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DF-15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探讨GDF-15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侵袭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85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子宫颈组织中GDF-15、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分析GDF-15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GDF-15与EMT相关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癌旁子宫颈组织相比,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DF-15、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DF-15表达与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r_s=0.422,r_s=0.374),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_s=-0.305)。结论 GDF-15与EMT相关蛋白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异常表达,过表达GDF-15在子宫颈癌的发生、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与诱导子宫颈癌EMT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7例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癌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肾上腺皮质癌中皮质醇增多症1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例,无功能性4例.7例均为肾上腺超声诊断,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癌.6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1.7±20.6)个月,死亡3例.结论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癌罕见,诊断依据病理学及免疫表型,多为无功能性(57.1%),亦可表现内分泌功能异常(42.9%),非低恶性度肿瘤,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E钙黏素(E-ca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结肠癌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和MMP-9在128例结肠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结果 未伴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中E-cad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伴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P < 0.05),MMP-9的高表达率明显低于伴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P < 0.05).原发灶E-cad的高表达率同分化程度相关(P < 0.05).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及高、中度分化的结肠癌中,原发灶中E-cad的高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转移灶(P < 0.05).在不同分化程度伴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中,E-cad和MMP-9的高表达率均存在负相关性(P < 0.05).结论 E-cad和MMP-9的表达均与结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和侵袭、转移相关,检测二者的表达将有助于判断结肠癌的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术前血浆瘦素水平与胃癌BMI及术后病理分期相关性.方法 选取确诊原发性胃癌患者65例,将其设置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时期到本院参与体检的健康者65名,将其设置为对照组,以两组对象临床资料为基础,对血浆瘦素水平与胃癌BMI及术后病理分析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BMI水平为(18.6±2.5)kg/m2,与对照组(20.1±3.42)kg/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对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血红蛋白、瘦素,实验组分别为(28.4±5.62)g/L、(1.0±0.28)g/L、(216.3±22.68)mg/L、(2.5±0.49)mmol/L、(91.6±6.65)g/L、(26.7±2.46)ng/mL,对照组分别为(42.8±3.97)g/L、(3.1±0.39)g/L、(318.5±16.39)mg/L、(4.4±0.51)mmol/L、(121.4±9.97)g/L、(15.7±2.18)ng/m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Spearman秩分析作用下,得知胃癌患者术前血浆瘦素水平与BMI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与术后病理分期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术前血浆瘦素水平与胃癌患者术前全身营养状况、术后病理分期存在密切联系,通过对血浆瘦素水平的检测,为评估预后情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的双向调节蛋白(AREG)、转录因子E2启动子结合因子1(E2F-1)、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住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住院接受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AREG、转录因子E2F-1、IL-6的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结直肠癌患者的AREG、转录因子E2F-1、IL-6的表达,分析影响AREG、转录因子E2F-1、IL-6表达的因素。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AREG、IL-6水平,转录因子E2F-1阳性表达率高于结直肠息肉组;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为黏液腺癌、TNM分期为Ⅲ期+Ⅳ期的结直肠癌患者的AREG、IL-6水平,转录因子E2F-1阳性表达率较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型和TNM分期是影响表达的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AREG、IL-6水平,转录因子E2F-1阳性表达率较高,相关因子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组织学分型和TNM分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26转录因子-1(Ets-1)和上皮型黏附素(E-ca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0例胃癌和30例正常胃组织中Ets-1与E-cad的表达,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 Ets-1在胃癌中表达增多,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E-cad在胃癌组织表达降低,其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 Ets-1和E-cad的表达呈负相关,负向协同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演进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评价胃癌预后的指标,对胃癌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15 002例受血者发生64次输血反应的回顾性总结分析,为临床减少输血反应,规范输血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2008年1月~2012年6月输注各类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情况.结果 15 002例受血者中发生输血反应64例,发生率为0.43%,其中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和过敏性输血反应(ATR)占93.75%.常用的血液成分中,输注悬浮红细胞、冰冻血浆和单采血小板的输血反应所占比例分别为0.30%、0.43%和1.56%.95.12% (39/41)的过敏反应患者既往有输血史.结论 输血反应主要以过敏性输血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为主,科学合理用血、加强输血反应的监测和报告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窖蛋白-1(Caveolin-1)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为胃癌判断预后及多途径治疗提供有效的试验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0例胃腺癌和30例正常胃组织中Caveolin-1和cyclin D1的表达,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Caveolin-1表达降低、cyclin D1表达增多,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且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r=-0.297,P=0.001).结论 Caveolin-1和cyclin D1表达的负向协同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可作为评价胃癌预后的指标,对胃癌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胃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NMP)-9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本组标本中HIF-1α和MMP-9阳性表达率未55.8%和35.8%,二者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相关;HIF-1α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直径相关,而:MMP-9的表达同淋巴结转移相关;HIF-1α,MMP-9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0.216,P<0.05).认为HIF-1α、MMP-9蛋白与胃癌的生长、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