间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清洁效果优于A组。根管内暂封除丁克及使用Endo Activator冲洗后残留物显著少于器械操作即刻结束的残留物(P〈0.05)。结论:各种再治疗方法均不能彻底清除根管及峡区内的根充物,除丁克和Endo Activator有助于减少根充物残留。  相似文献   
2.
根管内封入氢氧化钙对根尖周钙离子浓度和pH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测定根管内封入Ca(OH) 2 后尖周环境Ca2 + 浓度和pH改变。方法 :6 0个离体单根管牙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 5组 ,组 1~ 3根管内封入不同浓度Ca(OH) 2 糊剂 ,组 4根管内封入Ca(OH) 2 粉末 ,组 5根管内空置为对照组。所有牙齿均浸入蒸馏水中 ,分别于 3、7、1 4、2 1、35、4 9天测定蒸馏水中Ca2 + 浓度和pH。结果 :根管内封入Ca(OH) 2 糊剂组的蒸馏水Ca2 + 浓度和pH改变显著高于根管内封入Ca(OH) 2 粉末组 (P <0 .0 5 ) ,Ca2 + 浓度逐渐升高 ,2 1天后增长缓慢 ;pH值出现在第 1 4天 ,后呈缓慢下降趋势 ;不同浓度Ca(OH) 2 糊剂对尖周区域的钙离子浓度和pH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根管内封入Ca(OH) 2 对根尖周Ca2 + 浓度和pH有显著影响 ,根管内封入Ca(OH) 2 糊剂的最佳时间至少在两周以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对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和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口腔科就诊的32例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牙周病分类研讨会所制定相关诊断标准,根据是否进行牙周维护治疗,分为定期维护组和不定期维护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定期维护组患者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低于治疗前(P<0. 05),同时治疗后患者的牙齿松动度低于治疗前(P<0. 05)。治疗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低于治疗前(P<0. 05),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治疗前(P<0. 05)。经治疗患者血清总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P<0. 05);治疗后患者血清白蛋白、A/G值高于治疗前,球蛋白低于治疗前(P<0. 05)。不定期维护组的牙周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血生化指标及血细胞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血生化指标及血细胞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积极的牙周非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及生化指标,抑制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治疗效果的维护与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体外研究配合或不配合使用超声冲洗的条件下连续波热牙胶充填技术和冷侧方加压充填技术对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及根管峡区的充填质量。方法:选择单牙根双根管的上颌第一前磨牙40颗,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4组:A组,侧方加压充填;B组,超声冲洗+侧方加压充填;C组,连续波热牙胶加压充填;D组,超声冲洗+连续波热牙胶加压充填。充填后拍摄X线片,记录根管类型和峡区发生情况。从根尖方向冠方水平片切牙根,间隔1mm,选择有根管峡区的横断面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其充填质量并进行评分。结果:X线片和横断面上单牙根双根管的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峡区的发生率分别为87.5%和90%。D组根管峡区充填质量优于其它3组(P〈0.05),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充填质量最差。结论:连续波热牙胶充填技术配合超声冲洗能显著提高对根管峡区的处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估CBCT影像系统在根管治疗后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41颗完成根管治疗的牙齿进行回访,拍摄X线片,进行CBCT扫描重建,对比研究患牙根管治疗前以及回访时病变区域的变化,了解根管治疗后疾病的发生情况,评价根管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17例临床术前诊断为根尖周病的病例在CBCT上均可见根尖周组织存在破坏,而X线上仅8例可见根尖区存在破坏。回访病例中根据X线片和CBCT影像诊断为根管治疗后疾病分别为17.03%和39.02%(P〈0.05)。结论:CBCT有利于评估根管治疗程序的可靠性,对根管治疗后疾病诊断及再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值得在牙髓病诊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