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9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区域化管理在肾移植术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8月该院行肾移植手术的209例肾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102例).采用问卷方式调查2组对肾移植术后日常生活管理的知晓情况,并采用国际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2组健康状况.结果 观察...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旋毛虫成虫可溶性虫体蛋白(Soluble adult proteins,SAP)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C57 BL/6小鼠结肠炎的影响.将36只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PBS 组)、肠炎组(PBS+ DSS组)、虫体蛋白治疗组(SAP+ DSS组).小鼠连续饮用3%DSS溶液7d诱发急性肠炎,对照组给予双蒸水.诱发肠炎的同时,治疗组每天经腹腔注射25μg虫体蛋白,肠炎组注射PBS.每天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的临床表现,并进行临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第7d将小鼠处死,观察结肠肉眼或大体病变及组织病理改变.同时提取小鼠脾淋巴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用酶联斑点免疫试验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与肠炎组相比,虫体蛋白治疗组的小鼠肠炎症状明显缓解,结肠病理变化较轻,脾淋巴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的Th1型细胞因子IFN-γ分泌水平下降,Th2型细胞因子IL-4和调节性细胞因子IL-10分泌水平显著升高.表明旋毛虫可溶性成虫虫体蛋白对DSS诱导的C57BL/6小鼠结肠炎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3.
观察旋毛虫感染的不同阶段对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Collagen?Ⅱ induced arthritis, CIA)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建立雄性DBA/1小鼠胶原(CⅡ)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以旋毛虫肌幼虫(400条/只)分别于造模前14 d、造模当天感染小鼠。关节评分评价足爪关节病变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于胶原首次诱导后第50 d处死小鼠,取足爪关节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 ELISA检测血清抗CⅡ特异性IgG、IgG1、 IgG2a水平;分离脾淋巴细胞以ConA刺激培养, 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 IL?4、 IL?10、 IL?17和TNF?α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与单纯CIA造模组相比,预先14 d感染旋毛虫的CIA小鼠关节炎发病率、关节评分及组织学评分均显著降低,血清IgG1水平则显著升高,脾细胞培养上清Th2型细胞因子IL?4和调节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显著增加。而造模当天感染旋毛虫的CIA小鼠关节评分和组织学评分显著升高,血清IgG2a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培养上清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促炎细胞因子IL?17、 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表明,旋毛虫感染早期可加重胶原诱导性小鼠关节炎,而感染后期则对关节炎有一定抑制作用,提示旋毛虫对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影响作用因感染时限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且该差异可能与不同感染时期诱导的Th反应类型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Baculo Direct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重组旋毛虫副肌球蛋白(recombinant Trichinella spiralis paramyosin,r Ts Pmy),以获得生物学活性较好的重组蛋白。通过PCR和DNA重组方法构建含Ts Pmy基因的Gateway入门载体重组质粒p DONR221(p DONR221/Ts Pmy),经测序鉴定后,扩增重组质粒;利用重组质粒p DONR221/Ts Pmy和Baculo Direct线性杆状病毒进行Gateway DNA重组反应,构建重组病毒,用其直接感染昆虫细胞Sf9使得重组病毒具有感染活力;连续感染Sf9以扩增病毒,利用滴度较高的病毒感染Sf9进行r Ts Pmy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表达的重组蛋白r Ts Pmy。结果显示,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显示序列正确;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显示r Ts Pmy分子量大小约110 k Da,未见不完全表达;可溶性分析显示r Ts Pmy部分可溶,大部分为不可溶沉淀;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r Ts Pmy可被旋毛虫感染的小鼠和猪抗血清识别,具有抗原特异性。本研究首次利用Baculo Direct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r Ts Pmy,获得翻译后修饰更加完善、纯化效果更好的重组蛋白,对于进一步研究Ts Pmy的功能,为制备有效的旋毛虫病疫苗候选抗原分子提供了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探讨PD-1信号通路在旋毛虫感染影响卡介苗(Mycobacterium bovis bacille Calmette-Gu'erin,BCG)免疫小鼠细胞因子产生中的作用。首先,以旋毛虫肌幼虫(400条/只)分别感染C57BL/6遗传背景野生(WT)小鼠和PD-1基因缺失(PD-1~(-/-))小鼠,于感染后42 d处死小鼠,分离脾淋巴细胞以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刺激培养48 h,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Th1型IFN-γ、IL-2、TNF-α,Th2型IL-4,和调节性TGF-β、IL-10细胞因子水平;进而,在上述相同感染条件下,于感染后28 d接种BCG,分别于免疫后7和28 d分离WT小鼠和PD-1~(-/-)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用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体外刺激培养48 h,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上述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果显示,在单纯旋毛虫感染及感染后BCG免疫条件下,各细胞因子变化趋势趋于一致。