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2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维菌素(Ivermectin)是avermectin的衍生物,但对钩虫的效果存在争论。伊维菌素100、50、30和10μg/kg,一次口服单剂量对中度或重度感染犬钩虫的犬(7100~35000个卵/克粪)共8只进行了驱虫观察,结果表明上述各剂量,在治疗后1~3天均驱除大量的钩虫,并在治疗第四天解剖各犬,在犬肠道中并未查见钩虫,显示了伊  相似文献   
2.
为了摸清岳池县中小学生肠道线虫感染的现状,并制订有效的防治方案,1991年我们对该县四所农村中小学校,共1010名学生进行了粪检及血色素等观察,其结果肠道线虫总感染率高达85.9%,钩、蛔、鞭虫感染率分别为59.6%、64.2%及55.4%,人均血色素为7.5g,,属重流行地区,必须尽快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积极治疗、开展卫生宣传、加强个人防范意识,保护学生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711条美洲钩虫成虫在幼犬血清、199培养基、小牛血清、台氏液等七种培养基中的培养结果。其中以幼犬血清和含少量199培养基的幼犬血清培养效果为好,虫体在体外存活半月以上者占64.2%,一月以上者占21%,雌虫最长存活52天,雄虫43天,并有虫体交配,在培养基中查见了受精卵、未受精卵和钩虫幼虫。本实验体外培养美洲钩虫成虫成功,为研究美洲钩虫各个发育阶段创造了一定条件,为探索人体两种钩虫的差异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4.
5.
本研究用各期犬钩虫作为靶子,探测了广谱新驱虫剂伊维霉素(ivermectin)治疗钩虫感染的效果。以100、50、30或10μg/kg一次单剂量口服,为有中度及重度犬钩虫感染(虫卵计数EPG 7100~35000)的犬驱虫的结果显示,所有这些单剂量都有净除全部虫体的效果。治疗后第1天排出的虫体数即占受染犬肠道内虫体总数之97.8%。第4天将犬处死作解剖时,在犬肠道内未发现有虫体存留。相反,用阿苯达唑治疗  相似文献   
6.
伊维霉素对钩虫感染的疗效及其对各期虫体的杀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伊维菌素     
1975年在日本静冈地区的土壤中发现一种新型放线菌,后经 Burg 等人鉴定,此菌属于链霉菌属,被命名为 Streptomyces averrnitilis。Burg 等从 S.avermitilis 的发酵培养液中提取出一组称为 Avermeetin(AVM)的16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无抗细菌活性,但有极强的抗线虫和节肢动物作用。伊维菌素(Iver-mectin)是 AVM 的衍生物,具有高效、低毒、抗虫谱广等特点。现将其化学结构、作用机理、体内代谢、应用概况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多重药物过敏的临床特点分析,探讨引起其多重药物过敏的原因。方法总结分析该院18例多重药物过敏的AIDS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细胞分类及诊治情况。结果 18例患者服药时间15~30d,以恶心、呕吐、腹痛、全身皮疹及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皮损表现为麻疹样型、多形红斑型、血管水肿型、紫癜型、荨麻疹型及痤疮样等。停药后给予抗过敏、抗炎及对症治疗,其中14例患者过敏症状减轻或消失,转院2例,死亡2例。结论 AIDS患者服药过程中,可发生多重过敏反应,为AIDS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对我肺五所幼儿园1140例儿童用透明胶肛拭法检测蛲虫病,阳性率10.5%。在我省首次采用丙硫咪唑药糖治疗蛲虫感染者60例,并与丙硫咪唑片剂56例进行对比观察。治后2周查其阴转率前者为100%,后者为94.6%,表面药糖组以疗效高、广谱、安全、价廉、服用方便、深受儿童、家长及老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从1980年起,我们采用多种培养基继续对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犬钩虫进行培养比较,发现美洲钩虫在未经钩虫感染的幼犬血清中生长最好(雌虫最长存活62天、雄虫54天,存活15天以上者达96%)。同时还发现十二指肠钩虫和犬钩虫的生活力远较美洲钩虫为强。此外,还观察了3种钩虫的排卵、生长等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