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微创植骨内固定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手术方法和疗效。 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采用腕关节镜辅助微创方法治疗外固定未愈合的不稳定型舟骨骨折9例,9例患者均为舟骨骨折不愈合,无合并舟月分离及舟骨近极塌陷。所有患者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评估舟骨骨折移位情况,骨折端硬化和骨质吸收缺损情况。术中从腕中关节入路刨除硬化骨后复位植骨内固定。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Mayo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4)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之时均获得骨性愈合,Mayo腕关节评分(89.4±5.8)分,与术前(52.2±6.7)分相比(t=19.8,P<0.001),优8例,良1例。VAS评分由术前(5.2±0.7)分降至(1.6±0.7)分(t=15.6,P<0.001)。 结论腕关节镜辅助微创治疗不稳定型舟骨骨折不愈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采用腕关节镜技术去除硬化骨,取髂骨碎屑植骨内固定能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鼓式取皮机修薄撕脱皮肤(反取皮)回植创面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上肢撕脱伤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上肢大块皮肤撕脱伤29例,常规修薄成中厚皮片回植17例;采用反取全厚皮片原位回植,再用VSD敷料覆盖封闭,50~60 kPa负压持续吸引12例。结果 VSD组9例患者全部成活,创面治愈;3例部分皮肤失活,经皮片植皮后愈合。结论应用鼓式取皮机反取法切成全厚皮片联合VSD技术能充分引流创面渗出物,促进肉芽生长,提高回植皮片成活率,治疗肢体皮肤撕脱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bFGF对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分化和增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分化和增殖的作用。方法:在培养孕14d的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bFGF,通过体外培养计数存活中脑神经细胞集落数及测定细胞相对蛋白质的含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别中脑神经细胞的形态及利用图象分析细胞形态变化。结果:中脑神经细胞胞体较大,突起较长,而且有丰富的神经纤维连结成网络状,细胞相对蛋白质含量增加,显示浓度一效应关系。结论:bFGF能促进中脑神经细胞分化和增殖,增加中脑神经细胞突起的长度,促进中脑神经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创伤致儿童髂外动静脉血管损伤较少见,若诊断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导致患者下肢缺血坏死截肢,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风险。笔者采用移植自体静脉动脉化及人工血管治疗1例儿童髂外静脉损伤,分析临床特点、治疗体会、经验教训等,为此类患者的诊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复位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 机器人导航经皮内固定舟骨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对7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患者, 采用腕关节镜辅助复位, 机器人导航下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舟骨, 克氏针经皮内固定月骨三角骨。术后功能位支具固定, 定期摄X线片和腕关节CT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为8~20个月, 平均13.5个月。7例患者舟骨均获得愈合, 亦无月骨坏死及舟月、月三角分离发生。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6例, 良1例。结论腕关节镜联合机器人导航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 复位精准, 螺钉位置满意, 疗效可靠, 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松解非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徐州仁慈医院骨科采用关节镜松解治疗的50例非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资料,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48例一期愈合。2例出现关节液外渗,经换药处理均2周后愈合。1例出现肱静脉损伤;2例出现尺神经感觉支配区麻木,经治疗后均3个月恢复。50例均无切口感染。随访(15.0±4.7)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显著下降[(0.6±1.3)分比(0.2±0.2)分,P=0.002];而MEPS评分、肘关节屈伸ROM显著增加[(66.7±4.4)分比(87.5±6.8)分,P<0.001]。末次随访时1例出现异位骨化。结论 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治疗非外伤性肘关节僵硬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但肘关节镜技术学习曲线较长、具有一定难度,需注意手术操作细节,尽可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因左小腿、左足背肿块20年。于2014年3月5日入住徐州仁慈医院。患者20年前发现左小腿后侧花生米样大小无痛性包块,未予重视。近3年来肿块增大蔓延至足背伴随疼痛。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手足外科检查:左腿腘窝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吻合静脉外减张法在不缩短指骨、保留远指间关节的断指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系列病例报告。纳入2016年1月—2021年6月徐州仁慈医院手显微外科利器切割致单指远节完全离断患者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57岁、平均29.7岁,3例自远侧指间关节平面完全离断、5例为累及远侧指间关节面的远节基底部斜行完全离断,示指2例、中指4例、环指和小指各1例,缺血时间1~10 h。8例患者均行不短缩指骨、保留远指间关节、直接吻合血管的断指再植术,术中采用吻合静脉外减张法降低静脉吻合口的张力。术后观察患者再植指血运及成活情况,术后随访期间观察再植指的外形、饱满度、静态两点辨距觉、关节活动度等,并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其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8例患者断指再植术中,均通过静脉外减张法降低了静脉吻合口的张力,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血管危象,再植8指均完全成活。7例术后获得6~18个月随访,另1例失访。7例患者末次随访时,见手术瘢痕细小,再植指体饱满,其长度、外形、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均与健侧相似,两点辨距觉为3~5 mm,患侧手功能评价均为优。结论 对于利器切割致远侧指间关节平面离断或累及远侧指间关节面的远节近端离断的断指患者,在行不短缩指骨、保留远侧指间关节、直接吻合血管的断指再植术修复时,采用吻合静脉外减张法可有效降低皮下静脉吻合口的张力、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有利于再植指体的成活以及外形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外科医患沟通技巧、方式,促进医患和谐。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手外科患者全程(接诊、术前、术中、术后、出院)医患沟通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对医患关系满意度稳步上升了10个百分点。结论加强医患沟通,采取合理沟通方式,有利于医患关系发展,并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丙烯腈(ACN)对脊髓神经细胞分化和增殖的毒性效应关系,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微团培养,观察不同浓度0.02、0.2、2.0、20.0、40.0、60.0、80.0、100.0μmol/L的丙烯腈(ACN)对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并利用图象分析细胞形态变化及MTT测定细胞活性。结果:各组丙烯腈明显抑制脊髓神经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集落形成率明显减少,细胞体积小。其半数分化抑制浓度(ICD50)25μmol/L,半数存活抑制浓度(ICV50)为55μmol/L,并显示浓度效应关系。结论:丙烯腈能抑制脊髓神经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可能是与其抑制蛋白质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