WT小鼠感染组Th1型IFN-γ、IL-2水平明显低于未感染组,Th2型IL-4及调节性TGF-β、IL-10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TNF-α水平无显著差异。而PD-1~(-/-)小鼠中,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Th1型IFN-γ、IL-2和TNF-α的下降水平,以及Th2型IL-4和调节性TGF-β、IL-10的上升水平较WT小鼠明显减小。上述结果表明,旋毛虫感染可经PD-1信号通路抑制BCG免疫诱导的Th1型细胞因子的产生,而促进Th2型细胞因子IL-4及调节性细胞因子的IL-10和TGF-β的生成。本研究为蠕虫感染抑制抗结核疫苗保护性效果的潜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抗旋毛虫病核酸疫苗免疫策略,本文探讨了Ts87 DNA疫苗滴鼻初免与蛋白疫苗皮下注射加强免疫诱导产生的保护效果及免疫应答特征.分别在第0d以旋毛虫Ts87 DNA疫苗SL7207/pVAX1-Ts87滴鼻初免,第14/28 d以蛋白疫苗rTs87皮下注射加强免疫小鼠,在第35 d攻击感染旋毛虫肌幼虫,第84 d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观察免疫保护效果;进行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效价、抗体亚型分析及肠道盥洗液sIgA水平分析,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脾及颈部淋巴结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DNA疫苗滴鼻初免—重组蛋白加强的联合免疫组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独DNA疫苗滴鼻及单独重组蛋白免疫组,显著提高了减虫率(46.1%);DNA疫苗滴鼻初免和蛋白疫苗加强免疫方式不仅诱导小鼠产生了粘膜免疫应答,同时也诱导了有效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其免疫应答类型是以Th2型为主的混合型Th1/Th2免疫反应.该研究为新型抗旋毛虫病疫苗接种策略的优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对旋毛虫感染小鼠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以旋毛虫肌幼虫(400条/只)分别感染C57BL/6遗传背景野生(WT)小鼠和PD-1基因缺失(PD-1-/-,KO)小鼠.于感染后第6 d取小鼠肠组织,第28、42、60 d取膈肌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病...  相似文献   
8.
寄生蠕虫能否通过调节宿主肠道菌群进而改善炎症性疾病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为探讨旋毛虫感染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Ⅱ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肠道菌群构成和丰度的影响,将15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关节炎(CIA)组和预先感染旋毛虫关节炎(CIA.TS)组,在首次胶原诱导后第50 d,取小鼠粪便进行16S rDNA测序,然后将CIA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菌属与关节炎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IA组小鼠菌群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丰富度和多样性有上升趋势;在门水平上,脱铁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梭杆菌门的丰度明显增加;在属水平上,未分类毛螺菌科、Mucispirillum属和脱硫弧菌属的丰度明显增加,Alistipes属和理研菌属的丰度明显减少。CIA组小鼠中丰度显著升高的菌属,其相对丰度与关节炎评分呈正相关;而丰度显著降低的菌属,其相对丰度与关节炎评分呈负相关。与CIA组相比,预先感染旋毛虫的关节炎小鼠(CIA.TS)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有下降趋势,脱铁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的丰度明显减少,Mucispirillum属和脱硫弧菌属的丰度明显减少,理研菌属的丰度明显增加。以上结果表明,CIA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改变与关节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预先感染旋毛虫可缓解CIA小鼠的关节炎症,其改善作用可能与调节CIA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旋毛虫感染的致病机制,探讨旋毛虫钙网蛋白对补体凝集素途径活化的影响,本文首先通过ELISA和Far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重组旋毛虫钙网蛋白(recombinant Trichinella spiralis calreticulin,rTs-CRT)与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 binding lectin,MBL)的相互作用情况,随后采用ELISA法研究rTs-CRT对血清中的MBL以及重组MBL分子与甘露糖的结合的抑制作用,最后,研究这种抑制效果是否会抑制补体凝聚素途径的活化。ELISA及Far western blot结果证实rTs-CRT可结合MBL分子,且二者的结合可抑制血清以及重组MBL分子结合甘露糖。同时,这种抑制作用会减弱补体凝集素途径活化后C4b的沉积。结果表明,rTs-CRT可通过结合补体MBL抑制其识别甘露糖,进而减弱补体凝集素途径的活化。  相似文献   
10.
旋毛虫钙网蛋白(Trichinella spiralis calreticulin, Ts-CRT)可以通过与宿主补体C1q互作后,帮助虫体逃避宿主补体系统介导的免疫杀伤。为研究Ts-CRT与C1q相互作用的分子结构基础,本研究首先通过分子克隆和亲和层析等方法获得了高纯度的重组蛋白Ts-CRT380;其次通过微量热涌动(microscale thermophoresis, MST)实验测定Ts-CRT380与C1q相互作用能力;然后利用Discovery Studio软件模拟Ts-CRT与C1q的分子对接,分析Ts-CRT上参与互作的关键位点,并与4种蠕虫CRT相应位点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其保守性。结果显示,Ts-CRT380与C1q解离常数Kd值为149μmol/L,证明二者存在中等强度的相互作用,Ts-CRT通过K145、W323、F77和K47等17个氨基酸残基与人源C1q互作,序列比对证实这17个氨基酸位点在5种蠕虫CRT中高度保守。本研究结合MST实验与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Ts-CRT与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