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舌鳞状细胞癌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HIF-1a)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舌鳞状细胞癌HIF-1a的表达,明确舌鳞状细胞癌HIF-1a与性别、年龄、民族、病史、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区域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核分裂数、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术后生存时间等指标的关系。结果HIF-1a阳性28例(70%);阴性12例(30%)。HIF-1a主要位于癌细胞的细胞核。HIF-1a表达阳性的癌细胞,主要分布在癌巢的中央部分。单因素分析提示,当肿瘤直径增大、病理分级增高、临床分期增大、区域淋巴结出现转移、术后复发、肿瘤厚度大于4.89mm、病史大于4.8个月、核分裂数多于3.1个/HPF时HIF-1a阳性表达程度明显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3个指标中,年龄、临床分期、生存月、核分裂数、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等5个指标进入方程,其中生存月和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是保护性因素,而年龄、临床分期和核分裂数是危险因素。结论舌鳞状细胞癌HIF-1a高表达者肿瘤直径大、病理分级高、临床分期大、区域淋巴结易出现转移、术后易复发。HIF-1a与其临床病理因素关系密切,可作为一个判断舌鳞状细胞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干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维生素B12+2%利多卡因混合液阻滞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5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维生素B12+2%利多卡因混合液"对三叉神经干各分支进行阻滞,每周复诊注射1次,应用视觉模拟评分尺(VAS)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估,测定治疗前后VAS指标,分析治疗后3、6、9个月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2、3、4周的VA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VAS.治疗完成后VAS近似于0.远期疗效察,3、6、9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96.42%、91.07%、87.50%.结论 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维生素B12+2%利多卡因混合液"三叉神经干阻滞治疗效果明显,对三叉神经各分支均有效.远期治疗效果稳定,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中国宁夏地区回汉族人群染色体17q22(rs227731)、ABCA4(rs560426)和10q25.3(70781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儿415例,其中汉族191例,回族224例;患儿父亲205例,母亲240例;其中完整3人核心家系158个.将他们分为单纯唇裂组、单纯腭裂组、唇腭裂组,单纯唇裂组与唇腭裂组合并为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组;对照组为健康大学生385例,其中汉族281例,回族104例.采用TaqMan基因型鉴定技术检测3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基因型,进行病例对照分析、传递不平衡检验、以家系为基础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染色体17q22区段的rs227731位点在汉族单纯唇裂组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组中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回汉族唇腭裂组等位基因频率和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P=0.04,P=0.01);②ABCA4基因的rs560426位点在汉族单纯唇裂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组中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回汉族单纯唇裂组基因型、等位基因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P=0.01);③染色体10q25.3区段的rs7078160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及回汉族相互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宁夏汉族人群中染色体17q22区段的rs227731位点和ABCA4基因的rs56042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有统计学关联,染色体10q25.3区段的rs7078160位点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无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在唾液腺良、恶性肿瘤和瘤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43例唾液腺良、恶性肿瘤和30例良性肿瘤瘤旁组织中bFGF和FGFR1的表达.结果:bFGF和FGFR1在唾液腺良、恶性肿瘤组织和瘤旁组织中的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FGF和FGFR1在唾液腺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