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麻丽丽 《校园心理》2012,10(6):390-391
大学生自我效能是影响学习绩效的重要预测因子,无论一般自我效能与特殊自我效能均与学习绩效有显著的关系。绩效也同样影响自我效能的获得和形成。本研究通过调查大学生远期学习绩效与近期学习绩效对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论:男性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女性,远期学习绩效对一般自我效能的作用更加明显,而近期学习绩效对学业自我效能的作用更加明显。学习绩效显著影响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而非一般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2.
探索童年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关系参照效应即互依型自我建构的影响,为改善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3月底招募某市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91名,通过自传记忆提取的线索词技术考察留守经历大学生在亲辈、祖辈、朋辈的关系参照效应.结果 非留守经历大学生亲辈、祖辈、朋辈关系参照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朋辈参照效应与亲辈参照效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留守经历大学生亲辈、祖辈关系参照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没有表现出朋辈参照效应(P=0.09).父母教养方式匹配组被试没有出现任何关系参照效应(P值均>0.05).结论 留守经历影响大学生互依型自我建构的扩展范围,心理留守比亲子分离对大学生有着更加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母亲受教育水平对幼儿词汇发展的影响以及母亲日常教养中语言支架特征的中介作用,为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家庭治疗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11月采用母亲受教育水平调查问卷、母亲语言支架特征问卷、幼儿表达性词汇核查表对490名幼儿母亲进行调查,对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1)母亲受教育水平、母亲语言支架特征和幼儿表达性词汇发展两两显著正相关(r=0.28,0.26,0.31,P<0.001)。2)母亲的受教育水平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母亲日常教养中的语言支架特征和幼儿的词汇发展水平,回归方程与回归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6.63,40.68;t=6.05,6.38,P<0.01),其中母亲语言支架特征在两者间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量ab/c=29.07%。结论 母亲受教育水平通过母亲语言支架特征影响幼儿词汇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山西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心理健康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来自山西省各城乡共512名55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测查。结果:山西省老年人在躯体化、抑郁和偏执三个因子其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70岁以上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得分显著低于70岁以下老年人;不同性别老年人在社会支持得分上无显著性差异;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老年人其社会支持得分显著高于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老年人。结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受年龄及收入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骨质疏松是COPD的主要合并症。本文主要探索该病中医病因病机、深化辨证认识,为COPD合并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晚说话儿童在学龄前期的表达性词汇发展水平及其与家庭语言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语言环境调查表、母亲日常教养语言问卷、幼儿表达性词汇核查表对332名幼儿母亲进行调查。结果:(1)晚说话的发生率为9.5%,男童占77.41%;(2)晚说话儿童与典型儿童在语言学习资源、语言环境变迁上有显著差异(χ~2=12.55,P=0.04;χ~2=4.84,P=0.02),在母亲语言详尽支持性上有显著差异(F=3.86,P=0.049);(3)晚说话儿童在学龄前期的词汇水平与典型儿童没有差异(F=0.31,P=0.57),但在时间词、方位词、助词等词汇类型上落后于典型儿童(F=4.90~6.79,P0.05)。结论:晚说话与语言环境的变迁有关;晚说话儿童母亲语言的详尽支持性更低,语言学习资料更少;晚说话儿童在学龄前期的词汇发展水平接近典型发展儿童,但在时间词、方位词、助词等词汇类型上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母亲语言支架特征的结构,编制母亲语言支架特征问卷,为描述母亲语言支架特征提供量化、便捷、经济的自评工具。方法在质性研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条目池,对704名学龄前儿童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经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问卷,2周后对106名母亲重测,搜集量表重测信度资料,采用学龄前儿童表达性词汇核查表为外部效标。采用SPSS 18.0和AMO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正式问卷包括两个因子共28个项目,两因子分别为详尽支持性因子和控制拒绝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49和0.811,项目负荷在0.482~0.701之间,方差贡献率为40.36%。(2)用AMOS 21.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χ^2/df=1.96,RMSEA=0.05,NFI=0.86,CFI=0.90,IFI=0.89,表明两因子结构符合心理学测量学要求。(3)问卷分半信度r=0.801,Cronbach'sα=0.740,两因子重测信度r1=0.840,r2=0.871。因子1与母亲受教育水平、学龄前儿童表达性词汇发展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r=0.288,r=0.309,P=0.000),因子2与母亲受教育水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0.091,P=0.052),与学龄前儿童表达性词汇发展呈负相关(r=-0.124)。表达性词汇发展迟缓与非迟缓学龄前儿童母亲在因子1与因子2得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子1:迟缓(52.22±10.56),非迟缓(57.71±7.51),t=-5.07,P=0.000;因子2:迟缓(37.12±10.09),非迟缓学龄前儿童(31.53±8.59),t=4.61,P=0.000)]。(4)不同性别与年龄学龄前儿童母亲两因子得分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童:因子1(58.08±8.14)、因子2(32.86±9.51);女童:因子1(56.93±8.20)、因子2(31.42±8.48)](t1=0.205,P1=0.838;t2=1.737,P2=0.083);年龄F1=1.633,P1=0.181;年龄F2=0.758,P2=0.518。结论母亲语言支架特征问卷两因子,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适合于评估3~6岁学龄前儿童母亲语言支架特征。  相似文献   
8.
采用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对山西省长治县某中心小学139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筛出103名留守儿童,经调查发现性别在留守儿童TRS的各分量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童各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一个标准差以上,而女童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2个标准差以上。留守时间与联系频率与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有关,留守1~3年内是留守儿童的适应期,1年内和超过3年的留守是问题行为的高危因素。高频率的亲子沟通可以降低问题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类风湿病与血液学改变的关系,我们对15例幼年类风湿病患儿的血液学改变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近10年我们共收治幼年类风湿病37例。对其中持续高热1周以上,贫血、白细胞增高伴核左移及中毒颗粒、血沉增快者15例患儿,进行了骨髓象培养及骨髓象检查。15例中男11例,女4例。3岁以下3例,3~7岁4例,7~14岁8例。全身型5例,多关节型6例,少关节型4例。病程1.5月至4年。所有患儿均有不规则发热。15例抗“O”均在200μ以下,血沉小于40mm/h 3例,40~60mm/h 2例,大于60m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学生父母同伴依恋、自我分化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314名中学生,采用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R)测量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和同伴依恋,自我分化量表(DSI-R)测量自我分化,攻击性问卷(AQ)测量攻击性行为。结果:IPPA-R的各因子得分与DSI-R得分均呈正相关(r=0.19~0.23,均P0.01);IPPA-R的母子依恋、同伴依恋得分与AQ得分均呈负相关(r=-0.31、-0.19;均P0.01);DSI-R得分与AQ得分呈负相关(r=-0.57,P0.001);DSI-R的4个因子得分对AQ得分均有负向预测作用(β=-0.36~-0.12,均P0.05);自我分化在母子依恋与攻击性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29.3%,在同伴依恋与攻击性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中学生的自我分化水平可预测其攻击性行为;自我分化可能是母子依恋、同伴依恋影响其攻击性行为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